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投書】如果兩岸發生戰爭──美軍協防會不會影響台灣人的參戰意願?
2022年7月25日,國軍漢光38號演習第一天,後備部隊於苗栗縣後龍鎮正天府執行戰力保存(同心)演練,新制14天教召後備軍人實地操演。(攝影/林彥廷)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從2020年後,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不斷增加,導致台海未來發生軍事衝突的風險升高。2023年3月9日,著名的《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刊登一篇文章,文中指出美國和中國正在為台灣戰爭做準備,如果發生將帶給全世界毀滅性的後果。那麼,若兩岸發生戰爭,台灣人對參戰的意願如何呢?

從烏克蘭到台灣,哪些因素影響人民參戰意願?

影響台灣人參戰意願的因素很多,從理性選擇途徑出發,當戰爭能提供足夠的利益,超過失去生命風險的損失時,則願意參戰。其次,參戰意願也受國家認同因素的影響,在感知自己所屬團體面臨「生存危機」(existential crisis)下,很容易對敵對者激起防衛心裡。

對民主制度的珍惜,也能影響參戰意願。例如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比較政治學講座教授Pippa Norris與烏克蘭哈爾基夫大學副研究員Kseniya Kizlova,在俄烏戰爭發生不久後,發表文章指出,烏克蘭人對於自身民主制度的偏好,激發了烏克蘭人們保家衛國的決心。

台灣在這方面(參戰意願)的研究很少,陳方隅等人去年(2022)針對台灣人國防意識進行調查,他們發現與台灣人的當兵經驗有關。

本文則提出另一個全新面向,那就是「美國是否介入台海軍事衝突」這個因素。從我們調查資料中發現,美國如果介入會提高台灣人的參戰意願。

本次調查透過「台大動態民意研究平台」執行,調查主題包括兵役制度的變革,以及個人參戰的意願。本次調查於2023年1月18日至3月2日間執行,總計收案有效回應3,198份,成功樣本在性別、年齡及地理區域分布上,相對母體而言具有代表性。

誰填了問卷?成功樣本的「服兵役」履歷結構

成功樣本在「服兵役」這項人生履歷上的分布顯示,有64%的樣本因性別為女性,或屬在學身分而未有服役之經驗,此結構特徵相當合理。在36%有服過兵役的成功樣本中,服役的軍種分布相當多元,陸軍占了接近6成。

根據2023年立法院國防委員會相關議事紀錄,國軍各軍種的員額比例分別為:陸軍(53.4%)、海軍及陸戰隊(16.5%)、空軍(12.6%)、憲兵(2.2%)。對照之下,本次調查之樣本僅在空軍比例上稍微偏低,憲兵稍微偏多,但大致上的比率與國軍現役員額相當接近。

其次,上圖也可以檢視另一個指標,即義務役考選軍士官(預備軍士官),占義務役員額比例,以及軍/士官之間相對的比重。由於義務役考選軍士官的名額,是隨著各時期國防需求而定,並受男性役齡人口增減所影響,所以相當程度反映人口結構的變遷。

我們從2006~2016年間,國防部年度考選資料中,義務役考選軍士官錄取員額,除以各年度義務役入營人數,推算出這11年間的義務役考選軍士官占入營役男比例,以及預官/預士相對比例(如上圖紅色字體所示)。以這兩個數據作為標竿,對照本次調查的分布,可知成功樣本與兵役制度,與這11年間的母體資料相當吻合。因此,本次調查對樣本代表性有充足的信心。

國人普遍支持「以義務役為主要兵力」的兵役改革

接下來,我們檢視社會對兵役改制議題的意見分布。首先,關於本次兵役改革的重心「國軍兵力結構應以志願役或義務役為主?」的討論,過半數支持(56.3%)應以義務役為主,此態度與幾年前當一年制兵役退場時,社會普遍期望逐步將國軍調整為全志願役的社會期望差異很大。

另外,高達8成6的樣本亦支持恢復義務役軍士官考選制度,其中,服役時曾考選義務役預備軍士官的樣本(如下圖紅字所示),對此事有略高的支持度(89%)。

中共軍事威脅遽增,導致國人對兵役制度看法轉向

影響國人對兵役制度態度的轉變,與兩岸和國際的現勢有關。近幾年,中共機艦在台海周遭活動的次數遽增,以及俄烏戰爭的爆發均使國內民眾深刻體認到戰爭的潛在風險,轉而支持恢復一年制兵役,甚至於有延長兵役為2年的聲浪。本調查顯示,受試者中,認為當前中共軍事威脅嚴重及非常嚴重的比例,高達76.5%。

另外有超過半數(54.1%)的受試者,支持一年制兵役,有22.1%的人期望將役期延長為2年,兩者合起來就占所有樣本的76.2%。而維持原來4個月役期者,只有10.5%。

下表則顯示,多數的人更認為因性別、或具備特殊宗教信仰者、及特殊因素(例如體育國手)而免役者,皆應服義務役。

我們再把中共軍事威脅程度和兵役選項作交叉分析。下圖顯示,對中共威脅感受的程度,明顯提高對延長役期選項的偏好,尤以延長為2年這個選項最為明顯。認為中共軍事威脅程度愈高者,愈支持將兵役延長為2年。此效應在女性中特別強烈,但未有服役經歷的男性則最低,可能是這群年輕人還沒服兵役,延長役期隱含這些人將付出更多的時間成本(服兵役)。

相較於未有服役經歷的樣本,有服役經歷者,無論性別差異,對2年役期這個選項(上圖綠色線條)的偏好,明顯較未有服役經歷者為高,可能是因為對「公平性」的要求,他們希望其他人,也能跟他們同樣服2年的兵役。

美軍協防與否,影響台灣人參戰意願

最後,我們探究這個延長兵役的熱潮,是否可能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2年來美國政要多次發言,提及出兵保台所隱含的戰略清晰化(strategic clarity),是否讓台灣民眾在態度上,願意主動上戰場?若是如此,「美軍協防」的效應又有多大呢?

對此,本調查在一個題組中給定不同的條件組合,連續詢問了4道題目,分別是:

  1. 若中國主動對台灣動武,您願意為國而戰嗎?
  2. 若中國主動對台灣動武,美軍協防台灣,您願意為國而戰嗎?
  3. 若政府宣布台灣獨立引發中國對台灣動武,您願意為國而戰嗎?
  4. 若政府宣布台灣獨立引發中國對台灣動武,且美軍協防台灣,您願意為國而戰嗎?

其中,第一與第二題、第三與第四題,兩兩在意涵上的差異來源僅為「美軍協防」,而第一與第三、第二與第四組,兩兩間的差異來自「政府宣布台灣獨立」。故我們可從回應比例的變化來推估「美軍協防」和「政府宣布台灣獨立」在成功樣本的淨效應。

上圖呈現4種條件組合下回應的差異。首先,在中共主動對台動武的條件下,「美軍協防」使樣本參戰意願提高了約5%;而在「政府宣布台灣獨立」引致中共對台動武的前提下,「美軍協防」硬是將原先低於50%的參戰意願拉高到54.88%。

相反的,在第一與第三題的對比中,「政府宣布台灣獨立」降低了參戰意願約13.5%,即便在「美軍協防」的助威下,在第二與第四題回答有意願參戰者,仍保有11.72%的差距。

為確認效果的顯著性,我們對這4種組合對比進行了俗稱為配對樣本卡方檢定的McNemar’s test,探討條件改變前後由「是」變為「否」與由「否」變為「是」兩方向間次數改變是否具顯著性。根據卡方檢定p值,四種組合間的差異確實具有0.001水準以上的顯著性。

本文透過「台大動態民意研究平台」,發掘台灣社會對兵役制度的看法,以及發生戰爭時個人參戰的意願。了解台灣人民的國防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它影響中共是否發動戰爭,以及美國是否採取軍事救援的動作,值得我們持續研究。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