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5EP61】

#Live Podcast 報導者 × 好哲凳|偏激時代來臨:是公共對話還是惡意開罵?
(攝影/周嘉慧)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隨著社群媒體蓬勃發展,我們愈來愈習慣在網路上發聲,然而,快速流動的資訊、匿名的情緒發言,再再都使溝通變得愈來愈不易,重大議題的討論好像變得非黑即白,你是否也困惑:為何一個複雜議題會被簡化到只剩極端立場?

這集,跟著三位與談人思考:如何理解和界定當前社會的「分化」與「極化」現象?面對網路的匿名性、碎片化及情緒化,能如何促進公平對話並應對惡意攻擊?

本集重點: 03:36 如何定義多元到分化到極化?網路社群、新聞媒體的碎片化如何影響我們? 12:47 台灣是否已經入一個兩極化的社會?從美國的投票行為改變看到什麼? 17:56 匿名文化助長網路上的惡意挑釁言論 20:52 哪些議題容易引起大眾的極化反應?兩廳院開放空間、資源,卻被指摧毀菁英文化? 28:51 為什麼有些人很排斥某些觀點?不安全感、被剝奪感,抗拒「認知失調」 31:40 兩廳院的秋天藝術節如何讓大眾從表演看見議題的不同立場? 38:14 獨立媒體該做好哪些事情?回應讀者來信問:你們的文章是AI寫的嗎? 41:29 偏激時代下,媒體與劇場還可以怎麼跟大眾溝通? 54:28 聽眾Q&A

(與談人|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好哲凳》Podcast主持人劉文;製作團隊|李雪莉、藍婉甄、陳星穎、林彥伶)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