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張翠容/不容忽視的族群偏見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一年已盡,聖誕鐘聲阻止不了壞消息繼續接踵而來。我10月在波蘭剛好碰上大選,右翼政黨全面掌控國會,對中東難民立場無疑將更強硬。想不到這股右風已在歐洲四處流竄,法國在12月初首次地方選舉中,法國極右政黨民族陣線(Front National,簡稱FN)在第一輪投票竟出現歷史性领先,雖最终敗陣,但排外聲音繼續高漲,美法最近先後發生的恐襲所引發的伊斯蘭恐懼症,似乎已在發酵,而且受到政客利用。

就在此刻,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進一步標籤整個穆斯林宗教族群,認為美政府應暫時禁止所有穆斯林進入美國境內,還指法國和英國好些社區已被穆斯林激進化。穆斯林被妖魔化不是始自今天,但今天已到了不得不讓我們正視的時候。

上月我到緬甸採訪大選,結果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大勝,緬甸成功首次進行政黨輪替,這原本可算是今個年底可喜的新聞。在一片高分貝的歡呼聲中,怎知在緬甸西部若開邦(Rakhine State),有過百萬穆斯林被剝奪投票權,他們其中甚至遭關閉在集中營裡,叫天不應,叫地不聞。我專程從仰光飛往若開邦首府實兌(Sittwe),欲進入集中營看個究竟。

當抵達實兌後,這裡居民告訴我很多故事,但其中有不少是謠言。原來,實兌就是個謠言之城,人們都不加思考便會相信了。例如在2012年有人傳出一名佛教徒少女被三個穆斯林強姦及碎屍,大家未查清楚便起哄,爆發暴動,向穆斯林大開殺戒。

我與若開民族黨(ANP)一位年輕黨員聊天,我問他穆斯林被隔離前,他有穆斯林鄰居嗎?他點頭,告訴我,他們與鄰居過去相處融洽,他還與對方孩子一起長大。2012年他眼見鄰居房子被燒給驅趕,而他竟也參與驅趕行動,我即問為什麼?他尷尬地想了一想,指大家都說穆斯林會威脅他們。

群眾盲目,乃由於無知,容易給煽動起內心的恐懼和仇恨。我在很多地方見證過宗教和種族之間的仇殺,挑撥者只要散播威脅論,即某一族群對另一族群具威脅,再以偏概全列舉出似是而非的證據,令人們產生一種非理性印象和情緒,就是非要消滅對方才能解除威脅。怎樣消滅呢?嚴重的是屠殺,較普遍的是把對方驅趕出自己的生活範圍,直至見不到他們。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2
緬甸境內的羅興亞集中營:一切人權受到剝奪。(攝影/張翠容)

不過,誰要煽風點火?緬甸於2007年發生一場番紅花革命(Saffron Revolution),緬甸人抗議軍政府沒改善民生,過萬名僧侶加入抗議行動,最後遭血腥鎮壓,大部份示威僧侶遭到逮捕。

可是,全緬甸僧侶共50萬,比45萬的軍隊為多,加上僧侶對群眾有感召力,軍方深知道不能長期與他們為敵,最後轉為懷柔策略。在仰光一位曾參加2007年示威的僧侶向我說,當不少僧侶給釋放後有感前途茫茫,有政府人員即遊說他們成立護教組織,政府背後出資,他們護教之餘又可每月領工資。

自2010年開始,佛教界護教組織如雨後春筍,最令人觸目的是969運動(969 Movement),僧侶被誘導關注緬甸佛教國家的純正性。與此同時,有人不斷散布消息,國內佛教界正面對伊斯蘭的威脅,矛頭直指西部穆斯林。本來要聲討軍政府的僧侶,現在就轉而去護教,眼前有了新的敵人。

今年3、4月,若開邦的穆斯林再受迫害,他們爭相投奔怒海逃往鄰國,這就是我們在新聞上所看到的羅興亞族海上難民危機,只不過我們關心了2星期便逐漸淡忘。

緬甸對羅興亞穆斯林的隔離政策,令我想到二戰期間,日本突襲珍珠港,之後美國社會瀰漫一片非理性的排日情緒,未幾有人散布謠言,指美國日裔社區有人暗中協助日軍。

謠言如雪球滾大,政府不加制止,連傳媒亦不作澄清,日裔僑民在日常生活受盡排擠,甚至迫害。最終時任總統羅斯福下達行政命令,從1942年初開始,把西岸的日裔居民驅往到政府指定的集中營,直至1945年和平後才撤銷此項非人道措施,但這已令受害者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這種宗教種族偏見如今再次受到煽動和利用,從偏見而產生的仇恨、敵視、分離、阻隔,不就是「伊斯蘭國」(ISIS)所樂於見到嗎?!

緬甸對羅興亞穆斯林的隔離政策已令ISIS蠢蠢欲動,聽聞他們早前曾向緬甸政府發出警告,如果羅興亞人繼續受到打壓,他們便會有所行動,更指他們已在孟加拉成立分支,有消息指他們藉機要在亞洲招募迷失及絕望的穆斯林,欲把版圖伸展到東南亞。

看來,這真是緬甸民主進程中一個大隱憂,可惜連翁山蘇姬也不敢為國內羅興亞人出聲。而歐洲排外右翼勢力以及川普現象,雖說招來各種批評,但亦的確有不少支持者。在新的一年,可以預見,世界更是撕裂,衝突暴力無法停止,難道這就是人類的選擇?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