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投書】大船入島,金門遭黑油來襲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中秋節前夕,挾帶17級強風的莫蘭蒂颱風直穿金門,造成砲戰後金門僅見的殘破景象。全島嚴重受創,9成地區停水停電,樹木倒地無數,道路受阻交通中斷外,洪荒之力更送來一個不速之客。

中秋節一大早,莫蘭蒂剛離境的清晨,古崗青年董森堡從住家樓上驚見遠處海岸這一奇特景象,冒險騎車穿越路樹橫倒通往海岸的道路來到岸邊,一艘超過10層樓高、4萬6千噸的中國籍貨輪「港泰台州號」,赫然擱淺在金門西南岸的古崗大垵海面。

當日(15日)下午4時許,董姓青年透過空拍發現,船身左舷海面上漂散大量油漬,且順著西南風漂往岸際,疑似船體破裂有漏油現象。董森堡除了第一時間在臉書通報鄉親,亦透過管道向縣府災害應變中心與環保局反映漏油現象。

縣府第一時間或因無人到場誤判形勢,或因沒有處理類此大型災變的經驗與能力,隔日(16日)金門日報竟出現「所幸船身沒有受損,也無進水現象,昨日下午已由廈門『東海救118』拖回對岸」如此嚴重脫離現實的報導,試圖掩蓋災情。

從9月16日至今,金門地方便上演一場民間憂心急如焚和時間賽跑,官方無關痛癢的「大船入港,黑油來襲」保衛環境荒謬劇。

16日清晨,浯江守護聯盟透過陳姓議員向環保署署長李應元反應漏油災變,籲請中央儘速派員了解處理,主導搶救持續受到污染的海岸海洋。17日,環保局、海巡隊、海岸巡防總隊前往事故海面佈設攔油索,阻絕油污向外擴散失效,油污持續洩漏污染海岸。

18日早,李應元偕同交通部航港局中部航運中心主任、海巡署人員、金門縣府及民意代表赴古崗大垵現場勘災,作出「堵漏」、「清污」,限令3天內清除海岸污損,一週內清除海面水域油汙的指示。至於船體後續處置則屬航港局職權,待環境污染控制後,由航港局接手後續船體拖離、向陸方船東求償之責。

截至本文發稿的21日中午,尚未完全確認船體破損點,期間雖有潛水人員下潛至水下探勘漏油破損點,然因海象欠佳、風浪過大,海水濁度過高等因素無功而返。而在「堵漏」措施遲未完成下,每次漲退潮海水經由破損點灌入船體後,帶出艙底的污油繼續在海面漂散。連兩日東北季風轉強,擱淺船體的北側海域附近浮油情況稍減,若東北季風持續吹拂,堵漏未即時完成,恐將持續向西南側古崗水頭海岸漂散污染。21日深夜,廈門海事局2艘工作船抵達古崗外海,將在今日登船,進行船內23噸輕柴油,2噸潤滑油,及數量不明的廢污油抽離,預計需4至5天方可將油抽盡。

面對這場巨大的環境災難,事發之際公部門研判草率,錯估形勢,主管單位橫向聯繫通報又各自本位,事發第二天,中央環保署水保處說有漏油,地方環保局矢口否認有漏油,救災單位口說專業能力足以勝認,卻在救災過程中四面漏風,清除海岸水體油污落後、船體破損尚未堵絕,以致漏油未能控制,污染持續至今。

看來這場衝擊金門海陸生態的災難,恐將遷延時日,短期難以善了。

Fill 1
金門油污、港泰台州號貨輪
中國籍貨輪「港泰台州號」因莫蘭蒂颱風擱淺金門漏油造成生態污染。(攝影/洪篤欽)

擱淺漏油事發至今,民間力量串連支援,從發現、通報、監測、發聲,都早於公部門腳步之前。而在清除污染行動開始後,相關團體個人亦號召關心的鄉親,主動投入人力物力。然而民間憂心如焚下提出的善意,公部門非僅不接受或者應付了事,亦以人力足夠、專業考量下,僅接受少數人參與救災清污。尤有甚者,透過官媒《金門日報》社論,明諷暗指民間關心人士為「添亂」、「苛責」、「嘴上救災」。

古崗大垵海岸,現屬金門國家公園劃設之海岸特別景觀區,區內有翟山坑道、銅牆山等重要軍事史蹟與特殊海岸地質景觀和豐富潮間帶。油污污染沙灘礁岩後,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至今仍置身事外。

前日,浯江守護聯盟赴金管處面見謝偉松處長等5名一級主管,要求金管處確實負起災害影響監測之責,詳查環境可能衝擊以為後續保育因應,並動員協助投入海岸清污。豈料該處長竟爭執起高潮線以上以下之權責畫分,其推諉卸責、漠視現實之心態可見一斑。

金門一島,孤懸海外,近世從未遭遇如此自然災變,此一劇變又牽連敏感兩岸關係。對此,在民間力量主導下,以國家公園名義辦理的『走海岸』環境教育活動,將在這個週末動員地方鄉親一起來關心了解受污染海岸,並參與支援海岸清污活動,遠在200海浬外的中央政府和台灣社會,請持續關切與支援後續發展。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