在地傳真〉

迎神眾生相──2022大甲媽祖遶境4日記事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大甲媽,大甲媽,大甲媽,大甲媽

信徒誠心,興四海,五十三庄,媽祖婆

合境平安,顧全台,媽祖靈性,人人知」

凌晨2點,媽祖的神轎在鄉間小路上疾行,隊伍前端的車隊,不斷播放大甲媽的音樂,搭配馬頭鑼
馬頭鑼為一大釜及兩面小鑼,是媽祖遶境時重要的前導。
漸趨急躁的鏘聲,喚醒了小鎮上的人們,迎接媽祖的到來。

2022年4月8日,長達9天8夜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正式啟程,始於台中大甲鎮瀾宮,終於嘉義新港奉天宮。這是第三年在防疫下進行的遶境,面對傳染力極強的Omicron,除了基本的戴口罩、量體溫與保持距離外,這次也新增規定,隨行信徒必須打足三劑疫苗才能與媽祖同行。

在綿延數百公里的進香之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們,前來參與這場遶境的盛宴。

祝禱的長者、苦行的香客、好奇的孩子、跪拜的政客、亢奮的宮廟少年⋯⋯人們帶著各式各樣的渴盼,匯聚到了媽祖轎旁,從各自的眼神中,透露著不同的樣態。有人滿溢著對媽祖的敬畏、有人獵奇式地觀賞遶境盛事、也有人的眼裡總有藏不住的私利,形成一幅又一幅的迎神眾生相。

今年的遶境,我們有時脫離隊伍,觀察在地的人們,用什麼樣的姿態回應媽祖的來到;有時加入隊伍,與媽祖、香客們一同向前苦行,踩著折磨而灼燒的腳步,體會信仰支撐的力量。輪轉於這兩種身分,漸漸找出眾生與媽祖之間,難以言喻的羈絆。

媽祖抵達終站的那天,從各地而來的信徒一同匯集到嘉義新港,隨著媽祖的步伐在此地停歇,讓原本已屬熱鬧的當地信仰中心再增添一層不同色彩。歇腳時刻裡,此起彼落的叫賣聲、鑼鼓聲、鞭炮聲,以及即時稟報主舞台狀況的廣播聲,疊加出非日常的喧囂,香客們就在這般光景下,搭建起自己的帳篷,擺上幾張桌椅,彼此看顧張羅,聚首在街道巷弄、公園的一角,緩緩地卸下幾日以來因長途行走而累積的疲勞。

翌日,結束祝壽大典,媽祖於夜間起駕回鑾。當大家再度一同啟程時,不管是首次體驗參與的新鮮人或是多年陪伴行走的夥伴,面對來時路的陌生感都已不再。再度回首,看向前方,每一步踏在土地上的真實都從腳底回應了這段路程帶給自己的所有。

日文中有一詞稱作「一期一會」,「一期」為佛語,指人的一生,「一會」則意味著僅有一次的相會,其言下的精神在提醒人們珍惜彼此的相遇。在一年一度與媽祖的會面之中,人們因著信仰,透過沿途的行走與地方產生連結並與人相會,在彼此的生活中留下片刻光陰。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馬雨辰)
Fill 1
迎神、眾生相、大甲媽祖、遶境
(攝影/黃品維)
【歡迎影像專題投稿及提案】 請來信[email protected],若經採用將給予稿費或專案執行費。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