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3EP35】

去桃機看戰鬥直升機、在北車差點被爆破波震倒⋯⋯跟著「軍事迷」記者,走進「史上最真」演習現場
7月26日上午,正式進行桃園機場反空降演習。圖為扮演敵方的攻擊直升機俯衝進場,模擬轟炸機場守軍。(攝影/鄭宇辰)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人來人往的台北車站大廳上,突然出現十幾個長期潛伏的解放軍第五縱隊人員,拔槍壓制現場路人,同時脅持台鐵站長——這不是幻想情節,而是本次漢光軍演的其中一環。

除了本週三(7/26)軍演首度在桃園機場模擬敵軍空降占領之外,幾天之內,演習也陸續在車站、海岸、交通要道等處登場,操演敵方在鐵軌埋藏炸藥,或者從淡水河口登入、企圖闖入台北首都圈等侵略劇本⋯⋯

《報導者》記者許詩愷從小就是軍事迷,笑稱採訪演習親見「阿帕契」、「黑鷹」直升機像「美夢成真」,但也切身感受到這次堪稱「實戰化程度最高」的軍演,背後諸多不易──

桃機距離台北僅10公里,向內陸推進更可達煉油廠、軍用直升機場,戰略位置極為關鍵,但因民生衝擊大,只是有史以來首次納入軍演;「演習視同作戰」不只是口號,攤開過往紀錄,國軍士官兵也不乏因此傷亡者;而一般民眾慣於過去「演」多於「習」的常態,又是否真能重視戰爭風險,了解必要的避難資訊?

「軍演做得好,其實就是一種嚇阻,」軍事專家提醒,透過演習展現軍方和民間戰備能力,意義不僅只是「料敵從寬」的自我警惕,也是「備戰以止戰」的實際體現。跟著記者走入多個現場,從這場演習看懂台灣當前的國防戰略思維。

(來賓|《報導者》記者許詩愷/製作團隊|詹婉如、汪彥成)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 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