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抵達馬爾他後:我們都是有用的人
Sari Albaaga(右)Albaaga,Spark15共同創辦人。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嗨!你好!」Sari Albaaga主動向我握手,嘴角上揚,好陽光的一笑,像個青春洋溢的大學生,採訪當天,他剛從聯合國難民署(UNHCR)於瑞士舉辦的年度非營利組織協商會議(2017 UNHCR Annual Consultation with NGOs)回來,沒有奔波的疲倦感,倒是神采奕奕,裝扮整潔俐落,除了他的姓氏,身上幾乎找不到一般人對非洲難民印象的痕跡,尤其是他的膚色,他和我自嘲:「我很白啦!但還是難民。」

Albaaga來自利比亞,今年24歲,2014年逃離利比亞到馬爾他。2013年,利比亞第2次內戰爆發,國內兩個對立政權導致武裝衝突,他的軍人父親選擇在嚴峻的局勢中留守,他不得不隻身離開。到馬爾他後,Albaaga積極投入聯合國難民署志工行列,自 2015年起就以難民青年大使身分出席會議,代表馬爾他難民在聯合國難民署中發言。同時,他也是馬爾他第一個難民團體成立的非營利組織「Spark 15」的共同創辦人。

「來我們基地聊吧!」他們的基地地點神秘,讓人在街上來回找了30分鐘,緊閉的窄門後,是約8坪大的空間,裡面有三、四台電腦和滿櫃的書,另一側是團隊的照片和一大張世界地圖,幾張矮木桌和塑膠椅,用蠟筆畫上標記,很有學生社辦的溫馨和生氣蓬勃。

另一位他的夥伴Mohamed Hassan加入我們的對話,他身穿藍色格子襯衫,打扮簡單乾淨,比起Albaaga害羞了些,但有憨直的誠懇。他來自厄里垂亞(State of Eritrea),該國長期受獨裁政府的暴力壓迫,有非洲「北韓」之稱,是目前僅次於敘利亞的第二大難民移出國。他在2011年與全家人以合法難民身份
「合法」是指有申請到至他國接受庇護的簽證。難民若沒有此簽證,大部分在邊境被發現會被抓,所以都需要仰賴人口販子,支付高額過路費,逃走後被發現也會被政府列入黑名單,無法再回去。但實際上,合法難民獲得的待遇與一般難民並無差別。
,搭船到馬爾他,是極少數有合法身分的難民,因此得以免除眾多逃亡旅途上的風險,全家皆平安抵達。

Albaaga、 Hassan與其他15位來自利比亞、厄里垂亞、巴勒斯坦等國的難民,2015年在聯合國難民署的全球青年協商會議裡,成立非營利組織Spark 15,目標是協助在馬爾他的難民,解決教育、語言、工作、醫療等問題,積極改善目前的難民政策,進而影響政府提出「更清楚明確的融入政策」。

我們只是活著,並不是人

Spark15的誕生並非偶然,是因為這15人在抵達馬爾他後,都遇到相似的挑戰和困境。

提起初到馬爾他,Hassan毫不諱言:「是很恥辱的。」當時他僅18歲,即便有合法難民身份,待遇和任何剛抵達的難民都一樣,沒名字,剩一組編號。若是家庭同行,一家人會被安排住進被稱作「Hal Fal(鼠鎮)」的收容所 ,那是由軍事基地改建、帳篷搭起而成的小聚落,帳篷多有破裂,日曬雨淋,有時大雨來襲,立即全身濕透,Hassan一家就這樣待了7個多月,「我們只是活著,並不是人。」

而Albaaga剛抵達馬爾他,即被利比亞新政府納入黑名單。在申請庇護的審核結果出來前,他無家可歸,需借住朋友家,或睡在海灘的長椅上,還要躲避警察追捕,時不時受當地人辱罵,要他滾回去,最終獲得「輔助保護
輔助保護是提供給申請庇護者的一種國際保護,申請者可能在原籍國有遭受嚴重迫害的危險,即可獲輔導保護,直至原國籍狀況穩定前得以留在申請國接受庇護。
(Subsidary Protection)」 身份後,才有權利留下來,可以工作和受教育,但實際狀況是:處處碰壁。

留下來的難民若想工作,需要先到求職訓練中心(Employment and Training Corporation)申請工作許可證,通常得耗時3個月到一年,而且每年要更新。Albaaga曾做過售票員、產品銷售員等零工,直到2015 年才成功錄取任職當地電信公司Malita的顧客服務員,簽下月薪800歐元(約新台幣2萬9千元)的「合法」工作契約,這待遇對難民而言已算非常幸運,但仍是在馬爾他最低薪資邊緣。

實際工作後,Albaaga的雇主每次卻以不同緣由為藉口,連3個月只發給他500歐元(約1萬8千台幣),Albaaga最後只得黯然辭職。Hassan則是在馬爾他藝術科學技術學院(MCAST)修讀保險學,講一口流利馬爾他語,當他應徵一間保險公司,即使他的資歷完全符合職缺要求,公司仍然認為他不夠格一起工作,「抱歉,當地人優先。」

Albaaga說的直接:「我們試圖要融入這個社會,但發現它並不歡迎我們。」

努力坐上政府的談判桌

縱然如此,他們並未灰心喪志,反而更因為親身走過這段路,深刻理解難民的困境,「自己人的問題自己救」,在這樣強烈的動機下促使他們成立Spark 15,協助和他們曾面臨一樣問題的難民,少碰些壁。

Spark 15 成立不到一年,即使許多計畫仍在實驗和建立關係階段,但效率已遠高出許多當地非營利組織。他們與聯合國難民署合作,提出全球就學計畫,募款設立獎學金,成功幫助難民首度申請到美國念博士;他們向微軟公司提合作計畫,開設創業培訓課程,鼓勵難民成立社會企業,幫助更多難民。同時也撰寫倡議報告提交政府,希望政府正視尋求庇護者和難民的困境。

今年,Spark 15獲得馬爾他總統基金會(President’s Foundation for the Wellbeing of Society) 支持,由總統Marie-Louise Coleiro Preca 揭幕Spark 15的授獎典禮,成員未來也將會代表難民出席政府相關的政策會議,是首個有機會進入體制、坐上談判桌上提出想法的難民代表方。

同時,他們也積極與當地關注難移民權益的組織合辦活動,讓更多人認識「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裡」,拉近與當地人距離。成立之初,成員在首都廣場上舉辦「反仇視難民言論」遊行,希望彌平當地人對難民的仇恨情緒,引起當地組織關注,爭取到更多合作機會。受訪前幾天,他們和馬爾他人一起踢足球,往後也將在每周三於馬爾他首都法勒他(Valletta)舉辦足球賽。活動負責人Hassan表示:「我們希望繼續持正面的態度,告訴當地人:『我們有多希望融入這裡』。」

像他們這樣積極面對環境和社會考驗的難民,在馬爾他不在少數。有些投入志工行列,於教育中心教授難民英文;有些招募來自非洲的記者共同開設非洲文化電台,用報導讓別人更了解他們;有些則自闢新路,選擇創業開餐廳。

為了開非洲美食餐廳奮鬥6年

經典西非料理餐廳Emmanuel Real Africa Food的老闆Emmanuel,便是難民在馬爾他創業的例子。

Fill 1
Emmanuel Real Africa Food的老闆Emmanuel。(攝影/陳映妤)
Emmanuel Real Africa Food的老闆Emmanuel。(攝影/陳映妤)
Emmauel今年42歲, 他在30歲那年抵達馬爾他。起初他被安置在瑪爾薩難民收容中心(中東或非洲的難移民多居住在那一帶),曾在工地工作,也當過保全、賣過音響設備、做機械錶,但因為他在迦納就讀商業管理,開店一直是他的夢想。他在剛成年時就在迦納擁有自己的店,但因迦納經濟低迷、生活困窘,他毅然決然放棄一手建立的一切,踏上逃往歐洲之路(
即使迦納國內情勢相對其他非洲國家較穩定安全,但在十幾年前,迦納仍尚未完全建立主權,各強國分食利益,十分脆弱,每年仍有近萬迦納人千方百計非法橫越撒哈拉沙漠,湧向歐洲,Emmanuel就是其一,即使他並非是在原國家受戰爭或天災摧殘的「典型難民」,他仍獲輔導保護身份,留在馬爾他。
)。

待滿馬爾他6年後,他在2010年取得正式永久居民身份,也開始思考可能的創業計畫。「我觀察當時有很多非洲難移民在馬爾他,但卻沒有真正的非洲食物。」他因此決定要開一間非洲菜餚為主的餐廳。這計畫看似簡單,卻寸步難行,難的不是開業本身,難的是「因為難民身份,即使有權利,但仍不被社會允許。」

身為一位定期繳稅的永久居民,但當Emmanuel至經營地的管理機關申請營業登記時,承辦人卻表示:「你都符合資格,但因你的姓氏和國籍,我無法簽營業許可給你。」當時他因申請文件需有場地證明資料,已租下每月1,500歐元的酒吧空間等待開業,然遲遲得不到營業許可,無法開店,但每月的租金負擔仍須照繳,讓他即使每天打工超過10小時,仍近乎破產。

他老婆Doris當時仍在馬爾他大學修讀幼兒教育,她並非以難民身份到馬爾他,而是因為曾在迦納擔任老師,成功申請至馬爾他讀大學的獎學金。Doris英文流利,但這些優勢並未讓她較容易找到工作以協助丈夫渡過難關,她說:「 面試官冷淡回我:『妳不會馬爾他語,抱歉,請妳離開。』」公司開缺的求職條件共 20條,她只有這項不符合,人資在電話通知面試時的欣喜和見到她時的語氣落差,讓她瞬間明白:「因為我是黑人。」她聳聳肩淡淡地說,這就是人生。

「在馬爾他,我們沒有權利放棄。」他們夫妻倆除早、中、晚打零工付房租,每個禮拜多次往承辦單位跑,也帶著房東前去證明他們有能力付租金,但承辦人以裝病、出差等種種原因拖延,就是不願簽字。幾年下來,他們的鍥而不捨感動許多單位願意支持,承辦方在各方壓力下才簽下開店許可證,Emmauel也成為當時馬爾他唯3位獲得合法開店證明的難民。

不過,事情並未因此一帆風順。Emmauel承租的場地原本是酒吧,改為餐廳所需的裝修及硬體設備開支極大,他們欲申請馬爾他微型貸款(Malta micro finance),但卻未達銀行借款信任標準,申請被拒。「我們當時很絕望,連微型貸款都不可借,我們真的沒有錢,只好完全靠兩人努力打工幾年後,才購足最基本的廚房設備。」在沒有政府、組織、銀行借貸的幫助下,終於熬到餐廳在2016年正式開張。

這間店自開張以來,已成許多非洲難/移民想家時會來的地方,也成為西方人認識、接觸非洲難/移民最親切的管道。他們以拓荒者之姿,帶起周遭的難民創業風潮,現在餐廳那一帶已儼然成為「多元文化美食街」,離首都走路約10 分鐘的距離,就可以品嚐許多中東及非洲各國國家的食物。現在Emmanuel臉上顯得輕鬆許多,他說:「我們迦納語有一個特別詞彙,意思是除了我的神之外,沒有人可以阻止我做對的事。」

Spark 15 的15位成員及創立非洲餐廳的夫婦,他們代表一群在馬爾他積極與生活拚搏的難/移民──他們不是馬爾他社會的麻煩和負擔,也不是危險份子;他們正在回饋社會,即使社會還未完全接受他們。

Spark 15 的Albaaga和餐廳老闆Emmuel說過相似的話,「我們需要的其實是能被同等對待,我們都是有用的人。我們能帶來煥然一新的想法,讓這個國家更好。」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