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汙,爭一口氣
媽祖遶境空氣不清淨,PM2.5一路紫爆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9天8夜的大甲媽祖遶境日前才熱鬧結束,今年隨行隊伍中最特殊的是,環保署首次出動監測小組全程蒐集PM2.5的濃度數據。結果,4萬多筆資料中,超過危險等級10紫爆標準(71微克)者就有1萬多筆,更有200筆濃度破千,其中最「濃烈」的一筆在彰化縣竄出,竟達4,188微克,超出紫爆標準59倍。醫師指出,若患有慢性病或年紀稍長,「下一步就進急診室啦!」

從起駕到回鑾,這是環保署第一次全程跟隨遶境隊伍前進。跟了媽祖9天8夜,監測小組也帶回4萬筆PM2.5的即時監測資料。環保署監資處處長蔡鴻德說,因為能讓人員配掛在身上的微型感測器在去年發展成熟,今年就直接嘗試應用在遶境監測。

全長約330公里的行程,監測小組每天輪值兩班上陣,配掛微型感測器的3位監測員中,有2位隨侍在「測」,另一位則和裝載在電動機車上的監測儀搭擋,超前隊伍進度監測。

4萬筆紀錄,紫爆就達1萬筆

因為沿途都有人燒香、放鞭炮及燒金紙,監測組全程蒐集的4萬多筆資料當中,超過危險等級10的紫爆數據竟就有1萬多筆,佔了四分之一,全程平均值高達113微克,遠遠超過紫爆標準71微克。

Fill 1
大甲媽祖遶境9天8夜,PM2.5全程平均值高達113微克,遠遠超過紫爆標準71微克。(製圖/黃禹禛)
紫爆TOP3時間地點,兇手都是它!

我們找出超標最高的三個區段,最高數值的PM2.5濃度竟高達4,188,超過紫爆標準59倍。PM2.5濃度破千的數據,也多達211筆,顯示此次遶境進香活動造成的嚴重空氣污染。環保署監資處科長彭成熹說,很多時候,儀器甚至會被濃煙淹沒。

細看最高值數據前後5分鐘濃度變化,都呈現不規則波浪狀,接著突然直線飆高。針對這個現象,蔡鴻德分析,數值飆高的元兇就是「大量施放鞭炮」。因為鞭炮集中點燃的當下,PM2.5的濃度是最高的,如果當天沒風,又剛好行進到交通雍塞、汽機車多的市區,加乘後,濃度就會非常驚人

Fill 1
(製圖/黃禹禛)

「基本上濃度超過1000的值都是鞭炮產生的。」這次測到最高值的e-motor感測器,就是因為深入鞭炮團中,才會瞬間測到4千多的數值。

彭成熹則說,沿途只要有人拜拜、燒香,PM2.5通常會在30微克到60微克之間,但每次放鞭炮,數值就會上飆。

當天空氣品質正常,遶境進香隊伍卻一路紫爆

感測器PM2.5數值偏高,是否也可能因為當時中部空氣品質很差呢?檢視媽祖進香遶境期間,當地空氣測站結果,發現中部地區的空氣品質都落在正常範圍內,因此可以排除這個因素。

唯一出現異常數值的是位於嘉義的「新港測站」,在4月11日數值原本處於空氣品質「正常」狀態,但卻在晚間7點數值開始飆高。

「因為那天晚上(媽祖)在新港有駐駕。」蔡鴻德說,環保署比較感測器與當地測值後,發現只有新港站受影響。他研判,其他測站因為距離過遠以及風向不定的因素,並沒有監測到超標數值。但新港測站離媽祖駐駕的新港奉天宮很近,晚間又有施放煙火,因此監測到異常數據,PM2.5濃度從原本的42微克飆升到149微克。

Fill 1
(製圖/黃禹禛)
(製圖/黃禹禛)

蔡鴻德表示,如此也可推論,遶境隊伍沿路所產生的PM2.5確實會影響當地空氣品質。

不過現場狀況也不是絕對的,當天的風向、濕度都有可能影響髒空氣飄散。從環保署的即時監測系統觀察路徑,還可發現有些「萬條紫中一段綠」的情況,像是雲林虎尾路段。分析後才發現,原來那時下了大雨,沖淡了PM2.5的濃度。

媽祖遶境活動行之有年,早已成為年度盛事。但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葉光芃說,「讓大家意識到這個(空氣品質不佳),絕對不是要扼殺(信仰)文化,而是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

尤其遶境時常遇到不空曠的馬路,煙霧擴散不易,隊伍與抬轎人員每次呼吸,就是吸進高濃度的PM2.5以及數量多達數千萬顆的「超細懸浮微粒」,實在太傷身。

葉光芃說,雖然每人體質不同,但高濃度的PM2.5就是心血管疾病的誘發因素。他舉例,若有人患有慢性病又年紀稍長,這樣一吸,上呼吸道受刺激,下一步很可能就要送急診室了。

他也建議,寺廟內PM2.5的暴露濃度,比一般居家環境高上5到16倍,若未來能設置空氣監測器,讓民眾更有感,才能積極防制。

「遶境和環保是可以雙贏的,」蔡鴻德說,這次監測也發現,民眾愈來愈能認同降低空氣污染的概念,這次也有不少地方改放環保鞭炮,嘉義還有人號召百人用鼓掌取代放鞭炮的方式迎接媽祖,如雷掌聲依然熱鬧。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