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林益仁/從0到80,或是從180到100──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劃設的數字弔詭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關於原住民族傳統領域
指的是原住民原本的生活領域,包括部落所在地、農耕地、獵場、漁場、聖地等,也包括海域與河流,而目前討論的傳統領域只包括16個原住民族。
的劃設,爭議持續發展中。

原民會認為新公布的劃設版本,為原住民族爭取到80萬公頃的公有地傳統領域,是轉型正義的第一步,多少表達一種所謂「先求有,再求好」的做法。但是,抗議的原住民群體卻認為,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原本包含將近180萬公頃,如今卻限縮為80萬公頃,實際上是足足減少了100萬公頃已經淪為私有地的傳統領域。這種政治算數,其中掩藏了不同看待傳統領域的觀點以及不同族群利益的差異。

首先,原民會所云將會劃設的80萬公頃公有地,並不意味原住民馬上就可以擁有使用這些土地的權利。在記者會中拋出這個數據,無非是一種政治措辭,為要表示政府落實承諾,原民會「爭取」這些土地的功績。

實際上,這些座落在不同族群的傳統領域都必須再經過與擁有這些土地的公產機關,例如林務局與國家公園等,透過原住民族部落或是族群積極參與在共管協商的過程中,才有可能取得這些土地資源的使用權利。換句話說,關鍵在於積極的部落主體,不是原民會。如果沒有積極的部落主體積極協商,這些土地資源的使用很有可能是黃粱一夢,或更糟糕的是,再度淪入有心的私人手上。

所以原民會並非「爭取」,因為真正要「爭取」的主動權是在於族群與部落。在這次的公告中,原民會真正做的,是決定只要處理公有地的80萬公頃,而放棄了已淪為私有地的100萬公頃的原住民族傳統領域。認真來說,原民會是在「表態」不願意處理位於私有地的傳統領域範圍。

但是,原民會的說法與做法都必須付上沈重的代價。即是,100萬公頃淪為私有地的傳統領域,其中包含了太多土地不正義的事實,而這些正是蔡總統轉型正義與歷史正義承諾的重要關鍵。

再用一個比喻來說,如果民進黨政府認為轉型正義必須涉及追討國民黨的不義黨產,那麼那些在過去因為威權與不義政體而淪喪成為私有財產的原住民傳統領域不也是一樣,必須用正義的眼光嚴肅來對待嗎?蔡政府與原民會豈可對於此真相的追尋卻步、且噤聲不語呢?這是轉型正義的精神所在,它必須有一個一致性,不能在弱勢的原住民議題上就轉彎了,這樣做一定會被看破手腳的。蔡政府對於淪為私有地的傳統領域處理態度,就是一個試金石。

其次,關於淪為私有地的傳統領域在原住民各族的程度不一。其中,居住在平地的原住民族尤其感受迫害更深,甚至在這一波劃設辦法的公布中猶如二度傷害一般,而其中阿美族尤其嚴重。難怪,在蔡總統就職大典獻唱的阿美族藝術工作者巴奈以及得獎無數的阿洛,都嚴正地在總統府前面抗議這個公告辦法。

阿美族是台灣原住民族的第一大族,也是傳統領域淪為不義私有地主手中最嚴重的一族,土地廣大的台糖土地與阿美族傳統領域的關係即為一明顯個案。相較之下,山區的原住民族則因為傳統領域土地多半為公部門的林務局所管轄,在此劃設過程限於公有地的做法上則會較有感。劃設辦法在族群之間出現極大的反差,原本要解決不義的土地現象,卻反而造成族群間的不義現象,說來弔詭。

蔡總統去年11月特別到阿美族的都蘭部落去承諾傳統領域公告的事,如今劃設辦法公布,都蘭部落的傳統領域淪為私有地的狀況,不僅無法改善,反而比以前更加難以處理。如今,部落族人被迫要自行公告傳統領域,否定原民會的公告辦法,直接打臉蔡總統,真是情何以堪?更何況,原民會主委自己也是阿美族人,不知道怎麼看待這些事情且面對族人呢?

我同意這些議題都必須在總統府的原轉會(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更進一步地討論,但原住民族的議題應盡快跳脫一種泛原住民族的觀點來處理,原民會的數字遊戲即顯現此一迷思。相反地,政府必須有能力促進個別族群的特殊歷史地理脈絡的清楚說明,亦即建立他們完整的傳統領域家園空間與文化內涵,以此深化轉型正義,才是正途。

結論來說,100萬公頃原住民族淪入私人土地的傳統領域範圍,是蔡政府面對轉型正義與歷史正義不能迴避的課題。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