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

沙烏地的血王座:MBS,一個掐住世界命脈的大野心家
2022年7月16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圖左2)與沙烏地王儲穆罕默德.本.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簡稱MBS,圖中)在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安全與發展峰會上同台。(攝影/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Royal Court of Saudi Arabia)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精選書摘】

《華爾街日報》財經記者、暢銷書《鯨吞億萬》作者群之一的布萊利・霍普(Bradley Hope),此次攜手深入沙烏地阿拉伯採訪報導的《華爾街日報》記者賈斯汀・謝克(Justin Scheck),兩人透過特殊管道,掌握第一手資料,以紀實報導的方式撰寫《成王之路:MBS,掌控沙烏地石油霸權、撼動世界經濟的暗黑王儲》,生動刻畫沙烏地史上最具爭議的王儲──穆罕默德・本・沙爾曼(MBS)的立體形象。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曾嚴詞批評MBS主導的異議記者虐殺案,但在俄烏戰爭爆發、全球能源告急的情勢下,7月15日出訪沙烏地阿拉伯、與MBS等沙國領導階層會談,希望沙國能做出石油增產、改善以沙關係與人權議題的承諾,但事與願違。各方分析更指出,此次會談對MBS而言反是一大成就。

可以想見,未來世界情勢的角力戰裡,MBS的力量更加不可小覷。本文為《成王之路》導讀,由《報導者》國際新聞主編張鎮宏撰寫,介紹MBS由「皇家無名氏」走到今日地位的關鍵。文內小標經《報導者》編輯改動。

到了最後,還是沒人能找到卡舒吉
異議記者、前《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Jamal Khashoggi,本書譯為卡舒吉,《報導者》之前譯為哈紹吉。
被肢解的身體。

2022年4月28日,沙烏地王儲穆罕默德.本.沙爾曼(Mohammed bin Salman),在吉達的王宮裡,以他一臉雜毛的招牌咧嘴笑,伸出雙手擁抱了來訪、在鏡頭前卻表情僵硬的土耳其總統厄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

這是自沙烏地特務暗殺團在駐土耳其伊斯坦堡領事館內,駭人誘殺並毀屍滅跡了異議記者卡舒吉以來,兩國冷戰三年半後,厄多安的第一次來訪──考慮到當初厄多安曾公開指控「殺人指令來自沙烏地王室最高層」,這回見面的尷尬氣氛,對土耳其來講可不只是僵硬而已。

土耳其對外強調,厄多安的訪問象徵著沙土關係的「重新開始」;但在沙烏地眼裡,這卻是一場昭告天下的戰略勝利。因為在訪問成行的3週前,土耳其檢警才主動終止了對卡舒吉命案的「所有調查」──不僅取消了對26名沙烏地刺客的所有刑事控訴、撤回了通報國際刑警組織的紅色通報,甚至連過去3年半的所有案件資料,都全數轉交給沙國司法部──全案結束!土耳其犧牲國際顏面與曾經高喊的道德正義,換回了沙烏地解除進口制裁與在經濟寒冬中的加倍投資。

本書《成王之路》所描寫的那個好大喜功,卻極具野心的沙烏地太子──穆罕默德──則在這場驚世血案的3年半後,令人不寒而慄地笑著、再一次成為了最大贏家。

以父之名的「皇家無名氏」空降繼承者名單

1985年出生的穆罕默德王子,是紹德王朝史上最有實權、也最受國際爭議的儲君。但在他的父親沙爾曼(King Salman bin AbdulazizAl Saud)於2015年繼位為王之前,這名年輕的王子只是數千名領著王子頭銜的「皇家無名氏」之一。他們從出生就領著王室津貼,不被期待具有生產力或對國家社會有具體貢獻,但距離萬中選一的權力中心,卻遙如登天。

在沙漠面積95%的阿拉伯半島,家族政治一直是唯一可靠的統治系統。建立沙烏地阿拉伯的開國之主阿卜杜勒阿濟茲國王,透過大量的聯姻同盟穩固了部落統治。他死後,36個兒子們的「兄弟聯盟」,透過宮廷政變罷黜了繼位的長兄紹德國王,國家政治自此就成為「第一代王子們」合縱連橫的謀算舞台。

兄弟之間按照能力威望、長幼順序、兄弟數量以及母系部族的政治實力,而形成權力平衡的封建狀態。但隨著時間的前進,阿卜杜勒阿濟茲的兒子們開始逐一凋零,特別在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後,傳弟不傳子的王族默契,也明顯遭遇年紀的考驗──超過60%的沙烏地人口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但第一代王子們的年齡與國民之間,卻已是祖孫級別的差距,無論是統治的活力、對於國家改革的現代化理解,年邁的統治集團都已出現令人不安的社會代溝。

除此之外,當第一代王子愈剩愈少,第二代王族──阿卜杜勒阿濟茲他成千上百個孫輩們──的接班,也就成為諸子們不得不碰、但又彼此猜忌的家族忌諱。因為誰能成為下一個世代的國王?哪個家族能夠得勢?誰的王室血親地位又會因此再被沖淡邊緣化?血親之間的平衡政治,會不會因此走入一脈獨大的時代?王族內有太多不可解的未爆彈與痛腳,只能用無限期拖延的方式消極逃避。

2015年,沙烏地的第六任國王阿卜杜拉逝世,沙爾曼成為新王,他的第一王儲則是第一代眾王子中的老么穆克林親王,新冊立的第二王儲則冊立了同母兄長納伊夫(阿卜杜拉任內的逝世王儲)的兒子穆罕默德.本.納伊夫。一開始,各路王族都以為性格剛烈又頑固的沙爾曼,畢竟還是尊重權力制衡傳統的。沒想到短短3個月內,穆克林就因自己的母系背景──他的生母,是沙烏地廢止蓄奴前,被當成禮物獻給阿卜杜勒阿濟茲國王的一名葉門奴隸──遭遇沙爾曼國王的從中羞辱與批鬥,因此被迫辭去王儲、淘汰於繼承順位。

穆罕默德王子,自此才在一片錯愕中,透過父親的強力護航與直接命令,登上了王國的直接繼承名單。

Fill 1
2016年12月,沙烏地的第七任國王沙爾曼(King Salman ,右)、時任王儲兼內政部長穆罕默德.本.納伊夫(Mohammad bin Nayef,中),與時任備位王儲兼國防部長的MBS(左)共同出席沙烏地協商會議開幕式。(攝影/Saudi Royal Council Handout/Anadolu Agency/Getty Images/Bandar Algaloud)
2016年12月,沙烏地的第七任國王沙爾曼(King Salman ,右)、時任王儲兼內政部長穆罕默德.本.納伊夫(Mohammad bin Nayef,中),與時任備位王儲兼國防部長的MBS(左)共同出席沙烏地協商會議開幕式。(攝影/Saudi Royal Council Handout/Anadolu Agency/Getty Images/Bandar Algaloud)
衝勁與效率極高的「宮廷鬥爭專家」

沙爾曼父子,登基百日內,就讓穆罕默德從默默無名的年輕王子,迅速蛻變為整個中東最危險、也最令人吃驚的野心家。穆罕默德先是接過了父親即位之前,在家族中分配到的權力地位──國防部長。但接掌兵符還不到兩個月,穆罕默德就極為爭議、且無視任何傳統戰略建議地發動了介入葉門內戰的海灣聯合軍事行動。

此一大膽的開戰決策,雖然讓才剛滿30歲的穆罕默德,以軍事領袖之姿威震中東,但沙烏地率領的海灣阿拉伯聯軍,卻馬上陷入苦戰。不過,戰爭初期的國族情緒,已足夠放大宣傳穆罕默德「勇猛果敢」的年少有為──這不但逼使與葉門有所淵源的穆克林退出繼承,就連同樣是「第二代王子」的穆罕默德.本.納伊夫都直接遭到威脅。

穆罕默德王子的英文縮寫「MBS」,自此成為國際級亟欲解析與討好的全新名字。儘管他冒然介入葉門內戰卻又無法取勝,反而造成上千萬的葉門民眾瀕臨饑荒滅絕,並讓沙烏地的軍事威信掃地;但他極富衝勁,高舉改革大旗──就算自己的權力基礎來自於親生父王的縱容與護航──開放改革、讓沙烏地成為現代化富裕強國的「願景2030」計畫,卻已足以讓自己成為帶領王國開拓未知未來的璀璨新星。

2017年6月,在父王的授權之下, 穆罕默德策動了對王儲堂兄穆罕默德.本.納伊夫的逼宮,透過突襲式的錄影新聞宣布自己已得到了「堂兄的讓位與祝福」,取而代之成為王國太子。穆罕默德.本.納伊夫讓位之後,很快就被軟禁並消失於公眾眼前。到了12月,成為太子的穆罕默德又擴大王族清洗,透過誘捕與突襲,一口氣把「阿拉伯首富」阿瓦里德王子等十多名王子堂兄,強行監禁在利雅德五星級的麗思卡爾頓酒店。

「麗思酒店監獄事件」讓穆罕默德的好鬥強硬知名於國際。這種近乎恐怖政治的王族肅清,也讓這位年輕的太子在短短半年之間,一口氣收攏了數千億美金的財富支配權,並把過往為了制衡權力而設置的三支國家武力──沙烏地軍隊(原本就受沙爾曼國王命令)、國家衛隊(由先王阿卜都拉的子嗣掌握)、與國安內政部(由前王儲納伊夫一系領軍)──全數收攏在自己麾下。

Fill 1
2017年6月21日,沙烏地王國的貴族成員等重要人士齊聚,參加MBS被國王沙爾曼正式任命為沙烏地阿拉伯繼位第一順位王儲的慶典。 (攝影/Saudi Royal Council Handout/Anadolu Agency/Getty Images/Bandar Algaloud)
2017年6月21日,沙烏地王國的貴族成員等重要人士齊聚,參加MBS被國王沙爾曼正式任命為沙烏地阿拉伯繼位第一順位王儲的慶典。 (攝影/Saudi Royal Council Handout/Anadolu Agency/Getty Images/Bandar Algaloud)
曾風靡全球的阿拉伯太子形象,一夕轉為「分屍者」血色

展示過自己的宮鬥實力後,鞏固執政地位的MBS,也開始積極對外推銷自己所代表的「未來希望」。像是2018年春天,MBS的美國訪問行程,不僅受到時任總統川普的熱情款待,就連民主黨人士,迪士尼、蘋果、特斯拉等世界級企業,都爭相與他見面討論投資。而沙國太子拿下了傳統頭巾,以休閒西裝與墨鏡的幹練打扮示人,亦成功地讓「沙烏地正在起飛」的未來印象,成為了全世界最熱門討論的市場話題。

直到那年的10月,一批沙烏地國安特務組成的暗殺小隊,在伊斯坦堡的沙烏地領事館內,藉由外交特權的屏障,誘殺了當時正為《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執筆專欄的沙烏地記者卡舒吉。為了辦理離婚手續而踏入外館的卡舒吉,被刺客絞殺後分屍。根據土耳其政府故意放給全球媒體的檢調線索,「現場的錄音甚至聽見了骨肉被鋸斷的聲音。」

一開始全盤否認、後來才尷尬坦承「刺客一時失手」的沙烏地政府,雖然宣布起訴多名殺人特務,但沙國的司法調查只公布結果,完全沒有公布任何過程、謀劃與下令的細節責任,甚至連開庭也都全不公開,除了有罪名單的姓名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案情說明。沙烏地政府甚至為了公關澄清,刻意、強勢邀請卡舒吉的兒子,接受沙烏地王室的慰問,並與「最大主謀嫌疑人」王儲穆罕默德合影悼念。

至於卡舒吉的遺體,直到今天仍下落不明。土國檢方雖然懷疑屍塊已被送出外館滅跡溶屍,不過超過3年半的刑事調查,卻始終沒有答案。

卡舒吉謀殺案讓沙烏地太子的國際聲望直線墜谷。半年之前,他還被國際市場譽為「王國的未來」、是阿拉伯世界走向現代化富裕的遠見明君;但在卡舒吉死後,王子卻成了「人肉屠夫」的犯罪代名詞。沙烏地的所有發展願景、投資機會與資金援助,從此之後全從各國爭取的「油元」,變成了國際避之唯恐不及的「血債」,再有願景與想像力的計畫,都變成了為王子洗白的懷疑陰謀。

Fill 1
2018年11月30日,沙烏地王儲穆罕默德.本.沙爾曼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出席G20峰會。(攝影/picture-alliance/dpa/AP Images/Ralf Hirschberger/達志影像)
2018年11月30日,沙烏地王儲穆罕默德.本.沙爾曼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出席G20峰會。(攝影/picture-alliance/dpa/AP Images/Ralf Hirschberger/達志影像)
瘟疫與戰爭替MBS架設全新舞台:只為了成就自己的最大贏家

原本高調的MBS被迫走向低調,他不再被受邀訪美,西方的傳統盟邦亦不知道該怎樣與這個「染血太子」打交道。直到詭異且諷刺的天命,再次對穆罕默德.本.沙爾曼回眸一笑──2020年侵襲全球的COVID-19疫情,讓國際社會無心追究卡舒吉案的真相。疫情結束後的全球通膨,與2022年2月24日爆發的俄國入侵烏克蘭戰爭,更把低迷許久的國際油價,一舉推上了十年高峰。

在俄國對烏克蘭發動戰爭後,為了制裁普丁而必須停止使用俄羅斯石油的世界各國,只能硬著頭皮向世界上石油生產量能最大的沙烏地阿拉伯求救──因為沙烏地仍是全球石油界裡,唯一的一個「產量調節者」(Swing Producer),只要王國中心一聲令下,沙烏地的油井就能即時增減上百萬桶「彈性產能」來影響全球的能源供需。因此美國與歐洲不僅需要沙國石油的即時調度,更需要利雅德承諾增產,以避免惡性飆漲中的國際油價,引爆全球經濟危機。

但這次,MBS選擇低調以對。根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華府與北京官員的說法,穆罕默德王子不僅對拜登的供油求救已讀不回;推遲增產消息的同時,他更打算趁亂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沙烏地,王國甚至對俄國侵烏之際舉行的「勝利日大閱兵」,送上了國王的賀電與勝利致敬。

於是,MBS的所有計畫與地位再一次地重新前進。沒有人願意記得卡舒吉之死與沙烏地不願講破的宮廷鬥爭,世界只在意沙烏地國家石油公司在2022年第一季財報的獲利表現,比起前一年度成長了82%;集團市值更是一舉成長了將近四分之一,來到天文數字的2.4兆美元──在疫情過後,必須要向此等財富低頭者,也不只有土耳其。

就像《成王之路》書中調查與紀錄的種種證言一樣,穆罕默德.本.沙爾曼,從不知名的青年晉升王國太子,從全球最有實力的資本冒險家淪為殺人分屍主謀,這個野心勃勃、不擇手段的年輕王子,再一次用盡所有機會,只為了自己成為最大贏家。

《成王之路:MBS,掌控沙烏地石油霸權、撼動世界經濟的暗黑王儲》,布萊利・霍普(Bradley Hope)、賈斯汀・謝克(Justin Scheck)著,吳國卿譯,聯經出版
《成王之路:MBS,掌控沙烏地石油霸權、撼動世界經濟的暗黑王儲》,布萊利・霍普(Bradley Hope)、賈斯汀・謝克(Justin Scheck)著,吳國卿譯,聯經出版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