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紹峯/灌溉亞洲攝影師的吳哥攝影節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吳哥攝影節」這個長期致力於幫助亞洲攝影師的非營利組織,每年12月在柬埔寨的暹粒市(Siem Reap)展開,活動包括大師座談、展覽、作品集點評、專業攝影工作坊、兒童攝影工作坊、工作坊學員座談等活動,為期約兩週,透過多元活動,讓所有參加者有更充分的時間認識彼此交流、融入這個大家庭。吳哥攝影工作坊有別於我先前參與過的兩個攝影工作坊,分別在東京與曼谷由馬格南攝影師Gueorgui Pinkhassov和David Alan Harvey指導,時間都只有5天,上完課鳥獸散。

2017年吳哥攝影工作坊分成3班,我的導師是沈綺穎(Sim Chi Yin)和鄭永仁(Ian Teh),另外是馬格南組合Antoine d'AgataSohrab Hura,搭配Tania Bohórquez擔任諮商心理師角色,最後一班是Katrin KoenningKosuke Okahara

Fill 1
徐紹峯、吳哥攝影節
2017年吳哥攝影節專業攝影工作坊情況。(攝影/Reiko Yagi八木玲子)

課程一開始的歡迎派對是介紹本次參加學員,報名時所繳交的作品。開課後,導師們沒有花時間講述自己的任何作品,而是直接把焦點放在學員身上,並由每個人所帶的家庭相本大略認識每位學員家庭、成長背景。

接著,大家先行提案,導師們依經驗去評估計畫,給予可行性的建議,像是拍攝的偏遠村莊路程過長、避免進入危險區域、過於天馬行空、太局限單一文化面、是否尊重當地文化傳統等等,絕大部分還是給予學員們尊重,並且鼓勵每個人都應該嘗試不同模式拍照。每班上課地點不一,時間各自決定。

在評論方面,因為一次是兩位導師,在給予意見時會更加客觀且兼顧到更多面向;相反地,嚴厲的批評也會直接到位,所以很常聽到有學員拍到哭或是情緒崩潰。尤其是與馬格南組兩位攝影師,他們極度擅長引導學生們走入心理深層、深掘題材,這時心靈導師就會起到作用,不過感受也會因人而異。

確定拍攝主題之後,大家會因拍攝時間不一而各自回到評圖地點。我給自己排的行程是每天一大早日出前出發拍攝,中午回城區吃飯,挑圖再評圖;下午夕陽前幾個小時再出發進行第二次拍攝,晚上編輯挑圖、準備明天中午的評圖。直到第4天評圖就會開始做編輯收尾動作,第5天早上繼續拍攝把作品補強,下午把最後要成果發表的素材繳出去。最後的編輯階段,導師們引導學生重新觀看,並且在短時間內把這些圖片精準地導出邏輯,或者某種詩意排序。(聽馬格南組的學員說他們主要是晚上拍,Antoine d'Agata要求他們一個晚上要生出500張照片,並且把上課時程推往第6天。)

──

對於非新聞攝影和藝術背景出身的我,參加工作坊是相當重要的學習方式。它總是在短期內給予爆量的訊息、時間性與精神上極大的壓迫力,逼迫學員們踏出舒適圈探索及試驗;待這些養分扎根,隨著時間增長,會在往後的幾個月、半年,長期產生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6
《水迷》(Water fanatic)。(攝影/徐紹峯)

攝影是孤獨的。參加工作坊透過導師與學員們討論、意見交換,能夠運用他人視角更進一步了解我們所拍影像的更多可能性,畢竟有時站太近反而看不到全景。工作坊導師們的經驗,時常在關鍵時刻給予學員最需要的靈感及壓力,是一種被強迫式的不斷拆解自身框架,對於發展長期創作至關重要。

我印象最深的是,Sim Chi Yin和Ian Teh時常提醒我Reading和Research的重要性。據我理解,對於他們來說,所謂的盲拍是建立在前置作業的完整度上,讀過哪些神話故事、歷史書籍、研究報告、筆記下哪些關鍵字詞,都會成為在拍攝時的引線,接著藉由這樣的背景再去進行所謂直覺拍攝。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16
《蚵田》(Oyster farms)。(攝影/徐紹峯)

吳哥攝影節專業攝影工作坊網站上寫得非常清楚,選擇12~20張最能夠反映攝影者本身獨到視野與風格的組圖、單張照片,或是綜合也行。

我去(2017)年選擇兩組作為報名的作品,第一組是《水迷》(Water fanatic),是有關童年在水池邊成長而曾經身為競技游泳選手的我,長期於水中冥想所湧出的意象;第二組是《蚵田》(Oyster farms),一組有關台灣沿岸連結全球海洋環境議題的照片。我會選擇這兩組照片的共同點是,他們都環繞著「水」和我,身為游泳長大的海島子民,這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持著能夠多交流與結交朋友的心態報名,之後幸運被選拔上,出發前我再次準備好接受極度高壓的震撼教育──明知道要受傷害,卻又期待再次突破障礙,最後放開心胸,保持著接受任何新知。

──

攝影對於我來說一直是個學習與溝通的媒介,或說是種語言更貼切──視覺語言。它讓我學習如何用不世界觀、文化背景去解讀我們眼前所觀看的事物,並運用新視野做出再次凝視的動作。

To me, photography is an art of observation. It's about finding something interesting in an ordinary place. I've found it has little to do with the things you see and everything to do with the way you see them. ──Elliott Erwitt 對於我來說,攝影是門觀看的藝術,如何在不起眼的地方發現有趣的事物。我發現重點不是你正在觀看的事物,而是你所觀看事物的方式。 ──艾略特・歐維特

也就是說,該如何溝通表達、如何做到不斷顛覆舊有的觀看模式,並反思自身所處的歷史時空位置,選擇以何種方式切入場景,運用個人獨特的視覺語言,編織引線帶領觀者體驗這趟旅程,才是重點。

The path you chose to go in makes the story different! ──Ian Teh 故事會因為你切入的角度不同而變得不一樣! ──鄭永仁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