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5EP70】

11月7號,全台活豬禁運、禁宰的警報終於解除,但是豬肉回到餐桌以後,難道就諸事大吉了嗎?
《報導者》記者在豬瘟疫情期間親自走訪養豬業者,重新檢視養豬產業長年的結構性問題,發現除了經濟動物獸醫師的人力嚴重不足以外,還有多數豬農習慣自行診治病豬,甚至有過度用藥進而讓豬隻產生抗藥性的狀況發生,加深其健康隱憂。
「我們一直把經濟動物製造成一隻又一隻體弱多病的個體,怎麼可能希冀得到健康安全的動物性蛋白呢?」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分享30年來,她在現場看見狹欄中母豬的窘迫,奄奄一息的病豬被棄置路旁,這些針對動物福利的疏忽都可能化爲未來疫情的破口。
這集,我們連線丹麥的豬獸醫師黃筱君,與陳玉敏和《報導者》記者王芊凌一起聊聊,豬場第一線的工作需要哪些政策、工具和資源,才能好好把關台灣的食品安全。
本集重點: 4:04 瘟疫爆發的當下,豬場風聲鶴唳?消失的豬獸醫師們都去哪了? 15:20 「獸醫佐」、「特約獸醫」是台灣特有制度?丹麥的豬農怎麼做? 23:02 投藥其實是下下策?加入動物福利科學,可以如何改變獸醫教育? 29:59 經濟動物真的要開心快樂,才可能變成健康的食品嗎? 39:25 動物的照顧者也要過得好,才有辦法好好照顧動物
(來賓|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豬獸醫師黃筱君、《報導者》記者王芊凌;製作團隊|梁玉芳、賴育辰、林彥伶)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