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X 小間書菜】

彭顯惠/土地裡醃漬出的一道彩虹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泥地漬虹》這本書一出版,即有邀約希望我就這本書,聊聊關於農村書店以及耕作的經驗;大概因為作者陳怡如跟我們曾在同一個村子耕作、生活的緣故吧。

怡如與我似近又遠,我們見過面也認識,有共同的朋友跟小農夥伴,卻一直沒有真正聊過,仔細想想,好像連相約喝一杯飲料的機會都沒有。

跟我交情不錯的女農,不但跟她學過醃漬,在她搬到宜蘭溪南後,也在兩個月前找她學過縫紉褲子的手藝。這種擁有人緣、地緣卻又隔著距離的關係,好像也是我一直想跟人保持的交往狀態,我不是君子但的確喜歡這樣的淡如水。

怡如的《泥地漬虹》內容讓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那些節氣,並隨之產生的各種漬物與食物,以及在宜蘭這片土地上,一些善良卻也充滿欲望的各式人們。怡如能這麼平穩地書寫出來,顯然過往就只是過往,而這些也不過是她漬物、以及情感上愛與愁的添花罷了,真正重要的是她,將這些泥地醃漬成了一道彩虹,我真心對她充滿羨慕。

務農,只是一個人生選項

因中年轉業關係,不管在農村生活了幾年,總是會被人問務農活得下去嗎?這個問題的背後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念頭,就是認為你之前在都市一定過得比現在好。念頭的產生或多或少帶著固有的士大夫想法,坐辦公室、吹冷暖氣、24小時的便利商店、美容保養,都比在田裡操勞、風吹日曬雨淋、讓指甲裡有洗不乾淨的泥土、或煩惱農產品怎麼銷售來得好,尤其我還開了一家農村書店。怡如的書裡表達得很明白清楚──活不活得下去是一個假議題,活得是不是你要的樣子,這才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課題,不管你人在城市還是鄉村住著,這都是要對自己交代的答案。

農村是一個人生選項,跟所有人一樣,是一個職場轉換的現象。每一次職場轉換都需要考量,這份工作你做不做得下去、這個工作環境是不是你所喜歡?甚至是不是你所能忍受的?農村既然是個職場,那它也有你必須要面對的人際問題,光是代耕業者這一項,就可以搞死大部分農夫,尤其像我們這種半路出家,沒有地緣資源的人。自己越做越久後,再看到有人想踏入這行業,都會希望對方先清空腦袋裡過多的熱情,從職場轉換跑道去思考,就跟你要換每個公司、不同工作一樣的道理。

《泥地漬虹》描寫很多小農搬家的歷程,跟我們一樣,搬家的次數幾乎不想去數,這是這個職場的特色,你可以稱它為潛規則,也就是不好說清楚的都叫潛規則。怡如在最後很滿意她現在的租處,並認為之前的搬遷都是為了要到現在的地方。

醃漬裡的生活百味
現在、山坳深處的我,接受了大地豐盛的禮物──日升、月圓、節氣、土壤、柴火、季風、山泉,借此做成漬物,接近生命的原本。

辛苦、不順遂的歷程、情感的各種轉折,在我這些年的農村生活,也屢屢遭遇,我到現在才明瞭,這些都可以化成食物的味道。怡如在醃漬裡的生活百味,那的確是風土、節氣、人情體會過後,才做得出來的味道。

「看看豐收的水稻、你的愛有多豐盛!」 「你害怕去愛,就看不見愛。」 「愛在那裡。在你害怕的地方。」

在第134頁怡如寫那個跪下的女農,以及怡如在耕作收割、販賣過程中,在心裡已經對農村權力結構跪下的自己,先生翻到這裡,有淡淡的笑,也有淡淡的莞爾跟無奈。在內在,我們都非常清楚,不管是在看似新型態、實際上仍沒有改變的權力結構面前,或者是稻米跟自煮率越來越下降的現在,我們都一樣跪著。想著這些年的生命過往,在這本書裡被梳理被提醒,堅強的、脆弱的,笑的、淚的、愛的、恨的,都是我們的農村生活。

怡如用她的農村生活,體悟出各種滋味後,醃漬出自己的味道,沉澱成書。這是一本扎實的宜蘭女農生活日誌,跟媒體所塑造的小農生活有強烈對比,書中所有荒誕與甜美都真真實實的每日上映。

我們身在其中,依舊日復一日耕種與生活,並嘗試醃漬出屬於自己的味道,一如每個在這片土地上過活的人們。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