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影像扎根計畫〉

蔡昕翰/藏在小作所裡,等待匯入海洋的水滴──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山海笑鬧的間隙,秒針打了呵欠,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靜靜地躺在市中心的三岔路口。白天的水氣尚未蒸發,辦公室一如往常溜進幾顆水滴,形狀特別,在他們被自己理解之前,半闔著眼探索、祕密舞蹈。小作所的一天如是展開。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手拿好⋯⋯,慢一點,這口先吃完才可以吃下一口⋯⋯。」

桌上的便當菜色經過修剪,菜梗、筍絲、雞腿肉化為末,教保員收起剪刀,看顧眼前的A學員,讓他練習「自己」一口一口慢慢吃飯。

這是A的短期目標,因為他會把食物拚命往嘴裡塞,絲毫喘息時間都沒有。教保員擔心他會有噎到的風險,對口腔衛生也不好,所以採取這樣的行動。這裡的學員認知能力有限,再理所當然的動作,都必須攤在顯微鏡的玻片上拆解,設身處地循歧路而行,極緩慢,卻安全。

小作所裡的身心障礙者都有屬於自己的長期、短期目標,社工依據個別化支持服務計畫(Individualized Support Plan, ISP)架構制定,時長分別落在1年及3個月的刻度。例如培養日常休閒娛樂為長期目標,學習畫畫、拓印則為短期目標;完成一道料理為長期目標,安全使用瓦斯爐則作短期目標。每個目標都刻上了學員自己的意志,他們和社工一起討論,循序前進,小水滴緩緩匯聚成河流,涓涓向海洋。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小作所的存在是為了讓身心障礙者能順利轉銜到庇護工場
提供身心障礙者長期就業需求而成立的庇護性就業服務機構。
或一般職場,他們在這裡學習生活、培養技能,被視為從學校流往庇護或職場之間的中繼站。眼看著水滴將要沿蜿蜒的河流攀伸至未來,欣怡社工卻提到,目前還沒有學員是經由小作所的主動評估而結案。

家長忖度著小作所的接送距離及福利,韻律的呼吸倏然變奏,孩子被動轉介到其他更「適合」的機構,形成支流。雖然成全了家庭狀況,學員的時間軸卻也因此往回拉,身心靈得重新嵌合、適應新水溫,有所獲得也有所犧牲。當所有人站在未來往回望,融進大海成為自身,彷彿是一種對結局的貪心,現實無法預期,漂浮的標準難以落地,往結局的路上也得思考結局本身。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我和其中一位學員B聊天,問起他在這裡的感受時,他撇開眼睛,一如既往的害羞,給了我一個輕聲的肯定句:

「我喜歡協會的環境。」

「平等」是小作所重要的核心價值,教保員佳佩如此形容。她說這裡沒有上下之分,沒有被排擠的可能,學員和學員、學員和老師之間不存在世俗的階級。所有人都被鼓勵著自由表達意見,所有的意見也都能得到最好的尊重。B給我的肯定句,穿越了他沉重的過往經歷,回應了他在小作所的真實感受。

另外一位開朗的C,她已經有能力打理自己的生理需求,也有進入庇護工場的條件,但現階段的她仍選擇待在小作所,因為心理上還沒有做好完全的準備──在真正游入社會之前,一絲一毫的潮汐都可能使結局震盪。佳佩提到學員們最大的阻礙在於「經驗不足」,在任何事情發生的前一秒,都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因為他們的生活環境非常單純:家庭、學校、醫院,他們像是被藏起來一樣,沒有面對過複雜的環境和人際關係;甚至,經驗的缺乏讓他們很難意識到問題本身是問題。小作所雖然大多時間也是在封閉的空間中,但老師們會和學員分享自己的生活,慢慢,學員也開始分享自己的生活,在一來一往的話語之間,悄然注入那些「缺席的經驗」。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蹲點後記】

每一顆水滴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模樣,舞步旋轉跌宕,時而晏起、時而狂奔,他們帶著自己的故事埋進台東的土壤,長成形態各異的檳榔樹。每一張高掛的臉都是故事,每一顆落地的淚都是果實,那些忽明忽滅的期望,和那些若隱若現的勇敢,都藏在小作所裡,翹首以盼。

Fill 1
蔡昕翰、小作所、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
(攝影/蔡昕翰)
此為《報導者》與社團法人台東縣自閉症協進會共同執行的在地影像創生計畫。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