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的崩時代

評論

葉旭霖/以國際脈絡、統計檢視,台灣醫療支出和健保真的花太多錢嗎?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台灣全民健保的總額預算每年都在增加,以國發會委員會通過明年(2021)醫療給付費用總額成長率2.907%至4.5%預估,健保明年度總額在7,745億至7,865億元之間。有人認為,台灣的醫療這樣太浪費錢了,會讓台灣無法負擔。但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的醫療支出、健保的總額預算真的用掉很多錢嗎?

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處每年都會公布國民醫療保健支出的相關統計,並與世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健康統計資料(OECD Health Statistics)所公布的37國資料並列比較。讓我們借用這份國際比較的資料,來了解一下台灣的醫療、健保支出所得占比,在OECD國家中位於什麼的位置?

台灣醫療支出佔GDP比例,低於人均GDP和台灣的同級國

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指的是一國境內的人民,在一段時間內,生產出來的最終財貨跟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簡稱GDP。各國的經濟規模、人口都不一樣,如果我們要衡量某樣支出對各國的重要性或它為各國所造成的負擔時,該項支出佔GDP的百分比,是一個能讓各國並列比較的適當指標。

以「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占GDP百分比」比較,台灣2018年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
包括了個人醫療保健、公衛、行政的支出,不包括資本形成的支出。
占GDP的6.1%,這個比例不僅低於鄰近的韓國(8.1%)或大部分人均GDP
即國內生產總值除以年中人口數。
更高的國家,也低於人均GDP與台灣相當的捷克(7.5%)、葡萄牙(9.1%)、斯洛維尼亞(7.9%)。

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可分成「私部門」跟「公部門」兩部分,私部門指的是民眾或是私人企業所直接支出的部分,公部門包括了健保或是其他政府單位為醫療、或是公衛任務的支出,不過,民眾或企業繳的健保費則是列入公部門支出計算。

台灣私部門的醫療支出佔比為2.2%,比韓國的3.3%、加拿大的3.3%、澳洲的2.8%略低;但高於捷克的1.3%、日本的1.7%、法國的1.9%、德國的1.7%。至於公部門的醫療支出佔比,台灣的3.9%,則低於大多數我們所熟悉的國家,如波蘭4.5%、捷克6.2%、韓國4.8%、日本9.2%、法國9.3%、德國9.5%。這樣的數據代表,台灣的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低,是公部門支出較低所導致的,而不是私部門。

公部門醫療支出可以再拆解成「政府籌資」跟「強制醫療保險」兩部分,我們可以在概念上把政府籌資比例較高的紐西蘭、英國、瑞典、丹麥等視為「公醫國家」
即是由政府負擔花費,讓全民享有醫療服務,醫療人員相當於國家公務人員,這裡泛指政府負擔比例較高的國家。
;而把強制醫療保險比例較高的韓國、日本、德國、荷蘭等視為「健保國家」。

我們也可以看到,台灣的健保支出佔GDP的3.3%,比起其他也採用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家如韓國3.6%、捷克5.0%、波蘭3.9%、斯洛伐克5.4%、法國8.9%、日本8.2%、德國8.6%、荷蘭7.7%都低;由政府籌資佔GDP的比例,台灣的0.3%,也低於大部分其他採社會保險制度國家,如捷克的0.9%、韓國的0.8%、法國的0.6%、日本的0.9%。

由比較可知,不管人均GDP比台灣高或低的國家,健保支出所佔的GDP比例多數都比台灣高,而且台灣其他方面的公部門支出也未能補上這部分。

台灣人愛浪費藥?數據透露另一面

在家庭自付費用佔GDP的百分比統計,則告訴我們在健保或公醫國家的公醫制度之外,民眾必須自費付出多少錢。

台灣家庭自付費用佔GDP的比率為2.1%、低於韓國的2.6%、瑞士的3.6%,但高於捷克的1.1%、日本的1.4%、法國的1.1%、荷蘭的1.2%。相較於上述健保支出佔GDP的百分比偏低,台灣的家庭自付費用與國際相較,屬於中間程度,占比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

至於台灣人是否如大家想像愛買藥、愛吃藥、常常浪費藥,可以藥品支出上的占率去讓數據說話。

台灣藥品支出佔GDP的1.1%,低於捷克的1.2%、韓國的1.6%、法國的1.5%、日本的2.0%、德國的1.6%,高於荷蘭的0.8%、丹麥的0.7%。如果再換算成人均藥品支出,台灣平均每個人在2016年用了257.2美元在藥品上,不但是低於人均所得比台灣高的所有國家,也低於葡萄牙、希臘、斯洛伐克等人均所得較低的南歐、東歐國家。即便藥品支出佔經常性醫療支出的比例是19%,看起來不低,那也是因為藥品以外的支出太低,而不是藥品支出太高。

以上述四項國際比較的數據來看,台灣各種支出佔GDP的比例都低於人均國民所得相仿的同級國家,其中,公部門支出佔比更是特別低,在37個國家中只高於土耳其、墨西哥、拉脫維亞,而這3國人均GDP遠低於台灣。家庭自付費用跟藥品支出佔GDP的比例雖然也不高,但若與這麼低的公部門支出相比,就顯眼了起來。

台灣不是醫療花太多錢,而是把省錢視為最高價值

從客觀數據來分析,其實台灣醫療的問題不在花太多錢,而在於過少的公部門經費下,各種需求互相排擠。在「先節流、後開源」的要求下,管理者無止盡地擠壓醫療現場的合理作為,以「為民眾看緊荷包」為名,把省錢視為最高價值,反而忽視了為民眾創造價值的醫療人員。

台灣醫療政策的決策者必須把台灣重新放回國際的脈絡,看清楚台灣公部門支出太低的事實,儘量為台灣的健保及公衛政策開源,努力為民眾的健康創造價值。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