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歌時光

耿一偉/追尋原住民劇場的人還有他得總統獎的女兒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阿美族藝術家阿道的12歲女兒蔻兒亭獲得總統教育獎,於7月8日接受總統蔡英文頒獎表揚,但阿道無法北上與女兒共享喜悅,因為他正在花蓮港口部落舉辦原住民表演藝術研習營。

阿道・巴辣夫・冉而山所組成的「冉而山劇團」,曾於2014年與2015年受文化部邀約,至愛丁堡與亞維儂演出。當時還是花蓮西富小學高年級的蔻兒亭・阿道・冉而山,她也隨團前往歐洲,後來她將劇團去亞維儂的巡演過程,拍成紀錄片《路・Lalan》,也因為這部影片,讓她獲得總統教育獎。

對我來說,阿道是個傳奇人物,尤其是有一次跟他在某個座談中,聽到他說他曾在牯嶺街舊書店買到一本英文的二次大戰名人錄,發現裡面有毛澤東像,然後他就把毛澤東像剪下來,貼在自己的學生證上,導致身邊的人都開始遠離他。我聽得冷汗直流。阿道是1949年生於花蓮的太巴塱部落,他貼毛澤東像是1971年,當時他才22歲。幸好後來他朋友洗衣服時把證件扔掉,不然他後來可能會被送去綠島長期進修,現在則是白色恐怖口述史的受訪者。

90年代初阿道加入原舞者,之後興趣逐漸轉到劇場藝術上。這次在東海岸舉辦的第四屆原住民成人劇場表演藝術營,時間是7月1號到10號,為期10天的活動,不只有原住民,也有漢人與外國人參加。阿道找來了包括導演鍾喬、學者龔卓軍、行為藝術家瓦旦塢瑪等堅強師資,帶領24位學員,一同實踐他的劇場夢。

他一見到我到營地,馬上倒了一杯米酒給我,很有溫情。我問他為什麼要辦這個戲劇營呢?畢竟從2002年的第0屆在台東都蘭糖廠開始,至今15年間,他辦了5屆,平均3年才能辦一次,而且經費補助往往少得可憐。阿道已經很窮,他卻似乎樂此不疲。

「我想要尋找屬於阿美族或者說是原住民的劇場。」阿道露出他一貫靦腆的微笑,又在我杯子裡加了米酒,我頭已經有點暈。在他看來,阿美族有很多活動都已經有了劇場的內涵,比如奇美部落的捕魚祭中,不論是搭茅草屋或跑步等體力勞動,還是部落長老的訓誡,都有一種儀式化的角色扮演與戲劇衝突,「我覺得這就已經是劇場了。所以這個戲劇營,某個程度也是模仿阿美族的祭儀活動,包括學員要花一天去爬阿美族的聖山,貓公山⋯⋯」話還沒說完,他又在我杯子裡加了米酒,不過我自己也添了路上買的綠茶,不然大熱天的,覺得會中暑。

蔻兒亭暑假過完就要升國一,身材高挑,在學員們中穿梭,並不稚氣。我趁他爸爸在忙,把她叫到一旁,問她覺得爸爸是個什麼樣的人,她也露出靦腆笑容說:「爸爸是個很溫柔,很善良,很幽默的人。」我聽了馬上反駁說:「不要講好話,講點缺點⋯⋯」「他抽很多菸,喝很多酒。」我有點洩氣地說,「那大家都知道⋯⋯」不過蔻兒亭提到她最難忘的,是阿道很常帶她跟弟弟去海邊玩,只要有機會,他們就會去海邊嬉戲,玩沙,追逐海浪⋯⋯

阿道是這次戲劇營的策劃人,而在實際過程中,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領唱,尤其在每天早上還有課程要開始前,他都會領唱,帶著學員跟他一同唱著古調。我覺得這可能是他最喜歡做的事,每次領唱時間還沒到,就看他很興奮地拿起長棍,敲著地面,自己在那裡唱了起來,那個時候他的笑容最大,比酒醉時還大。

在領唱過程中,我彷彿看到阿道心目中的劇場藝術,那不是演出與觀眾分離的現代模式,而是表演者與觀眾有一種互動的持續性交流,你看我,我也看你。

阿道寫過一本自傳性色彩強烈的舞台劇劇本《路・Lalan》,2013年由花蓮縣文化局出版,其中一段是他讀到莎士比亞時,他發現:「人物有講粗魯的語言⋯⋯原來劇本可以容許這樣粗魯,如果重頭到尾都文雅,就不似人間生活了。」

德國迷幻電子樂團《謎》(Enigma)的1993年暢銷曲〈反璞歸真〉(Return to Innocece)中,穿插了台東阿美族郭英男唱的古調〈老人飲酒歌〉,讓人猛然一醒,彷彿回到山裡,讓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

我問蔻兒亭,她對去國外演出的經驗,她說:「我們的演出中有用到泥巴,在台灣的時候,有的觀眾會覺得很髒,可是在亞維儂時,他們都很喜歡,覺得很棒。」阿道女兒的說法,讓我想到〈反璞歸真〉歌詞:

Don’t care what people say 別在意別人怎麼說
Just follow your own way 照自己的路走
Don’t give up and use the chance 別放棄,掌握機會
To return to innocence 反璞歸真

我要離開時,阿道又塞了一瓶啤酒給我,我正色問他,未來有什麼心願,畢竟是總統教育獎得主的爸爸。原以為他會回答要蓋劇院還是辦學校之類的,結果他說:「希望以後每兩到三年可以辦一次成人戲劇營,不要每年辦,兩三年辦一次就好,然後劇團每年可以有一個新製作。」

阿道這個人,可真得是走在返璞歸真的路上啊!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