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朗熹/香港二十年來的一段風景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主權移交二十週年,智慧女神的貓頭鷹再次飛越香港上空,回顧過去的人和事。20年來,爭端不斷,人們在新氣象下唱歌20年,在氣氛不斷轉變的香港,他們究竟如何處之泰然?

有人揮動港英旗幟眷戀著英國殖⺠管治下的香港,也有人寄予厚望,希望⾹港在投進祖國懷抱的同時,種植新的精神。「一國兩制」這個承諾會否繼續守下去?30年後,「2047」這個死線又會是什麼的模樣?

Fill 1
香港回歸
特首梁振英在任5年期間,香港發⽣了多場社會運動,包括反國學事件、電視牌照風波、新界東北發展以及佔領運動等。民怨四起,令他的施政更為困難。(攝影/陳朗熹)
Fill 1
香港回歸。中國
2014年的夏秋,雨傘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變成那個抗爭符號,人性各⾃歸邊,黃藍綠⿊,顔色亦被重新定義。(攝影/陳朗熹)
Fill 1
香港回歸
20年來,發展不斷,拆遷建造,試圖將⾹港這座城池打造成為繁華之地。(攝影/陳朗熹)
Fill 1
香港回歸中國
民主抗命的重任由新一代接棒,抗爭的道路上看到的很多都是年輕面孔。(攝影/陳朗熹
Fill 1
香港回歸中
20年來香港生活負擔愈來愈重,房價每天都在漲,年輕⼈看不到未來。(攝影/陳朗熹)
Fill 1
香港回歸
主權移交後,往來香港和大陸的自由之⾨打開了,人們來來往往,機遇處處。(攝影/陳朗熹)
Fill 1
香港回歸中
香港街頭湧現了很多金舖、電器⾏、藥房。⾃由行旅客從最初購買金飾等奢侈品,到現在連奶粉等日常⽤品也要搶購回鄉。(攝影/陳朗熹)
Fill 1
香港為回歸
主權移交後解放軍部隊駐紮香港,士兵在軍營內揚起的五星紅旗。(攝影/陳朗熹)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