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野島剛/從「馬紀壯」到「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的33年更名路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台灣大使館的登記名義人終於完成變更的樣子。」這項消息是我從在日本與台灣有生意往來的人物那裡聽到的。因為台灣與日本沒有外交關係,「大使館」是指「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我前往附近的法務局,調查了土地登記情況,確實發現,在今年(2019)的1月24日,所有人名義已經從前駐日代表「馬紀壯
中華民國海軍二級上將,1986~1990年出任駐日代表。之前曾任海軍總司令、聯勤總司令、國防部副部長、駐泰大使、行政院祕書長、總統府祕書長等。
」個人,變更為「一般社團法人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館產管理委員會」。
在台灣,東京駐日代表處的名義問題,自現任的駐日代表謝長廷上任以來,是否要變更登記就升級為政治問題了。這塊位在東京都港區白金台5-20-2的土地,也是與知名街道platinum通
外苑西通的一部分,具體上是指白金六丁目的交叉口將近1公里的高級地段,非常適合秋天賞銀杏的散步街道。
隔一條街而已,步行到目黑站也只要幾分鐘,非常方便,在東京都內是屈指可數的高級住宅區。現在,包含代表處大樓和駐日代表的官邸等地上建物在內,資產價値高達150億日圓(約新台幣42.1億元),數字相當可觀。在台灣也受到矚目。

台灣在日本實質上的「大使館」所在地完成了變更所有人登記,也意味著台日外交史的「祕辛」終於告一個段落。

「林野廳宿舎舊址賣給台灣團體」

1949年,由蔣介石領導的中華民國在與共產黨的國共內戰中敗退下來,大舉撤退來台。戰後的日本政府也在美國的壓力下,1952年,選擇建交的對象不是中華人共和國,而是中華民國,簽署了中日和平條約。

事情的開端可以回溯到1972年,日本決定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當時,屬於中華民國「外交資產」的大使館,就暫時被委託給日本政府,之後轉移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手上。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大使館所在的六本木土地,原本是中華民國所有。

之後,中華民國在日本的辦事機關名稱就改為「亞東關係協會」,所在地是租借東京都內的商業大樓。但是,因為租金調漲等原因,台灣方面希望購買新的土地。通常,如果是要作為大使館的土地,在日本政府的協助下可將國有地以優惠價格出售之類的,但是台灣並非邦交國,所以這個方法行不通。因此,在尋找土地上,遲遲沒有進展。

1986年迎來轉機,現在位於白金台的土地賣給了台灣。原本的所有人是日本政府農林水產省下面的林野廳,而這塊土地是由林野廳管轄的東京營林局白金台公務員宿舎。在中曾根康弘首相時代(在任期間1982年11月27日~1987年11月6日),作為所謂的「中曾根民活
「民活」是民間活力的略稱。從中曾根政權時代開始大力推行,在實施大規模建設時,活用民間企業的資金力或事業能力,來取代政府.自治單位,目的是實施財政改革。
」的一環,這塊國有地賣給了民間。

土地面積大約6,000平方公尺,非常廣闊。其中一半是賣給港區來興建「特別養護老人之家」(即老人安養養護中心);剩下的一半約3,000平方公尺的土地,是在1986年11月賣給負責台灣大使館業務的亞東關係協會(現在的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

這項交易當時在日本國內卻引起了眾多議論。《朝日新聞》在1987年10月6日的社會版頭條,報導了「林野廳宿舎舊址 賣給台灣團體」,內容是針對以優惠價格賣給沒有外交關係的台灣一事,出現質疑的聲浪,帶有批判意味。

根據這篇報導以及其他消息,指出林野廳為了避免觸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兩個中國」的敏感神經,所以迴避與台灣方面的直接交涉,而是透過日本政府的對台窗口「交流協會」進行交涉,同時也向外務省(外交部)或大藏省(財政部)徵詢意見。

其中,外務省認定亞東關係協會的角色:「雖然和台灣沒有邦交,但是有民間交流,在促進雙方交流的目的上,處理公益性質強烈的業務」。而大藏省也同意以隨意契約的方式用優惠價格出售。

我認為這項交易本身極有可能是出自於高度的政治考量。因為案件橫向涉及了農水省、林野廳、大藏省、還有外務省等行政機關,這在各個省廳習慣直線領導的日本而言,要處理如此複雜的案件,如果缺少有影響力的政治家居中協調的話,是很難實現的。

為了印證我的猜測,我從文獻資料中尋找蛛絲馬跡,在台日斷交後的首任駐日代表馬樹禮的回憶錄《使日十二年》裡面找到了答案。

金丸信與蔣經國會面,促成東京建館
1984年中曾根內閣改組後,馬樹禮與擔任自民黨幹事長的金丸信靠攏。金丸信是舊田中角榮派的重鎮,中曾根內閣的成立有很大部分也歸功於田中派的協助,甚至被稱為「田中曾根內閣」。田中角榮因為洛克希德事件
美國飛機製造公司洛克希德(Lockheed Corporation)為獲得客機訂單而在世界範圍內行賄,田中角榮收賄一事於1976年被揭發。
被起訴,被迫退出第一線,而握有權力的就是金丸信。

馬樹禮為了慶祝金丸信出任幹事長而招待用餐,金丸當場表明希望訪問台灣,之後馬樹禮也為此奔走。金丸信因為平日抽不出時間而希望利用週末訪台,可是蔣經國總統原則上週末不會客。但是,馬樹禮打電話給蔣經國的親信秦孝儀,拜託他幫忙說服,與蔣經國總統的會面總算得以實現了。

1984年11月17日,金丸信與蔣經國總統相談甚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接近的田中派人馬也在台灣奠基了人脈。馬樹禮在前述的回憶錄裡面,提到有關白金台的土地,如此寫道:「後來我們在東京的建館(建設大使館)土地,主要就是靠金丸信的力量取得的。」

斷交後的台日關係,經常可以看到在政治家的居中斡旋下,問題迎刃而解的現象。與台灣友好的代表性政治家團體,為人所知的是由所謂的親台派自民黨議員為中心組成「日華議員懇談會」(簡稱日華懇)。1973年,針對日本政府把大使館土地轉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使用一事,日華懇在成立大會上表示:「不動產的所有權歸屬並非外交問題,應該要透過民事訴訟來解決」等,要求政府改變方針。

日華懇是以首相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派有關的議員們為中心,但是馬樹禮在著作裡面指出,金丸信的訪台使得原本疏遠的田中派產生連結,具有重大成果。在土地問題上,當時位居日本政治要角的田中派,應該是把實力發揮得淋漓盡致。不過,日本和台灣沒有正式的外交關係,所以當時台日雙方在幾經協商之後,決定使用當時駐日代表馬紀壯的個人名義。 

Fill 1
(攝影/野島剛)

我看了登記簿,當時取得人的項目是「亞東關係協會東京辦事處馬紀壯」,在那之前的所有人是「農林水產省」,交易額是記載41億953萬日圓。這塊土地有保留10年後的「買回權特約」,但是似乎並沒有執行。

之後,白金台附近一帶開發為高級住宅區,人氣年年高漲,土地價格不斷飆升,據說現在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的土地市價粗估高達150億日圓,比購入時漲了近4倍。之後,台灣方面的代表換了好幾任,但是所有人並沒有變更。

產權正名,是為了預防法律爭議

2016年,台灣政權輪替,民進黨的蔡英文總統以政治任命方式指派謝長廷出任駐日代表,他下決心要解決所有權人名義的變更問題。謝長廷主張的理由是以現況而言,法律面上是登記在馬紀壯的名下,萬一被捲入法律問題時,擔憂台灣政府無法主張所有權,館產產權正名是為了避免發生法律上不必要的爭議。

另一方面,台灣外交部也出現不少的反對論調,認為維持原樣並沒有出現過太大的問題。還有,若是變更所有權人會衍生出手續費等鉅額費用,所以在立法院內的在野黨國民黨也持反對意見,遲遲沒有結論。

名義上的所有權人馬紀壯已經在1998年過世,外交部表示內部有文件顯示土地名義只是為了方便行事而使用馬紀壯的名字,真正的所有權歸台灣政府。

變更後,在法務局登記資料裡,「一般社團法人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館產管理委員會」的代表理事為謝長廷,其他還有在台灣的對日窗口機關──亞東關係協會理事長邱義仁等人的名字並列。

關於這項名義變更,我向台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確認,證實了名義變更一事,但是基於和日本政府的信賴關係,關於細節不願多談。實際上,在名義變更的背後,肯定有日本政府的協助才得以完成的。目前日方雖然無法接受蔡英文總統最近呼籲的台日安全對話,不過,大家公認的認知是安倍首相就任以來一直保持歷史上鮮見的親台態度。這次代表處的正名事宜當然無法使用「中華民國」等有關政府的字眼,但應該可以看的出來安倍對台灣的善意和重視。

在日本改變房地產名義時,一般被要求支付土地評價金額的千分之五的「登錄免許税」,代表處的土地和建築評價金額達到150億日圓的話,需要支付7,500萬日圓(約新台幣2,067萬元)左右。過去,台灣媒體曾經報導過名義變更的手續費可能高達7,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929萬元),金額相當龐大。但如果考慮到今後地價升值等因素,確實也是可以被吸收的金額。還有,對於是否有訴訟風險這一點的看法兩極,但是日本的法律專家指出:「假如馬紀壯的遺族某天向日本法院起訴,主張是自己的所有物時,即使有切結書紀錄,也有可能不利判決,因此名義變更在法律上是正確處置」。作為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而進入政壇,甚至擔任過行政院長,也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的謝長廷,嚴正看待未來可能引起的法律爭議,所以上任後致力推動館產產權正名。

其他駐日辦事處是「誰」的?

不過,問題還沒完全解決。現在,據說台灣在日本的窗口除了東京以外,還有橫濱、大阪、福岡也是以個人名義登記。

我實際調查了駐福岡辦事處,位在福岡市中央區的物件所有人還是在曾擔任福岡分處長「沈國雄」的名下。今後,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應該會依序進行其他在日財產的名義變更,但是也有必要確認本人或遺屬的意願,是否能夠順利進行仍然是未知數。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