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潛行攝影計畫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鑽進台南人文地景的生態時空
〈巷弄〉,開隆宮周邊。(攝影/沈昭良)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潛行攝影計畫為2022Mattauw大地藝術季的「影計畫」,以「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為主題,透過長期蹲點的流域拍攝行動,扎根、關懷、省思土地和流域,以及人類社群關係,從鏡頭裡窺探曾文溪流域歷史轉折與時代變遷的多元樣貌。以公路攝影類型延展與轉向,​沿著河流向上溯源、向下流動,帶領大家一起看見曾文溪沿岸的人文地景、河道流域、宗教祭典、以及人物肖像,​集體書寫出潛行於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

沈昭良〈巷弄〉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巷弄〉,鎮轅境周邊。(攝影/沈昭良)

台南市區的街道發展,自400年前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安平建立熱蘭遮城,以及在現今的赤崁樓一帶建立普羅民遮城以來,歷經荷治、明鄭到清領時期,逐漸在移民開拓與貿易活動的基礎上,發展出以廟宇為核心,同時包含商業、居住和交誼用途的街屋與街廓。

日治時期則為有效治理與現代化市容,更藉由多次的市區改正計畫,將部分小路取直,同時把街廓分割成更小區塊的放射與格狀系統。這些融合廟宇、新舊商店住宅、街廓等等社會性基礎設施要素的巷弄/空間,長久以來,也為當地人拓展生活範圍與人際網絡,提供了相對自然且穩定的過渡。

〈巷弄〉系列作品,即是以台南市中西區的巷弄為基底,於清晨或日沒時分所攝,同時具宗教、住宅以及商業訊息的城市觀察與攝影書寫。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巷弄〉,總趕宮周邊。(攝影/沈昭良)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巷弄〉,榕王公周邊。(攝影/沈昭良)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巷弄〉,護境松王廟周邊。(攝影/沈昭良)
沈昭良

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歷任《自由時報》攝影記者、副召集人、駐校藝術家,曾三度獲頒雜誌攝影類金鼎獎,日本相模原攝影亞洲獎,韓國東江國際攝影節最佳外國攝影家獎,美國紐約Artists Wanted年度攝影獎,美國IPA紀實攝影集職業組首獎,吳三連獎等獎項。

出版品包括《映像.南方澳》、《玉蘭》、《築地魚市場》、《STAGE》(舞台車)、《SINGERS & STAGES》(歌手與舞台車)及《台灣綜藝團》。目前從事影像創作、評述與研究,兼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台灣藝術大學副教授及Photo ONE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召集人。

黃郁修〈入口意象〉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入口意象〉,虱目魚小子,北門。(攝影/黃郁修)

一處的入口意象不僅有視覺指認的意義,更包含了其背後的價值觀、歷史、地緣、時節等,從社會、文化層面衍伸出地方認同的意涵。在本次的拍攝中,我試圖尋找具有在地產業或地方特色文化的入口意象,並從各種角落觀看之,緊密連結當地地景樣貌,將其對該地的意義認知視覺化。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入口意象〉,蘆筍,安定。(攝影/黃郁修)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入口意象〉,菜鴿,學甲。(攝影/黃郁修)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入口意象〉,小豬,下營。(攝影/黃郁修)
黃郁修

1994年生於台灣台北。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曾擔任雜誌社攝影記者。創作以空間、人像、地景為主。作品曾於2018年為日本清里寫真美術館收藏、獲頒2019年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Photo ONE 專家面對面評審特別獎、2020年京都國際攝影節KG+ 副賞SIGMA prize。目前為自由工作者。

彭一航〈我搭上了通往曾文溪民生社區的時光機〉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我搭上了通往曾文溪民生社區的時光機〉,只要我長大面具專賣店。(攝影/彭一航)

在本次的拍攝計畫中,我透過區域性徒步田野的方式,遊走在大台南地區,從最北端至最南端,沿著山海,以菜市場與廟宇為中心,尋找各種不同型態的老店,拍攝至今仍保存完整且尚在營業的空間樣貌。

當我進入老店時,我試圖以外地人的角度,重新凝視這些已存在當地多年、被居民視為日常的空間,並從中透過物件堆疊、擺放的視覺層次,呈現每個店家累積多年而成的收納方式,以及所屬工作類型的不同。

一間老店的有趣之處在於它與當地密切的連結性,會因應在地產業而展現不同樣貌。比方,在雜貨店內,會因地緣關係,而相較一般連鎖超商,更多了其他具當地特色的商品種類。而老店之所以能夠成為老店,除了因為它具備滿足基本民生需求、提升生活便利性等功能角色外,也在於它是個屬於當地居民聯繫情感的重要空間。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我搭上了通往曾文溪民生社區的時光機〉,進興糖菓行。(攝影/彭一航)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我搭上了通往曾文溪民生社區的時光機〉,巧夫人理髮廳。(攝影/彭一航)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我搭上了通往曾文溪民生社區的時光機〉,人樂軒佛具店。(攝影/彭一航)
彭一航

1992年出生於新竹,畢業於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研究所,目前從事影像創作、設計攝影接案與教育推廣。關注具在地特色的視覺文化與景觀,透過攝影處理真實與虛構的辯證關係,對攝影媒材的光、時間,以及生產影像的方式感到興趣,常於夜深人靜的城市拍照。

曾發表作品有〈禁止攝影〉(2014)、〈午夜漫遊〉(2016)、〈人類園〉(2017)、〈幽靈公園〉(2018)、〈野餐〉(2019)、〈雜訊〉(2020)等系列。作品曾於台灣美術雙年展、清邁攝影雙年展、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台北1839當代藝廊展出。曾獲POY Asia亞洲年度攝影師獎銀獎、集保藝術賞評審特別獎、宜蘭獎優選、台南攝影節PHOTO GO獎、及日本清里攝影美術館典藏。

李雅妍〈日常,片斷〉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日常,片斷〉,新營舊市場。(攝影/李雅妍)

曾文溪以曲折綿延的姿態流過高低的地勢與平原,潺潺流水召喚吸引住民沿岸靠攏,讓人們落地生根並一代代傳承,努力在這片流域上開墾。隨著歲月變遷,曾文溪流域裡住民的生活空間,交織錯落在各個城市鄉鎮的巷弄街道,一磚一瓦、一草一樹都述說著年代與歷史,人們在這流域的土地上各自扮演適切的角色,讓彼此見證及參與各式的新舊交替,生活中各種狀態包含日常工作、洗滌沖刷、安置堆放、種植豢養、漫步或安坐,人與動物相互依存於流域環境,成為一種習以為常的存在狀態。

流域裡,每個聚落鄉鎮像是錯落的舞台,一日又一日等速地開演在地的人文影像,隨著四季循環及日夜更迭,不論是寒冬臘月、夏日艷陽、微風徐徐或是傾盆大雨的光景,未經安排的各式常民生活,在不經意間融入穿插著詼諧喧鬧,偶爾交織著神祕與片刻寧靜,透過街拍攝影建構出變與不變的影像風貌,即使行人瞥見的是短暫瞬間、片斷花絮,也依然深受吸引。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日常,片斷〉,麻豆國小。(攝影/李雅妍)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日常,片斷〉,玉井。(攝影/李雅妍)
Fill 1
沈昭良、黃郁修、彭一航、李雅妍、台南、人文、地景、生態、時空
〈日常,片斷〉,佳里。(攝影/李雅妍)
李雅妍

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暨西洋藝術史碩士。選擇以攝影作為創作手法,表達自身對周遭環境影像的關注,透過移動過程直觀捕捉拍攝的瞬間與當下狀態,讓自身的感受與周圍人、事、物做直接的連動回應。近年主要以細膩的街頭攝影,輔以群化展示為主要藝術形式。

作品曾受邀於2016連州國際攝影節〈再凝望──台灣當代攝影的新視野〉、2018年6月天水攝影雙年展與鳳甲美術館〈隱藏的時間〉聯展中展出;〈遇見過去的未來〉系列作品獲2020台北國際影像藝術節Photo ONE 最佳作品獎(The Best Portfolio Review Award)。目前作為一位攝影藝術創作者外,亦任職於台北一所市立高級中學擔任藝術類教師。

索引
沈昭良〈巷弄〉
黃郁修〈入口意象〉
彭一航〈我搭上了通往曾文溪民生社區的時光機〉
李雅妍〈日常,片斷〉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