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國配合中國施壓封殺,巴舍萊卸任前倒數10分鐘壓線公開

延遲一年的《新疆報告》發布,聯合國:中國政府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
在今年5月受邀訪問中國新疆後,蜜雪兒.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在6月13日第50屆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 Human Rights Council)開幕時對新聞媒體表示,不會尋求連任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負責人。(攝影/AFP/Fabrice COFFRINI)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就在卸任前最後10分鐘,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HCHR)的最高負責人、智利前總統蜜雪兒.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壓線發布《新疆人權問題報告》,48頁的文件查核並證實新疆維吾爾族等少數族裔人權受害情形,直指中國政府在新疆作為恐已構成「危害人類罪」。

然而,這份報告早於去年(2021)9月結案,巴舍萊為何直到即將卸任前才出手?過程中,北京當局如何發動國際力量施壓?聯合國「遲到」的譴責,隱含什麼樣的國際現實?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for Human Rights, OHCHR)的最高負責人、智利前總統蜜雪兒.巴舍萊(Michelle Bachelet),於瑞士日內瓦時間8月31日深夜11點51分,也就是她從聯合國卸任的最後倒數10分鐘,終於公布了延宕將近一年的《新疆人權問題報告》(以下簡稱《新疆報告》),正式表明中國政府涉嫌在新疆針對維吾爾人與穆斯林少數民族,發動種族監禁、奴役、剝奪生命權與大規模強制絕育等嚴重犯罪。報告指出,種種壓迫政策嚴重侵犯基本人權,更認為「中國政府可能已構成『危害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

31日深夜發表的《新疆報告》並沒有提出新的迫害證據,卻是截至目前為止,最能代表聯合國官方立場的關鍵總結。其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有三:

  1. 這份報告具有代表聯合國人權立場的官方地位;
  2. 報告正式引用了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提出的種種「再教育營證據」,也公開認證了《新疆文件》《中國電文》(China Cables)《墨玉名單》(The Karakax list)等由跨國媒體聯手揭穿、證明中國系統性迫害維吾爾人的政府機密文件;
  3. 報告雖沒使用「種族滅絕」(genocide)一詞,總結卻判斷中國政府有很高可能已犯下危害人類罪。
最後10分鐘才上線,被壓住一整年不准公開的《新疆報告》

與此前多份「聯合國獨立專家報告」不同,《新疆報告》是由OHCHR下令進行的官方調查,從2017年底開始蒐集分析各方證據,交叉查核包括ICIJ揭發中國政府的外洩文件、衛星空拍照片,以及超過40名被迫害的倖存者與親族證人的訪談等,最終於2021年9月結案,並呈交給OHCHR的最高代表巴舍萊。

然而收到關鍵報告的巴舍萊卻選擇「壓住不發」,不僅拒絕對外透露報告內容,也不解釋延遲發表的爭議原因。儘管各大國際人權組織與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不斷施壓譴責,但巴舍萊卻堅持「報告內容還需仔細評估」,並於同一時間與中國政府密切交涉,讓巴舍萊最後得以在2022年5月首度訪問中國,在北京的安排下訪問新疆。

在中國政府的全程看管與嚴密安排下,巴舍萊的新疆行,除了引發國際輿論撻伐之外,並沒有達成任何突破。維吾爾人權團體與歐美各國對巴舍萊對中方的沉默,表達了強烈的憤怒與失望;中國政府則強化對OHCHR的外交施壓,要求巴舍萊「不准干涉中國內政並發布《新疆報告》」。最終,在各路批評夾攻下,巴舍萊也在6月中旬黯然宣布不再連任、決定在8月31日任期屆滿後離開聯合國。

巴舍萊確定卸任的同時,對外承諾「自己一定會在離開前交出《新疆報吿》」。但整個夏季,忙於道別與任務總結的巴舍萊,卻沒有再對維吾爾迫害問題表態──直到8月31日深夜11點51分,也就是巴舍萊已經完成官方道別、合法任期只剩下最後10分鐘的倒數時刻,OHCHR的日內瓦總部才在官網上公布了被扣住整整一年的《新疆報告》。

報告指中國涉嫌犯下危害人類罪,北京反咬辯稱「國際反華陰謀」
Fill 1
2018年,在新疆喀什市街頭豎立的政治宣傳看板。(攝影/AP Photo/Ng Han Guan/達志影像)
2018年,在新疆喀什市街頭豎立的政治宣傳看板。(攝影/AP Photo/Ng Han Guan/達志影像)

《新疆報告》只有48頁,主要是調查結論的條列簡報,內容主要針對中國政府在2017~2019年之間的新彊人權迫害問題,但因當事人的安全顧慮,並未公開列出倖存者直接證詞與證據細節。

報告的基本內容,主要是重複查核並證實中國政府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針對維吾爾族與穆斯林少數民族的壓迫政策,包括以「職業教育培訓中心」(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re, VETC)為名的「再教育營」、強迫勞動與工廠奴役、維吾爾族突然驟降的整體生育率與「強制絕育」的指控等等;此外,報告也用了頗長篇幅來解讀中國以「反恐」、「去極端主義」為名的官方政策,擴大授權並指揮針對維吾爾等少數民族的人權迫害,並認為這些針對特定族群的人權壓迫與限制,很可能已觸犯了危害人類罪。

OHCHR在《新疆報告》中提出了一些國際已知、但依舊駭人的迫害指控。例如在2017~2019年之間,新疆恐估計超過100萬人被囚禁在再教育營;在聯合國的證詞調查中,幾乎所有的再教育營經歷者都提到「曾被中國政府注射某種會導致身體不適的不明藥劑」;逃離中國的流亡者幾乎無法聯繫國內親友,甚至屢屢傳出家族因此被連坐懲罰囚禁的證詞。只是,報告中仍多以「涉嫌」、「很有可能」來敘述指控,因為OHCHR與聯合國官方在調查過程中,一直沒有獨立不受干涉且自由前往新疆實地調查的機會。

不過在報告結論中, OHCHR要求中國政府停止對「新疆地區的社會監控」,並終止對維吾爾人等少數民族的「人權壓迫」。此外,報告也特別警告國際企業在涉及新疆投資業務時,必須特別注意強迫勞動、歧視與侵犯人權的相關問題。換言之,在報告結論的認定中,OHCHR仍視中國政府在新彊的作為,是嚴重的人權迫害。

OHCHR在公布報告的同一時間,也透過附件的方式加上了中國政府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的「抗議與申辯回函」。與48頁的《新疆報告》相比,中國公開回函長達131頁,但基本上是重申北京當局對於「新疆反恐」、「新疆集中職訓輔導」的公式辯解。

中國不僅強硬批評OHCHR的《新疆報告》是「假消息研究」與「國際反華勢力的陰謀」,針對維族流亡人士的控訴證詞,中國政府也提出了一些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辯解──例如在國內維吾爾人對外失聯的問題中,中國政府的回函就主張:

「中國政府沒有管制通訊⋯⋯單純是這些人記錯電話、或家人改號碼沒通知他們而已。」
遲到總比不到好?人權團體質疑:對中國的施壓已被「最大程度緩解」
Fill 1
8月30日,任期只剩一天的巴舍萊(中)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內,接受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代表們的歡送。(攝影/AFP/Fabrice COFFRINI)
8月30日,任期只剩一天的巴舍萊(中)在日內瓦聯合國總部內,接受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代表們的歡送。(攝影/AFP/Fabrice COFFRINI)

OHCHR《新疆報告》的終於公開, 雖然將維吾爾人權問題提到了全新高度,迫使聯合國官方必須嚴肅面對人權組織與國際媒體過去多年來對中國迫害人權暴行的指控事證,但巴舍萊卸任前最後10分鐘才公布《新疆報告》的刻意作法,卻也顯示了聯合國外交圈內,對新疆議題的高度忌憚與投鼠忌器。

根據《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衛報》(The Guardian)等國際傳媒的報導,早在巴舍萊訪問中國之前,北京當局就已提前掌握了《新疆報告》的內容細節。這一方面雖然是既定程序,但卻也給了北京相當大的外交施壓空間。中國除了以其他人權合作議題要脅聯合國不許公布報告外,巴舍萊也坦承自己在卸任前夕,收到了一份「40國代表簽名的聯合抗議」,要求OHCHR不可以公布《新疆報告》、干涉中國內政問題。

雖然巴舍萊拒絕公開點名幕後施壓的40國名單,但OHCHR拖到最後一刻才壓線公布報告的作法,卻也顯示了《新疆報告》之於聯合國各單位的高度棘手性。像是日內瓦方面就對《衛報》國際版編輯伯格(Julian Borger)透露

《新疆報告》之所以拖到最後一刻,疑是中國外交部在辯駁回函上出小動作,故意將大量維族人士的照片與姓名資料列在報告回函上,迫使OHCHR必須臨時手動後製,以避免違反聯合國研究個資的安全規範。

甫於8月底卸任的NGO人權觀察(Human Right Watch)前執行長羅斯(Kenneth Roth)表示,中國政府之所以使盡全力要阻止《新疆報告》公開,最大的原因就是報告點明了「中國政府涉嫌在新疆犯下危害人類罪」的立場。但作為OHCHR最高領導人的巴舍萊,卻拖到最後一刻才公布這份關鍵報告,此舉「極大程度地刪減了這份報告應有的國際影響力。」

「巴舍萊在自己任期的最後幾分鐘才公布這份報告,隨即離任的她因此不需要跟進負責,」羅斯解釋,《新疆報告》雖然代表了OHCHR的立場,但仍需要「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主導,才有機會進一步施壓聯合國祕書長、甚至在聯合國大會針對中國提出譴責決議,進而劃清「中國迫害維吾爾人的暴行」是絕不可被國際社會容許的立場。然而發出報告的10分鐘後,巴舍萊就一走了之,這也直接拖緩了這份報告的衝擊力道,並給中國政府更多防禦運作的斡旋空間。

巴舍萊離任之後,OHCHR的領導人將暫時由組織副長官暫時代理,接著才會由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提名繼任人選,呈交聯合國大會同意。正因為古特瑞斯擁有OHCHR的提名權,2022年的聯合國大會又將於9月中旬在紐約開幕,古特瑞斯要如何接手巴舍萊走後留下的《新疆報告》,也將成為挑戰聯合國高層政治與人權價值的燙手山芋。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