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郁良溎/北門古蹟──真假錯亂的「門戶之見」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國定古蹟北門因高架橋的拆除而重見天日,一張同時呈現北門與周邊不同時期建物的照片在網路上瘋傳,使得「城市美學」一躍成為台北市民熱烈討論的焦點。北市副市長林欽榮除宣示將強力執行西區門戶計畫的「北門廣場」開闢外,又因許多市民去信希望「復舊」遭國民黨毀容的其他三座城門,拋出將與文化局商討「復舊」可行性的話題。但一如該張瘋傳照中呈現的歷時性多重殖民地景,當我們在台灣這樣特殊的歷史脈絡中面對文化資產的保存、修復與維護課題時,更應該審慎思考我們的作為對於如此真實而複雜的歷史疊層可能的影響。 

建造於清末的台北府城,於日治初期即因一連串的市區改正計畫開始拆除,但因許多在台的日籍文史人士倡議保存象徵舊時代遺留的城門,使得除了西門外的其餘四座城門得以保留,並登錄為國家指定史蹟予以保護。但戰後國民政府為形塑台灣人對於中國文化統治的認同,於1950年代開始興建大量華北宮殿風格的官方建築,東門、南門、小南門原本的閩式城樓也在1960年代時以年久失修為由,在未做詳細測繪的情況下,即遭拆除並改建為現今所見的華北宮殿式樣。北門反因當時已有高架橋的興建計畫原擬直接拆除,得以免於被「毀容」的災厄,成為唯一原貌留存至今的城門。

Fill 1
遭國民黨改建為北方宮殿式城樓的景福門(東門)。(攝影/郁良溎)

保存文化資產最為重要的精神莫過於顯現歷史的價值,那麼訴求將三座遭錯誤破壞的城門「復舊」回來,不正是還給「正確」的歷史該有的公道嗎?非也!歷史價值的呈現其實是相當嚴謹的「真實性」(authenticity)課題,從半世紀前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的「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ICOMOS)通過的《威尼斯憲章》開始,國際上即不斷強調「文化資產的修復必須基於真實而充分的史料考證而為之,任何臆測性且無法與原建物區別的修復行為均應避免」的觀念。

對於三座遭毀容的城門而言,所謂的「復舊」其實應理解為「重建」(reconstruction),在缺乏充足考證的情況下,依據臆測而為的「重建」僅會蓋出一座台灣版的迪士尼樂園般的「假古蹟」罷了,這種訴諸懷舊鄉愁而不尊重歷史真實性的破壞式重建做法,與當初國民黨對待古蹟的粗暴思維又有什麼差別呢? 

2014年夏天,時任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配合台北建城130週年活動,於早在日治時期即被拆除的西門附近,透過競圖方式於捷運西門站四號出口旁打造「西門印象」裝置藝術,藉由解構原城門之形體後,於非原址處以現代材料表現縮小版的西門輪廓,搭配文獻會設置的說明碑文與歷史照片,讓民眾想像過去的西門形貌。而非在缺乏詳細結構考據的情況下,憑藉臆測於原址「重建」仿古的假城樓,讓人誤以為所見的建築為真實的「古蹟」。

Fill 1
位於捷運西門站旁的寶成門(西門)碑與「西門印象」裝置藝術,寶成門原址位於前方路口。(攝影/郁良溎)

面對三座遭毀容的城門,或許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讓這段因黨國意識型態所導致的文化資產破壞歷史得以被看見與詮釋,而非讓過去不尊重歷史真實性而為的「假古蹟」之錯再次發生,賦予負面案例文資保存觀念教育功能的警世正面意義。

將焦點拉回開啟討論的主角-北門,最近的另一相關爭議,莫過於就在距其約50公尺處,因市府欲強推北門廣場計畫,將被迫往東拆遷70公尺的歷史建築「三井物產舊倉庫」。三井倉庫除本身作為日治時期財閥對於台灣的殖民經濟壓迫史之見證外,更是整個北門歷史場景中不可或缺的說書人:它與隔著忠孝西路相對的另一座日治時期古蹟「台北郵局」,共同形構出日本殖民統治者拆除台北城牆後,引進現代都市設計概念開闢的「北三線路」真實尺度。 

但在市府的規劃中,除將東移三井倉庫,使得原本可透過真實存在的文化資產空間關係讀出的北三線路歷史無從判辨外,甚至還打算在往東偏移後的三井倉庫兩旁,沿著往北彎曲的忠孝西路新路型設計一排「假騎樓」。這樣不尊重地區整體歷史價值的規劃設計一旦執行,恐將導致後世對於北門地區這個重要歷史地景的錯誤認知。

左圖:北門與日治時期三井物產舊倉庫(右)與台北郵局(左)共同形構的北三線路。右圖:北門廣場與三井倉庫東移示意圖(台北市政府資料)。

COMOS於將近30年前提出《華盛頓憲章》,將文資保存的對象由「點」進一步推至「面」的思維,強調在調適既有建築物時,應尊重現存的空間形態,而都市地區的交通必須管制,以避免規劃傷害歷史空間的整體組成或環境。

《布拉憲章》、《西安宣言》等重要國際文資保存共識亦指出文化資產的實質座落位置是其文化重大意義之一部份,一個地方假設有不同時期的文化意義,除非其建築或物件的文化意義不重要,否則不應為了強調特定時期的其他建築或特點,而棄置、移除或拆除位於同一地方的其他建物或物件。

面對北門周邊這樣的重要殖民歷史敘事空間,我們應學會尊重「真歷史」的重要價值,而非為了一時的交通問題或凸顯特定古蹟,而犧牲完整的珍貴文化地景。

過去一年,柯市府在開發優先的施政思維下,屢屢對台北的文化資產發動「恐怖攻擊」,引起民間的批評與抗議。攸關三井倉庫去留與所牽動的北門歷史地景危機的都市計畫變更案,將於本週四(25日)上午送入林欽榮主持的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討論。年初才前往日本觀摩、表示日本的城市美學與對於古蹟保存的重視遠勝台灣的柯文哲,是否真正帶回了尊重文化資產真實性、原址保存與空間整體意義的國際思維水平?相信市府在三井倉庫案的最終決策會給我們一個答案。而柯文哲團隊面對同樣爭議未解的新北投車站嘉禾新村台北機廠等重大文資案件之後續作為,也亟需你我的共同關注與監督。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