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閉鎖後的開放流通,人們正重新調整步伐適應更新的運轉節奏;烏克蘭仍在戰火和奮鬥之中,東邊鏡像的台灣被不斷示警,島上日常內外增壓⋯⋯我們仍要閱讀和傳頌土地上的事,用文字、口說、圖像載明,給未來的我們。
2019年底寒冬中,香港防暴警察將數十位無家者的家當強行清走。在社工協助下,這群無家者首次上法庭狀告政府。訴訟持續2年後,他們最終收到的「公道」價值僅百元港幣⋯⋯
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這一天,港警正式廢除「Yes, Sir」改為「知道,長官」,五星紅旗布滿公屋與校園。疫情後習近平首次離開中國內陸,來港監督李家超就任特首,強調香港一國兩制是「舉世公認的成功」。
在香港還能怎樣過生活?如何繼續生活又不活得苟且?這是許多普通人,特別是民主派市民的每日掙扎。在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之際,我們走訪一個個留港生活的人,他們擺脫這城對於速度和金錢的執念,回歸熱愛與內心。
反送中運動後的清算浪潮2021年起席捲香港媒體,《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眾新聞》相繼關停,多家電視台也經歷高層換血和節目審查。許多港人轉看與自己立場相近的YouTube評論頻道。而媒體的空白,則由一些公民記者、新創媒體試圖孤掌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