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Reporter
真的假的?台灣鐵軌「一國兩制」,台鐵、高鐵不能一起跑?
在台灣,要搭乘高鐵和台鐵卻得進入不同的車站和月台,是因為兩者的軌距大不相同。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到歐洲搭過火車的人會發現,歐洲主要城市如巴黎、柏林、阿姆斯特丹等主要車站,高速鐵路或普通列車,可以在同一個月台出入、搭乘。

但在台灣,要搭乘高鐵和台鐵卻得進入不同的車站和月台,高鐵和台鐵也不可能在「同樣的軌道」上跑,你知道為什麼嗎?

由兩個馬屁股計算出的「標準軌距」

鐡道軌距(gauge,指兩條鐵軌間的距離)分為標準軌、窄軌與寬軌三種,標準軌是軌距是1435毫米,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軌距,包括美國、中國與歐陸國際路網都採用它;小於標準軌的稱「窄軌」,軌距為1067毫米,使用國家以日本、台灣為主;另外有更窄的「米軌」,如中南半島的1000毫米、阿里山森林鐡路的762毫米等;軌距大於標準軌的稱為「寬軌」,包括俄羅斯的1524毫米、西班牙的1668毫米、印度的1676毫米等。

當年,英國發現由兩匹馬拉著馬車,在鐵軌上拉可以更省力,因而成為最早發展鐵道的國家。當時兩匹馬屁股並行的車軸寬度約4英呎8英吋半,換算後就是1435毫米,成為標準軌的由來,英國工業革命曼徹斯特到利物浦的鐵路,就是這樣開始。

歐洲除了特殊的登山鐵路之外,都以1435毫米的標準軌為主流,如歐洲最繁忙的車站巴黎北站(Gare du Nord)就可以同時搭乘法國高鐵、歐洲之星與一般的鐵路。

台灣和日本,為什麼不統一用標準軌?

台灣和日本一般鐵軌採用1067毫米「窄軌」,主要和兩地環境都屬山多、地勢彎曲有關。因為軌距窄、設計軌道時可以用比較彎的幅度轉彎,車廂也會比較小一點,能大幅減少興建成本,因此日本和台灣早年設計鐵路時,捨棄歐陸的標準軌,改以窄軌來興建。

不過,台灣高鐵、日本的高速列車新幹線興建時,又轉而採用歐規的1435毫米的標準軌。原因很簡單,因為新幹線速度快,鐡道的彎道本來就要比較緩,興建成本原本就高,標準軌寬度比較大一點,車廂的寬度也較寬敞,搭乘的舒適度比較好。

也因此,台灣的台鐵和高鐵採用軌距不同,列車不可能跑在同一條軌道,月台也無法共用。日本也一樣,一般鐵路和新幹線的火車不能進入同一個月台。

鐡道軌距相同,竟成日本侵台「誘因」?

1887年,劉銘傳在台灣興建第一條鐵路,當時選擇1067毫米的軌距,日後路線擴張時,都是以1067毫米為標準鋪設鐵軌。巧合的是,日本在1872年在日本東京新橋鋪設第一條鐵路時,聘請的英國顧問也給予相同建議使用窄軌,一直到今天,日本一直都是窄軌發展的重要國家。

因為劉銘傳鐵路與日本鐵路都是使用窄軌的巧合,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奪取台灣動機更加強烈,因為站在軍事考量,日本的軍用火車可以順利在台灣軌道上運行,很多人以為台灣的窄軌文化由日治時期而來,其實是誤傳。

諮詢專家/吳易翰(台灣高鐵探索館館長)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