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投書】官方數據沒提的高碳排放量、高電價:德國能源轉型的挑戰
德國褐煤發電廠的冷卻塔。(攝影/AP Images/Federico Gambarini/達志影像)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德國一向是工業與能源使用大國,經歷了2011年311核災的衝擊,當年梅克爾政府大力推動「能源轉型」計畫,設定了以下3點目標:

  1. 氣候變遷防護目標:2020、2050年減碳達到比1990年分別少40%、80~95%。
  2. 2019年更新的再生能源目標:2020年再生能源要佔最終能源消費比達18%、2050年達60%;乃至於2020年毛電力消費量的35%要取自於再生能源、2050年則達到85%。
  3. 能源效率目標:2020年初級能源消耗要比2008年少20%、2050年少50%。

此外,最重要就是2022年要達成非核家園目標。

另外,為了達成德國自訂的減碳目標,2019年1月30日由經濟、環保組織、工會與公民倡議團體組成的「經濟成長、結構變動與就業特別委員會」(Special Commission on Growth, Structural Economic Change and Employment,簡稱「廢煤委員會」),對德國聯邦政府提出於2038年廢煤的建議。環境部因此於2月提出德國《氣候行動法》(Climate Action Law)草案,準備朝向2038年前進。

經過8年,在第一階段目標年──2020前一年的現在,檢視德國最新的能源資料得知:德國的再生能源消費已經從2000年的6%上升至2018年36%,2017年的再生能源的發電量則是33.3%,其中風力發電最多約佔16.3%;核能發電比從2010年的22%降至2017年的11.7%;火力發電則降至50.7%。從前述再生能源發展成果對應目標看來,德國已經達成原定能源轉型目標;非核家園的目標也依期程目標實施中,化石能源的發電比也降低。然而,實情卻並非如數據所現。

官方數據沒呈現的:溫室氣體減量效果差

幾項更為整體性的資料,能顯露出德國能源轉型迄今的問題。首先,若忽略再生能源佔德國電力生產比例,直接檢視德國2017年整體初級能源消耗總量13,594千兆焦耳,則發現德國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硬煤與褐煤)的比重達到80.3%,再生能源達到13.2%,核能則降至6.1%。從下表中更可看出,相較於2011年數據,6年來德國的能源消費狀況,大致是以再生能源成長2.2%取代了核能的比例。

德國初始能源消費總量與能源結構

這樣的表現並不利於德國溫室氣體減排承諾的實現。幸好化石燃料中,天然氣的比重增加至23.7%,因此有助於減排的成果。

前述德國2017年的能源消耗狀況,反映在國際間重要促進減排氣候治理的非政府組織「德國看守協會」(Germanwatch)2018年底出版的「2019氣候變遷表現指標」報告中,顯示:德國在溫室氣體排放、再生能源發展、能源使用、氣候政策4項評比上,僅有「再生能源發展」和「氣候政策」獲得中等評價;但其在「能源使用」、現今和中期(預估至2030)的「溫室氣體排放」項目上,卻僅獲得低評價。這樣的結果,恐怕和德國依舊是全球使用褐煤最多的國家有關,而德國聯邦政府計畫將於2019年內決定未來淘汰燃煤使用的期限。總之,德國在60個評比國家或國際組織中,退步至第27名,位於中等表現國家之列。

德國電價達到歷史新高
著名的《德國商報》(Handelsblatt)2019年4月1日以「德國電價從沒有這麼貴:原因探討」為題 (註)
出處:Witsch, Kathrin. 2019. "Strom ist in Deutschland so teuer wie nie-das sind die Gruenede". In Handelsblatt. (2019. April. 01).
,探討德國該年3月的家用平均電價,在2016年起再生能源附加費已經連續降價的情況下,為何2019年德國的電價仍達到歷史新高──每度0.29歐元,約新台幣10.5元──的問題。

這必須從德國的電價結構分成主要3部分談起,最重要將近一半比重為各種稅賦和規費,如:營業稅、電力稅、再生能源附加費、特許經營費和其他附加費;次高比例則為電網連結傳輸費(25%)、電力生產成本(21%)。過去被認為堆高電價理由常是:高達22.7%的再生能源附加費,但目前因已經連4年降低比例,因此不是高電價的主因。但與再生能源相關的附加費中,於2013年引進的「離岸風力網線附加費」(Offshore-Netzumlage),主要針對離岸風場纜線設置而做的補償;和2014年起,因應網線與系統安全所需而徵收的「分離負載附加費」(AbLaV-Umlage),卻是近年新增的費用。另外,電力生產成本雖降低,但2017年其成本中,也比2016年多了對傳統能源企業徵收二氧化碳憑證(CO2-Zertifikate)的費用

換言之,近年來德國電費結構反映出落實使用者付費原則,當然也呈現德國發展離岸風力和維持再生能源系統供電穩定,以及依舊高比例使用化石能源的代價。

化石性燃料所引起的政治問題

2016年11月巴黎氣候協定生效後,各國紛紛提交自己的「國家自定貢獻」;之前德國預定2020年、2050年的碳排放量,分別要達到減碳40%和80~95%的目標,然而德國看守協會卻對德國2017年的減排表現給予低評價。若要達到原定目標,德國就需要再加大減碳的力道。

為此,2017年9月聯邦議會選舉後,獲勝的基民盟/基社盟(又稱聯盟黨)曾試圖和綠黨自由民主黨合組聯邦層級首次的「黑綠黃」聯合政府(又稱牙買加政府)。但除了難民政策衝突頗大之外,綠黨在能源政策上,主張應該設定「無煤家園」的確定時間,並立即關閉20個最髒汙的燃煤電廠,聯盟黨和自民黨則反對此意見,認為如此一來將危及德國的能源供應安全。

至於在以化石燃料為主的運輸運具上,綠黨認為應該於2030年禁止使用;聯盟黨和自民黨則並未打算跟進。因此2017年11月底,德國首度於聯邦層級組成黑黃綠三黨聯合政府的談判終止。而後由聯盟黨和社民黨繼續第三度合作組成大聯合政府。

該大聯合政府自2018年3月就任以來,分別在該年10月巴伐利亞(Bayern)和黑森(Hessen)邦議會的選舉遭受重大挫敗,主要問題是三個執政黨一直糾結在歐洲難民接收、送回與其和德國社會融合問題上,以至於忽略對更重要政策領域的關注。例如:在結合經濟產業競爭、能源轉型與氣候政策上,還因為煤礦場關閉的爭議連動著勞工就業問題,使得聯盟黨一再延宕處理。

另一方面,德國產業龍頭的汽車工業,也因於執著於原本傲視全球的地位,而在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上遲疑;不然,在移動性電力儲存設備上的發展,將加速帶動產業革命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根據2019年5月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公布的「全球電動交通工具展望」(Global EV Outlook 2019)就指出:全球電動車輛最大的市場,分別為:中國、美國與挪威,德國僅排名全球第四。

相對應地,德國綠黨近一兩年的民調支持度維持在20%,最近歐洲議會選舉揭曉後,其實力不容小覷獲得20.5%,超過社民黨15.8%,且逼近聯盟黨的22.6%,其黨綱以儘速關閉燃煤礦場、補貼再生能源發展為良方,並連結創新綠色產業創造就業機會、減少政府對煤礦場的補貼等,就很受德國民眾支持。相較之下,歐洲議會選舉前的2019年5月22日,德國聯邦政府針對前述「廢煤委員會」提出轉折(Eckpunkt)建議,預計將於2026、2029、2032年分段檢視減碳成果,迄2038年至少還將花費400億歐元在主要煤礦區發展、支持煤炭產業的轉折。雖還未見到其如何影響今年秋天「氣候行動法」的修訂,但卻可能是聯盟黨、社民黨在2019年5月底歐洲議會選舉大敗的因素之一。

綠黨實力持續上升,具備關懷環境的各種能力,就會吸引當地選民支持該黨的政策。若能如此,將會是促使德國提高減碳效果,以及再生能源與相關綠色產業,乃至於為產業轉型,注入新的強心劑。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