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World 國際週報》

5年間少40%新生兒,中國生育率雪崩、超高齡化的人力與消費危機將至
2016年,中國全年尚有1,786萬名新生兒,是近年「最後一個生育高峰」,此後一路下滑,至2021年,中國新生兒已減少至1,062萬人。圖為2017年在北京胡同裡的老人與小孩。(攝影/REUTERS/Thomas Peter/達志影像)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雪崩式的生育率暴跌,將在2025年前逼出中國的人口負成長。根據聯合國7月公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報告,全球人口即將在2022年11月中旬突破80億大關,而中國「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地位,也將在未來一年內被印度超車取代。

瀕臨「總人口減少」的歷史轉捩點,中國政府於7月底低調證實聯合國說法,包括山東省、安徽省、河南省等傳統人口大省,都在2017~2021年間出現「出生數折半」的劇烈衰退;中國國務院的人口監測官員也於7月22日罕見承認:中國最慢2025年、最快今年,將正式進入難以逆轉的「人口負成長」時代。

中國連年走低的生育率趨勢,是動搖國本的敏感問題。察覺趨勢不妙的中國中央政府,從2016年起逐步廢除「一胎化政策」,從限制人口到大幅轉向鼓勵生育,但全國生育數據仍自那年開始連年下跌,從2019年起更進入新生兒劇烈減少的「生育雪崩期」
2019年中國政府公布的新生兒總數為1,465萬人,是1961年毛澤東「大躍進」失敗後的最低生育總數。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16年全年尚有1,786萬名新生兒,是近年中國「最後一個生育高峰」;到2021年時,中國新生兒已減少至1,062萬人。亦即這5年內,年度出生人口減少了724萬,減少比例超過40%。

不只出生率大幅下降,若與死亡人數相減後,2016年中國的全國人口自然增長數仍達809萬人,到了2021年,人口自然增長數只剩48萬,5年內的衰退幅度多達94%

儘管少子化所導致的「生死交叉」是東亞趨勢
日本從2011年開始進入死亡數多於出生數的「人口負成長」時代,韓國與台灣也於2020年跟進。
,無論是日本、韓國還是台灣,都已陸續進入人口負成長的時代,但中國的銳減數字──5年內全國出生率銳減40%──仍是極為驚人的數據暴跌。
中國人口負成長提前10年,世紀末預計減少7億人口
Fill 1
新生兒、中國、生育率、超高齡化、人力、消費危機
2022年7月10日,在河南鄭州車站等待搭車的民眾。(攝影/Stringer/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中國的人口負成長,不僅直接影響著全球的經濟,對於中國的國家發展、社會穩定也帶來明顯的衝擊──因為中國從1980年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成長,有極大比例是來自於1961年大躍進之後嬰兒潮的人口紅利。但對於「人口負成長」的時間點預測,中國政府卻總有顧忌而消極避談,因此除了每年年初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去年總結外,過去5年官方總都低調以對。但在2022年7月,一連串的數據報告,意外引發中國海內外的輿論激辯。

一開始,是聯合國在7月11日「世界人口日」所公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報告,內容不僅預測人類將在2022年11月15日前後,正式突破80億人口的歷史門檻,更預計印度將在2023年取代中國,搶下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的地位。

在聯合國報告中,雖然強調全球人口的爆增,將給國際經濟與地球環境帶來極大的壓力,但引發關注的另一項預言,卻是「中國最快將於2022年進入『人口負成長』衰退」。事實上,在聯合國《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報告中,還曾樂觀評估中國的人口負成長至少要等到2032年以後才會實現;北京也曾估計,中國人口將一路成長超過15億人才會飽和。不料各項趨勢的暴跌超乎了原本預期,硬是把人口負成長的時間門檻,一口氣提前了至少10年。

聯合國人口報告公布後,中國官方也開始陸續釋出各省政府的「地方數據」。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以及《第一財經》、《財新》等經濟類別的權威媒體,都各自在7月下旬提出了驚人觀察:根據已知的29個省級政府數據中,包括安徽、山東、河南、湖南等傳統的新生兒大省,都出現了人口出生數據的歷史新低。

之中,尤其引發國際傳媒關注的,即是《環球時報》的報導標題:「官方表示中國將在2025年之前迎來人口負成長」,其內容不僅明白地坦承了中國各省已出現了「自一胎化政策頒布以來的生育數低谷」,更引用了中國人口政策執行高層、中國國務院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司長楊文莊的說法,承認中國將在「十四五
中共中央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十四五),政策時間是2021~2025年。
結束」(2021~2025)之前,正式邁入人口負成長。

中國官媒強調,中國人口負成長將會是一個漫長而難以逆轉的趨勢,就目前已知模型來看,全國總人口的持續衰退將持續到本世紀結束。而根據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在2020年刊出的研究預測:目前人口超過14億的中國,或將在2100年「人口減半」只剩下7億3,000萬人。

「大退休潮」同時併起,中國朝「超高齡社會」全速衝刺
Fill 1
新生兒、中國、生育率、超高齡化、消費危機
2022年5月26日,北京一家養老院的長者相互聊天、手作國旗。此時的中國已邁入高齡社會。(攝影/REUTERS/Carlos Garcia Rawlins/達志影像)

楊文莊表示,中國總人口的增長速度不僅明顯放緩,國家老年人口的比率也將從2022年開始進入10年攀升,預計到了2024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佔比超過20%。而與此前後開始的人口負成長,也將讓中國成為繼日本之後、全世界第二個進入人口自然衰退的「億人級大國」。

但事實上,在中國國家統計局年初公布的2021數據公報內,中國境內65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2億人、達到總人口的14.2%──於國際定義上,這已正式跨越了「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14%以上)的結構門檻。

過去4年間,中國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平均每年以總人口0.7%的幅度,增加1,000萬人;但從2022年開始,中國老齡化壓力恐將「解壓縮式」的大幅增加,因為中國的嬰兒潮世代即將開始「大退休潮」。

中國的嬰兒潮世代

中國的嬰兒潮世代,指的是1961年大躍進結束後、到1979年一胎化政策頒布前,中國曾出現的生育高峰。

此一階段反映的是,大躍進、大饑荒導致約4,500萬人口死亡後,恢復穩定的社會為了補充人口與勞力,而開始的補償性生育。估計20年間,平均每年都有2,500萬人出生。

嬰兒潮時期大增的勞動人口,是支撐中國經濟開放的勞力骨幹。但從2022年開始,這波中國嬰兒潮世代就將大規模退休──因為中國法定的一般退休年齡,是男性60歲、女性55歲,而1961年後出生的嬰兒潮世代,今年將陸續邁入60歲大關。預計中國未來10年,平均每年都會有2,000萬勞動人口退出職場;衍生的經濟缺工、退休年金、高齡照護與社會轉型問題,是讓各方備感壓力的定時炸彈。

中國進入「時代大退潮」的同時,全國新生人口的數量卻出現劇烈減少。此消彼長之餘,牽動的不僅是國家未來的勞動結構,更有仰賴人口消費的內需市場、配合高齡化所需要的社會安全網,以及必須開始思考少子化的經濟衝擊──若按照目前的增長速度,中國或將在2030年前進入超高齡社會
定義為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20%以上。日本2006年邁入,韓國與台灣預計2025年邁入。
把人口壓力推給女性?不能忽視只限「已婚」的懷孕保障等政策不平等問題
Fill 1
新生兒、中國、生育率、超高齡化、消費危機
縱使中國官方、主流社會將少子化焦點放在「育齡女性數量衰退」,仍有學者提出城鄉磁吸效應、社會婚配觀念轉變、性別不平等政策問題亟需改革。圖為在北京街頭抱著小孩的婦女。(攝影/Noel Celis/AFP)

在7月中旬公布的各省生育數據中,除了經濟前景大好的廣東省,仍能維持超過百萬新生兒的生育成長外,包括山東、湖南、安徽等傳統的勞力輸出大省,都出現大幅的生育衰退。若與2017年開始的全國生育數衰退潮相比,在2017~2021年之間,山東省4年間的出生人口數減少了57.1%,安徽省也衰退47.6%。

這些傳統人力大省的出生率衰退之所以更為明顯,除了全國一致的房價飆漲、生活經濟壓力沉重、社會婚配觀念轉變外,亦與中國城鄉差距導致的經濟磁吸效應──把育齡男女人口都吸到了北京、上海或南方的各大經濟重鎮──有關。但無論是中國中央的衛健委,還是因媒體報導話題而硬著頭皮出面解釋的安徽省政府,都有特別提到「育齡女性數量衰退」的問題。

由於一胎化政策的性別篩選與逐年少子化的關係,中國育齡女性
中國官方定義為15~49歲女性。
從2016年開始即以每年300~400萬的數字逐漸減少。但這樣的說法,卻也遭到反對意見質疑為:主流社會仍把「生育責任」單方面轉嫁給中國女性。

像是中國研究者方鳳美王亞秋,就透過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 Watch)發表了針對中國人口負成長的政策評論,主張中國政府在苦於人口衰退之際,應當對症下藥、優先解決國內的性別不平等沉屙,甚至對一胎化政策所導致的性別篩選與性別歧視,進行嚴肅的檢討與道歉。

評論認為,中國當前的性別與人口結構之所以難以面對老化與生育衰退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於「女性地位」的社會認知,並沒有隨著經濟發展與時俱進。除了女性的職場發展仍屢屢得面對同工不同酬、性別歧視、甚至性騷擾的壓力外,中國官方的生育輔助與鼓勵政策,也都過度集中在「男女結婚」的傳統基礎上。

以生育補助為例,中國政府雖然擴大優惠產假、育嬰假,但像是孕期休假的薪資津貼、或者是孕婦工作權等問題,官方的保障與補助仍多針對「已婚狀況」,未婚懷孕者在法律上仍被視為「違反國家《計劃生育法》」──雖然沒有罰則、亦不直接影響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但未婚懷孕的職業婦女卻會被排除在政府的各種「生育保障」之外,既無法依法申請帶薪產假、生育津貼,若是因為通報懷孕而遭雇主惡性解僱,未婚懷孕的女性亦會被視為「違反《計劃生育法》在先」而不受法律保障勞動權

世界工廠沒人、教育界憂迎接「空校時代」

就算國家政策大力「逼婚」,低生育率與不可避免的人口負成長,仍將帶領中國經濟進入難以預測的轉型挑戰。

以2022年開始的大退潮為例,每年至少2,000萬的退休勞力缺口,只會隨著出生數低於1,000萬而逐年擴大。從中影響的不僅是中國目前作為「世界工廠」的製造業前景,大增的退休人口與快速老化的社會結構,也會讓中國經濟成長的火車頭──內需消費──愈發保守、甚至停滯。

例如中國的嬰兒奶粉製造業者,在2015年一胎化政策廢除之前,大多看好產業前景而積極擴張──畢竟就連目前坦承中國即將走入人口負成長的人口司長楊文莊,當年都曾公開表示放寬多孩政策、很可能會刺激中國生育率的大幅增長──於是在生育率大跌的現在,像是中國老牌的飛鶴奶粉,就因接連的「生育利空」讓股價在一年之間暴跌70%。

除了經濟的問題外,教育體系的「空校時代」也引發焦慮──最快5年內、等到新生兒長大後,中國基層教育界就將面對每年最多達265萬的學生缺額
計算方式為2019年減去2020年的中國總生育數落差。
。屆時要如何把下一代人力培訓成人才?目前本就極為競爭的中國教師界,又該怎麼面對更劇烈的知識型勞動力過剩、甚至大失業潮?過去數十年舉國拼命的「狼性教育」要如何回應人數減少且「躺平的下一代」的趨勢?這些都給中國帶來前所未見的社會挑戰。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