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X 小間書菜】

彭顯惠/生活的文字,在地的閱讀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因喜歡所以才看書。

之前看到一則新聞,是日本某個圖書館,為了推廣閱讀,所以制訂了閱讀存摺,讀的本數越多,存摺上的數字就越多。看到這個新聞,我想如果是我,應該存不了多少本數。因為我看一本書,真的很喜歡很愛的話,我是會一直不停把他拿出來看;而且一本好的書,或是與你有共鳴的書,是會因為你生命型態、歷程的不同,而讓你有不一樣的體悟跟感受。像是我最愛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從那個只會在廚房討吃的小孩,到變成進入廚房主中饋的煮飯人,這本書裡文字隨著我的年歲、我生活角色的不同,愈來愈深入我的內心。

若因閱讀而閱讀,讀的文字沒辦法內化成為你的一部分,只是拼閱讀的量,我個人覺得是有點本末倒置。這或許也就影響到出版,不斷用量來進行發行,最後淪入折扣戰的戰場。或許我腦補的有點多,但我對於數字天生就不靈敏,所以用數量來衡量閱讀這件事,我本身實在沒辦法做到。

水路走讀,把閱讀融入宜蘭生活

今年(2019)的世界閱讀日,主題是走讀,我覺得滿好的。雖然我對代言的卡通人物美感有點意見,但把閱讀融入在地,走出室內透過文字與在地連結,總是有很多好處的。

今年小間一共辦理了三場活動,一場親子共讀與米食教做,兩場深溝水路導覽活動,都是因應當地產業跟地域環境特色而舉辦,兩個活動的對應書籍分別是繪本《飯糰忍者》以及《宜蘭一瞥》。前者繪本有故事姊姊,還有在地食材的飯糰教做;後者則跟「農村裡的科學計畫」合作,帶領參加者進行村內的水路探尋與介紹。

宜蘭一瞥,能看見的是什麼?印象又是什麼?稻田、豪華的房子、有特色的民宿、以及很多的觀光工廠?但對於耕作與生活的人來說,宜蘭的水質與水路是我們認為最特別、最重要的資源。我們對於宜蘭這重重的一瞥,水色印入眼裡也印入心裡,成了我們來這裡最大的動力與契機。

每年看中南部的農友搶水堵水,我們都自嘆幸運幸福,宜蘭的水渠裡總不缺水,一年四季嘩啦啦流動著。宜蘭的水大部分來自雪山山脈,一部分來自蘭陽溪水,因特殊的石頭地質,讓水有出口細縫可出,自成各地的湧泉出處;這樣得天獨厚的資源,得以讓蘭陽平原上的作物細緻豐美,景物靈動清透。

這次水路走讀的活動裡,我們拜託了「農田裡的科學計畫」進行合作。6年前,他們來到員山務農,一邊農耕、一邊用科學方式蒐集資料、田野調查拜訪,並慢慢將其整理,透過文字與錄音,把深溝的水路脈絡、歷史變遷,更清楚的呈現出來。而水路的帶領探尋,則是一個讓民眾了解宜蘭特殊水資源與水生態的方式。

這次的水路探尋,我想用比較淺顯的方式,讓參與的民眾了解周邊500公尺農田水渠的歷史;包括村子周邊有兩座日治時期的五分車加水站,現在都是種植稻米的田區,但在日治時期,這些田區是甘蔗的產地,所以村子裡有蒸汽火車的加水站、有鐵道的遺跡,循著溝渠蜿蜿蜒蜒延展,是當時賴以生存的經濟命脈。而這一切都有賴水資源的豐沛才得以維持,因此有系統地跟著溝渠走,了解當中歷史依附關係,從而希望好好珍惜老天給我們的資源,與書裡介紹的種種合併內化,才是我想舉辦活動的主要目的。

讀書的意義在於共鳴

這次在文宣裡沒好好解釋這三場活動的連結,是我比較遺憾的地方。兩場水路想代表的是村子產業發展的源頭,沒有這些水、沒有先人的開墾,都不會有現在的榮景跟農產業;而繪本裡的飯糰,則是這些付出與水路所衍生出來最豐美的成果,我們從洗米開始介紹,除了小朋友以外,也想能讓家長有所收穫。這是生存在這裡的小書店,所能希望做到的。

所以喜愛一本書的價值,對我而言,在於是否願意日後時不時再抽來讀,能不能於生活裡有共鳴而為主。當然不是說我不喜歡的書就沒有價值,我只是認為,若以量做為閱讀的標準,但讀的書對你沒有影響、沒有感動、跟所處的一切沒有連結,那閱讀的樂趣就大打折扣;在我來說,開心的、細細的讀一本書,因裡面的文字有想法有影響──而不是我一天一週一個月看了多少本書──這才是我持續在一直看書的最大動力。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