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俞振華/百萬韓粉動員助韓國瑜初選大勝,但排他性恐成大選劣勢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國民黨總統初選結果揭曉,高雄市長韓國瑜以17%差距大勝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長期研究國民黨的政治學者俞振華認為,「百萬韓粉非韓不投」的感性動員是關鍵因素,強大的組織力成了韓勝出的主因。但他也強調,面對全國性動員的組織戰,韓粉並不只帶來優勢,其特有的強烈排他性,也會是韓在未來總統大選中難以忽視的劣勢。

以下為俞振華接受《報導者》專訪紀要,以第一人稱表述。

「非韓不投」的強大動員力

這次國民黨初選民調,韓國瑜以高達17%的差距勝出,(總平均支持率)幾乎是朱立倫和郭台銘兩人的加總。對於這個結果,我其實有點意外,因為選前其他媒體所做的民調中,韓國瑜都只取得10個百分點的領先,這次卻一舉擴大,打得其他人毫無招架之力。

國民黨總統初選結果,韓國瑜勝出

我想可能的原因,還是在於「百萬韓粉」的強大動員力。因為韓國瑜的支持者中,五十世代本就佔了大多數,他們也是最願意待在家接電話的族群;而以市話為主的調查中,這些粉絲守在電話前等待的比例就會大幅增加,等於是擴大了韓國瑜本來就有的支持能量,讓民調數字一舉衝破超過15%的領先。

韓粉排他性將成藍營隱憂

然而這樣的數字,其實也帶來某種隱憂,從過去的民調結果就可以看出端倪。在2018高雄市長選戰中,韓國瑜的選前民調可以清楚看到,他在年輕選民、中間選民的支持度上,都勝過陳其邁。可是現在要是再做一次民調,就會發現結果已經完全不是這樣,代表支持韓國瑜的中間選民正在流失。

為什麼會這樣?還是要回歸到「百萬韓粉」身上,他們一直是跨越地域的死忠支持者,也是韓國瑜勝選的強大基底。對韓,他們是基於「感性」、基於「信任」的「個人追隨者」,而不是從政見好壞去分析支持與否。

這是原本韓國瑜就有的優勢,但也是因為這樣的體質,讓百萬韓粉產生強烈排他性,讓動員始終只能鎖定在特定群體;而一旦為了遷就這個基底,就很難去拉動其他中間選民。

其中,「感性與理性」或許是一個明顯的指標,可以參透其中的變化。過往民進黨往往主打悲情牌,較少產業經濟上的論述,讓綠營被視為是一個「感性的政黨」;相較於此,主張拼經濟、發大財的藍營,則在菁英論調下,被視為「理性的代表」。

可是這幾個月以來,百萬韓粉的強力動員,基本上是「感性的投射」,讓支持者將韓視為國民黨的救星、甚至是中華民國的救星,將這幾年來的政治邊緣感全數投射在韓身上。這也讓往年理性的國民黨有了體質上的大改造,藍營變軟了、變感性了。

與此同時,過往草根性強的民進黨,在蔡英文的主政下,積極主打國家安全和主權論述。隨著香港情勢、中國情勢和美中貿易戰等國際趨勢的演變,其支持者著重的不再是「個人」,而是「整體」的政策走向,這讓綠營和過往形象做出區隔。

國民黨總統初選對比式民調,韓、郭皆勝蔡
靠「感性」能打贏總統大選嗎?

在我看來,感性的國民黨,即使在2018年的九合一大選中大勝,也不代表現有的「感性特徵」就能為這個黨贏得總統大選。用去年1124選舉的例子來看,國民黨能在當初的宣傳戰中佔有優勢,其前提是「地方首長應該要幫大家找賺錢機會」。拼經濟作為絕對的競選主軸,在感性的催化下,藍營訴求獲得普遍重視;相較之下,對於主權的理性辨證則沒有激起太多關心。

可是明年的總統大選層級並不一致,主權和國家安全的主張絕對會是台灣人民重視的選項。在國民黨體質不斷弱化下,藍營目前似乎沒有做好迎擊準備,這從韓國瑜的兩岸政策就可看出端倪,而他的論述一直跟過去黨中央的版本沒有太大差異,就是支持九二共識。

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還有市場嗎?幾年下來,民眾多少都會認為這其實是「一國兩制」的轉譯,或至少認為中共和國民黨的解讀並不相同。現在的國際情勢絕對不利於韓國瑜,他「感性的」發大財訴求要如何應對民眾對於主權的理性渴望,不論是發展出新包裝或是新論述,韓都需要花點時間思考。

在國民黨的基礎上,韓國瑜靠著感性魅力,活化了過往死氣沉沉的藍軍支持者,成功讓國民黨轉化為一個「感性的政黨」,但下一步該如何應對蔡英文近乎鑲嵌在國際情勢下的「理性主權論述」,對韓來說,可能還是一個尚待解決的罩門。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