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x小間書菜】

彭顯惠/從稻浪裡、從書裡,次次見本心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小間書菜座落在宜蘭縣員山鄉深溝村,周遭都是稻田,店主人承做2甲水田,並另外跟當地老農契作六分水田,皆不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且自產自銷。店內書籍品項,有一定比率是講述關於農作與飲食,是環境使然,也與我們志業相符合。

最近店內大推的一本書,是日月文化出的《今天,到米農家吃飯去!》。以內容來說,它可被歸類為食譜書,裡面介紹種種日本米食與配菜的料理法,就難易度來說頗符合現今社會步調,簡單快速方便存放於冰箱,且不會讓你花太多時間在廚房。另外從米的基礎認識到洗米方式,書內也都圖文並茂一目了然,對於料理新手入門,這本書可善又可親。

其實每年都有相當比例米食料理書籍出版,為何我們獨鍾此書?當初出版社寄來試閱本,有一個地方就深深引起我的好奇: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茨城縣的稻農山崎家夫妻,家族從江戶時期末便開始務農,至今到他們已經是第6代,這跟現今宜蘭農地問題實在大不同。

在宜蘭,很多地主因後繼無人可繼續耕作,或農耕不足養活一家人,於是變賣土地換取現金,養老也好、給晚輩相添買房做生意也好,田地看來在宜蘭是越來越留不住。然而《今天,到米農家吃飯去!》的山崎家卻持續務農到第6代,從六代目出的這本書裡,可以深刻感受到,兩夫妻對自己職業的堅持喜愛;他們成立社團,研究如何讓米飯更好吃的煮法,跑遍日本進行「米的魅力」宣傳活動,試圖喚起大眾對日本米食文化的重視。

日本稻農山崎家第6代傳人,把米食做到精緻卻又不脫離生活化,並勇於將生產的稻米做各類型加工應用;書裡也處處透出,他對自家家族的務農身份,有嶄新的規劃與期許。

宜蘭的農地大部分是水稻田,因雪隧開通,越來越多人選擇來宜蘭務農,也同樣有人選擇來宜蘭退休養老,購買農地蓋房子享受田園生活;也因此,立場不同的兩方造成了拉鋸與衝突,成了近日宜蘭鬧得沸沸揚揚的農地農舍事件。

來到宜蘭,已經是6年前的事,如今想來卻是模糊一片,在腦裡最深刻的畫面,大抵都跟田事脫不了干係。當年來時陰錯陽差成了稻農,原本先生是想從事蔬菜種植,但至今卻越來越愛稻米生產這份工作,甚至成了今生志業,如果可以,他說想一直種下去,這是他第2份工作,當然更希望是最後一份能持續下去的工作。

Fill 1
先生越來越愛稻米生產這份工作,甚至成了今生志業;如果可以,他說想一直種下去。

米這個食材,在一般人眼中平凡無奇,當年看舒國治的書,說米是君子,兼容並蓄;甚麼樣的料理烹煮,跟甚麼樣的材料相結合,米飯都能恰到好處的襯托。米是這樣沒錯,但若如此看低他的簡單那就不對了,甚麼樣的米放多少的水、怎樣的品種對應怎樣的炊具、甚至當年烘穀的水分都影響後續的料理方式,連蛋炒飯要以冷飯熱炒,用秈米優於梗米,一些飲饌文學作家在書裡都有自成一格的堅持。

生活在宜蘭農村,舉目皆是稻田環繞,常常是去了宜蘭市辦事,人車嘩然,摩肩擦踵而來,只要一出了市區往員山鄉行進,很奇怪的整個氣溫驟然降低,風也霎然拂面,尤其在夏季更是明顯,這個原因原理到底是為甚麼,我自己也不知道。

直到在2015年晨星出版《米的基礎知識》一書裡,第65頁裡列舉出,農業農村多面向功能,包含防洪、穩定河川流量、涵養地下水、防止土壤侵蝕流失、分解有機廢棄物、緩和氣候、傳承文化⋯⋯等;當中緩和氣候這點,就解開了我一直存在的疑慮。

《米的基礎知識》第62頁跟第65頁裡寫到,大面積水田的農村,平均溫度比人口密集的都會區與城鎮低攝氏1.3度左右,田中水面與稻米蒸散出的水份,能夠冷卻水田附近的空氣。所以若稻田裡毫無規劃的任意建起水泥建築,那麼總體來說,對人們長期的生活環境到底會有甚麼影響?真的實在很難再想下去了。

本書作者,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八木宏典先生在書裡,清楚列舉除了農業生產、水田旱田在人類整體生活,其實有著很多人們意想不到的存在價值與意義。然而,如今的狀況與政府政策,似乎也喚不回人們迎向大開發的決心,喚不回日益消逝的農田土地。

大環境對我們來說,是可以常常掛在嘴裡自嘲的,不管小書店還是小小稻農,似乎都是夕陽產業,而我們家正好兩項都有;然則都會區的工時超時、最低薪資的問題,難道比種田來得好?現在努力生活的小老百姓們,哪份職業是不辛苦的?每個工作自有其艱辛困難的一面,不是離開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人就可以萬事不興。相較之下,我更想向已經傳承六代的山崎家學習,學習他們對工作、對地方的熱愛,以及實踐的力量。

雖然不知道還能種多久、書跟米可以賣多久,但這6年的稻農經驗,4年的書店經驗,路途中遇到的人事物,絕對是生命裡最美好充實的養份,次次讓我們在稻浪裡、在書裡見本心。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