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震唐/整個古城,都是影像展覽館──我在2023法國亞爾國際攝影節
法國鐵道公司SNCF為攝影節主要夥伴,在馬賽及亞維儂TGV等車站皆有戶外大型作品展出。圖為攝影節期間在亞爾車站的大型輸出作品展示。(攝影/許震唐)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亞爾古城,被法國文化部稱為「藝術與歷史之城及地區
VPAH是法國文化部自1985年起實施的文資政策。法國文化部會依據地方政府或民間社群對建築、歷史文物的保存情況,文化多樣性、產業發展以及居民生活品質等指標,核定授予法國境內省區、城鎮或(未必屬於同一行政區的)城鎮聯合體一項標識(Label),即VPAH。 法國文化部會與這些獲得標識的地方簽訂公約,確立權利義務,除了由中央給予部分補助之外,也必須並訂定文資保存維護、提供文化歷史藝術資訊的場館,以及培訓相關教育推廣人員的計畫等。
(Villes et Pays d'art et d'histoire,VPAH)」,因集中古世紀的歷史與 19 世紀晚期的繪畫藝術於一身,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古城。在 20 世紀中葉後,更以近代攝影藝術重鎮聞名,攝影藝術成為引領這古老小城走向現代的媒介。

亞爾國際攝影節(Rencontres d’Arles)舉辦時長將近3個月,是歐洲最盛大的攝影節,創設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是南法夏季的藝術盛宴,同時也是最具影響力的攝影節之一。

Fill 1
亞爾城內的巷弄牆壁成為藝術家或創作者廣宣舞台。(攝影/許震唐)
亞爾城內的巷弄牆壁成為藝術家或創作者廣宣舞台。(攝影/許震唐)
Fill 1
亞爾共和廣場上的影像DM輸出展覽。(攝影/許震唐)
亞爾共和廣場上的影像DM輸出展覽。(攝影/許震唐)
Fill 1
亞爾市集與戶外展出作品。(攝影/許震唐)
亞爾市集與戶外展出作品。(攝影/許震唐)
Fill 1
亞爾老街的牆面是攝影節期間的户外展場。(攝影/許震唐)
亞爾老街的牆面是攝影節期間的户外展場。(攝影/許震唐)

今年舉辦時間從2023年7月3日至2023年9月24日,雖名為攝影節,但不若其他攝影節往往以較單一且明確的主題展出,亞爾攝影節策展內容較為多元豐富,如報導、紀實、概念性、數位科技影像、短片、肖像、街頭、景觀、類型學及攝影書籍等等,可以說涵蓋了當代所有影像範疇。

在攝影節期間,亞爾古鎮宛如一個大型影像藝廊,除了購票參觀攝影節所展示的大型展場外,古鎮中的各大小藝廊也同時進行不同形式的影像展覽、出版、攝影師講座、作品評論與技術教學等。古鎮內的巷弄、牆隅轉角、看板等,更張貼著影像創作者的作品、傳單、廣宣等,搭配著市集、傳統文化活動,亞爾攝影節已經超乎單純影像或文化藝術的想像。透過世界各地創作者的影像作品,呈現所屬的文化、社會、政治或歷史,進行當今議題性或前瞻藝術創作的關注與思考,也是亞爾攝影節本身的重點與脈絡。

以「意識狀態」,捕捉世界狀態
Fill 1
攝影節官方書籍與印刷刊物。(攝影/許震唐)
攝影節官方書籍與印刷刊物。(攝影/許震唐)
Fill 1
Manuel Rivera-Ortiz基金會以「滋長」(GROW UP)為發想,邀請台灣藝術家參與展出。(攝影/許震唐)
Manuel Rivera-Ortiz基金會以「滋長」(GROW UP)為發想,邀請台灣藝術家參與展出。(攝影/許震唐)

今年亞爾國際攝影節主題是「A STATE OF CONSCIOUSNESS」意識狀態,代表攝影節如地震儀一樣,捕捉到了世界的狀態。這內涵主要是探討策展人、攝影家及藝術家如何幫助人類更敏銳地發現與感知世界正在經歷的轉變,意識到關注物種生存環境及生態系統探索的必要,這當然也包含了過去歷史、當地社會、重要時事等感知與回溯,以作為前瞻未來的意識捕捉。

本屆攝影節在此核心精神下,計有來自全球各地共221位攝影師的影像作品展出,分據27個展示場館,不論展示規模、作品形式與影像訊息數量,都可謂海量,對參與現場的觀賞者、創作者或研究者而言,完成此展覽所有展出影像的思考與觀看,更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幸好攝影節亦有重點展覽刊物,按「展場」索驥而一窺全貌,這對無法久留的旅行者而言不啻為完整的快速導覽。

呼應今年環境、生態系統的主題,此次更有4位台灣藝術家受邀參與作品展出,以鏡頭記錄台灣植物,呈現人類社會、環境的密不可分,分別深入探討地景與歷 史、經濟、環境社會的變遷關係。除了台灣本土創作外,也透過亞爾當地自然保 護區的駐村創作,進行動物生態保護的倡議創作展出,更呈現台灣創作者多元深入 的觀察與創作能量。

若從今年亞爾攝影節的核心命題出發,回顧台灣本地對於環境保護、倡議觀察與社會反省的影像、藝術創作或活動展覽,台灣的創作動能似乎也正處於類似的前瞻意識與浪頭,近年針對環境地理的溪流書寫、社會結構的反省、歷史的探勘創作等,皆反映出台灣島上創作者對所處環境的深刻情感,這是前瞻未來的意識捕捉,更是對於島嶼環境憂慮的呈現。

關注世界變化,攝影需要更多媒介
Fill 1
教堂展場的展出作品。(攝影/許震唐)
教堂展場的展出作品。(攝影/許震唐)
Fill 1
亞爾市政廳展場。(攝影/許震唐)
亞爾市政廳展場。(攝影/許震唐)
Fill 1
亞爾市政廳展場。(攝影/許震唐)
亞爾市政廳展場。(攝影/許震唐)
Fill 1
梵谷公園戶外展區。(攝影/許震唐)
梵谷公園戶外展區。(攝影/許震唐)

過去我們總以為攝影不需文字亦或其他影像之外的媒介,便能以一種靜謐、無聲的形式去反抗世界,或習於滿足用影像凝視社會,觀察並期待環境社會的理解與變化。而本屆亞爾攝影節的展覽卻告訴觀者,當今攝影需要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媒介,其中包含了文字、數位與科學技術,例如舉辦單位與科學研究單位合作進行生態探索,說明影像探索的發現與其背後的故事,驅動世人關注世界的變動姿態。

繪畫巨擘梵谷餘生之年雖在亞爾只待短短的時間,但最後留下了豐沛的藝術資產,相信這是當時身處亞爾的他也始料未及的。同樣的,現今的影像創作或許已毋須如20世紀時背負改變環境社會的責任,但相信影像在未來仍可協助我們持續探索、發現,捕捉到這正在改變的世界,哪怕是即將到來的人類世。

Fill 1
梵谷療養院展區。(攝影/許震唐)
梵谷療養院展區。(攝影/許震唐)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