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World 國際週報》

日本自民黨10月4日下午舉行總裁改選,確認選出保守派的高市早苗,成為自民黨史上第一位女性黨魁。64歲的她,最快將於15日的國會臨時會中,接替石破茂,出任新一任日本首相。高市是自民黨保守派的旗幟人物,在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黨內安倍派又因派閥獻金醜聞而被迫解散後,保守強悍的高市不僅自詡為「安倍首相遺願的傳承者」,如今更打破政治天花板,有望成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
長期以來,高市早苗與台灣的互動十分密切,除了不斷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她更曾多次訪台。像是今年(2025)4月,高市早苗就訪台拜會總統賴清德,7月則不顧中國外交部的強烈抗議,在東京會晤以「私人行程」名義訪日的外交部長林佳龍。然而,高市過去對參拜靖國神社的支持立場,不僅使中國政府視她為「對中鷹派」,韓國方面也對其強硬的安全與外交路線深感憂慮。因此,在自民黨總裁選舉落幕後,中韓媒體都出現「女版安倍」、甚至「極右派首相」等標題,並對即將上台的高市內閣,表達了高度疑慮、甚至對抗性的政治姿態。
在自民黨內,高市早苗以「努力派」著稱。與多數出身政治世家或名門學校的同期對手不同,她成長於奈良縣的一個普通雙薪家庭。因早年對政治懷有興趣,曾任《朝日電視台》新聞主播,並自1990年起投入選舉。
起初,高市的從政之路並不順遂,不僅缺乏政治後援,在選舉上也屢遭挫敗。但在2006年安倍晉三第一次內閣期間,她獲安倍重用。雖因參拜靖國神社引發爭議,但入閣經驗讓她歷練漸深。其後在安倍第二次執政時期,高市更被任命為總務大臣,與安倍建立起緊密合作。即便在安倍於2022年遇刺後,高市至今仍經常公開懷念並提及安倍的榜樣作用。
然而,作為女性政治人物,高市自年輕時期便深感日本社會「重男輕女」的隱形壓力。求學時,她因家庭經濟壓力而放棄錄取東京的名校;進入政壇並當選議員後,亦常在男性主導的環境中,被同僚有意無意地視為「花瓶」。
例如,日本政壇習以派閥餐會培養人脈,但高市等年輕女性議員卻總是被指派作主持人,甚至必須為男性同僚斟酒。對此深感不平的她,索性迴避參與,雖因此得罪不少同僚,也被政壇同行暗批為「難以相處、人緣欠佳」,但高市仍認為:「與其花時間在毫無建設性的政治應酬,不如用來研究政策。」
或許正因這樣的政壇處境,高市始終以英國保守黨前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為榜樣。她一方面致力展現「鐵娘子」的剛毅形象──問政辯論犀利,過去30年也刻意維持略顯中性、被稱為「高市頭」的中短髮露耳造型──但在政策立場與社會價值觀上,則往往比黨內同僚更為保守強硬。這也使她時常被質疑為價值觀守舊、缺乏熱情,缺少足以吸引年輕世代支持的未來感願景。
由於國內經濟持續未見好轉,在高物價、薪資停滯、稻米缺貨因應失當,以及美國對等關稅風波等多重衝擊下,甫於2024年10月上任的自民黨首相石破茂,執政聲勢在過去一年不斷下滑。自民黨更在2024年眾議院大選、2025年6月東京都議會選舉及同年7月參議院大選中連遭重挫。
石破內閣不僅陷入國會兩院未過半的少數派執政困境,自7月參議院選舉失利後,黨內更不斷湧現「逼宮」聲浪,導致士氣低迷、派系嚴重分裂。最終在9月中旬,石破被迫自請下台,並啟動新一任黨魁改選。
石破辭職後,自民黨內共有5名眾議員表態參選,分別是64歲的高市早苗、44歲的現任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64歲的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69歲的前自民黨幹事長茂木敏充,以及50歲的前經濟安全保障大臣小林鷹之──其中,以高市早苗、小泉進次郎與林芳正最受矚目。
在選戰過程中,年輕的小泉進次郎一度被視為首相頭號熱門,一方面得益於小泉家族四代從政的雄厚背景,另一方面也寄望於他能如父親小泉純一郎(2001年至2006年任首相)般,再度掀起改革自民黨與日本政治的「小泉旋風」。然而,隨著選戰推進,小泉陣營卻接連爆出「發動網軍抹黑對手」、辯論表現不佳及政策論述模糊等問題,使得這位形象亮眼、最具活力的候選人,再度遭質疑為「輕浮不定」、缺乏政治智慧與歷練。
形象溫和的林芳正,則是前首相岸田文雄的重要班底,在石破內閣中亦擔任要職。其外交歷練與政治經驗豐富,雖然立場偏向進步改革,但與黨內保守派互動良好。雖然個人政治魅力不算突出,但低調經營,逐漸成為穩健崛起的第三熱門。
至於與舊安倍派互動密切的高市早苗,則始終展現鮮明的政治立場。她雖以剽悍形象著稱,但自稱自己將重振自民黨的「溫和保守主義」中道路線,以壓制日本國內過去一年快速膨脹的極右民粹主義。曾任總務大臣與經濟安保大臣的她,也宣稱自己最有能力解決日本經濟困境;然而,在反對夫婦別姓(目前日本法律規定婚後姓氏必須夫婦同姓,但是否放寬法律卻成為政壇與社會進步派與保守派激烈辯論的攻防焦點)、反對同性婚姻、加嚴限制外籍移工與新住民等社會議題上,高市立場極為保守,加上在派閥政治現金醜聞中與多名落馬的安倍派議員關係密切,也讓她受到黨內非保守派的質疑。
在10月4日的第一回合黨魁投票中,高市早苗拿下最多選票,但因未過半,與得票居次的小泉進次郎一同晉級第二回合對決。這與2024年黨魁選舉的劇本相似──當時高市雖在首輪得票最高,但在次輪因派系分票而敗給更受非安倍派青睞的石破茂。然而,這次高市不論在議員票或各地黨代表票上皆領先,最終她更以185票對156票的明顯優勢,擊敗小泉進次郎,成功當選新任黨魁。

儘管在選戰過程中,高市早苗的媒體聲勢一度落於小泉進次郎之後,但在基層黨員的投票中,高市早苗卻展現出了壓倒性的號召力。日本《NHK》指出,雖然在黨魁選舉中,自民黨各地黨員選票只占權重的一半,但在5名競爭者中,高市早苗卻得到超過40%的基層票數──這一方面顯示了高市早苗的草根實力,二方面也顯示高市早苗已成為自民黨保守派的新共主。
「現在的我,與其說是喜悅,不如說真正艱難的挑戰才正要開始,」在當選黨魁後,高市早苗也強調自己上緊發條衝刺,以回應國民期待的承諾,「必須每一個人都投入工作,就像馱馬般地拚命工作。我個人也將拋棄所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想法,拚命、拚命、拚盡所有地不斷工作。」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指出,高市早苗的勝選象徵自民黨正試圖重整保守務實的政治路線。相比群眾魅力更強但施政藍圖較不穩定的小泉進次郎,高市的政治歷練與經濟政策資歷,被認為更有利於自民黨以溫和且有序的方式推動經濟改革,以回應民眾對高物價與薪資停滯的沉重不滿。然而,儘管選戰期間黨內高層與輿論均顯示日本國民最關心的首要議題在於國內經濟,高市上任後首當其衝的挑戰,卻將是複雜敏感且極易失分的外交議題。
根據規畫,自民黨將於10月15日國會臨時會中提名高市接替石破茂出任新任首相。雖然自民黨在國會席次未過半,但由於在野陣營高度分裂,缺乏足以挑戰高市的共同領袖,因此她應能順利就任,成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
正式就任後,高市必須立即完成內閣人事任命,同時協調各部門迎接10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訪日;隨後,她將於10月31日前往韓國慶州參加年度亞太經濟合作會(APEC)領袖會議。換言之,新內閣僅有兩週時間準備至關重要的日美高峰會,而高市也將在與川普交手後數日內,接連於「國際客場」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韓國總統李在明等區域鄰國領袖,進行首次正面交鋒。
除此之外,高市內閣上任之後,也將很快面對是否解散眾議院、提前選舉的政治考驗──對於新任首相而言,透過國會改選取得國民的政治授權,對於其後的施政極為重要。但自民黨目前的國內聲勢正處於低谷,國民也對頻繁選舉代表的不穩定的政治現況感到不耐煩,因此如何擴大聯合政府的政黨參與,並穩定接下來數個月的執政聲勢,也將成為高市首相上任後的最大考驗。
根據《NHK》9月初公布的政黨民調,自民黨雖然民調仍是各黨最高,但在18歲~39歲的年輕選民中,自民黨的支持率(13.4%)卻低於同為右翼的國民民主黨(14.9%)與被視為極右翼的參政黨(14.9%)。因此保守派的高市早苗將如何回應快速右傾的日本年輕世代,也將成為影響日本政治乃至於國際穩定的關鍵時刻。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