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X 永楽座】

石芳瑜/中美「注定一戰」嗎?聽冷戰問題專家怎麼說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2018年3月22日,川普依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指示美國貿易代表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以「懲罰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和商業祕密」,所謂的「中美貿易戰」正式開始。對一些文青來說,這件事大概有點無感,一如2008年的金融海嘯,對當時身為家庭主婦的我而言,也是無感。

但既然貿易戰中有個「戰」字,中美對峙開始,這總讓人好奇:中美是否會真的打起來?

預言的味道

2018年秋天,八旗文化出版的《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正好趕上了這個議題,書出版不久,我就買了。政治與國際關係理論家、哈佛大學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寫作此書的時間是2017年,隔年就貿易戰,說起來也有點預言的味道。

「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是什麼意思?老實說我一開始並不清楚,但仍被書名吸引。

西元前5世紀的希臘史學家修昔底德記錄了摧毀整個希臘世界的「伯羅奔尼撒戰爭」,他將戰爭的起因總結為「雅典的崛起,以及斯巴達揮之不去的恐懼,使戰爭不可避免」。艾利森把當時斯巴達與雅典面臨的困境稱之為「修昔底德陷阱」,意即:

在原本的權力平衡面臨改變時,既有的統治強權可能為了捍衛地位而出手訓誡、扼殺後起的挑戰者,而挑戰者也可能不甘屈居人下,試圖改變遊戲規則。

他並列舉了過去500年中,崛起強權挑戰統治強權的案例共16起,其中12起爆發了戰爭。

這本書之所以好看,是因為作者舉出這些歷史實例,再將重點放在中美這幾十年來的消長變化。最後一部分則告訴大家:戰爭並非無法避免!他將過去500年中,崛起強權和統治強權之間可以化險為夷的4個案例,歸納出一個章節〈十二條和平線索〉。另一章則分析中美的結構性現實,舉出4項戰略選擇,指引美國〈前路何在?〉

這是一本以史為鑑,提出警訊,但對前途並不悲觀的著作。

第一章〈世界史上最大的玩家〉,介紹了中國近30年來的躍進。文中提到《世界又熱、又平、又擠》的作者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oren Friedman)第一次看到舉辦2010年世界經濟論壇夏季大會的天津梅江會展中心時,承認自己為「巨大與精美的設計」逼得喘不過氣來,而這座建築僅僅花了8個月就建成了。而在他住家附近,一座紅線車站各21個台階的兩台小型自動扶梯,則用了差不多同樣的時間才被華盛頓地鐵的工作人員修好。(去年我去廣州,看到宏美的廣州大劇院,同樣也有點喘不過氣。)

「今天,中國幾個小時內完成的東西,在美國得花幾年才完成。」這句話讀起來是否很熟悉?不過我想表達的是:有些人喜歡說:「中國進步得飛快,台灣『退步』了,比不上中國。」這種比較並沒有太大意義,原因是這些年幾乎全世界都跟不上中國,拿台灣跟中國比較也是一個陷阱。澳洲前總理陸克文(Kevin Michael Rudd)形容,中國的爆發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全球資訊革命同時並進,並且不是壓縮在300年,而且30年。」

書的第二部分寫〈雅典對決斯巴達〉、〈近五百年的戰爭史〉、〈英國對德國〉。概略地讓我們了解這些歷史的教訓。

接著第三部分「形成中的風暴」則包括了:〈美國給中國的榜樣〉、〈習近平的中國要什麼〉、〈文明衝突〉、〈邁向戰爭〉等4章。

美國人喜歡對中國人講大道理,希望中國「更像美國」。拿中美貿易戰來說吧,川普也是用這樣的理由來教訓中國。可是美國給中國怎樣的榜樣?事實上也就是一種霸權。

而習近平要什麼?一句話:「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想想這些年習近平是如何鼓吹民族主義。

當一隻恐龍站在台灣身邊

這本書最重要且好看的,當然是第四部分──「為何戰爭並非無法避免?」。〈前路何在?〉這一章所提出的4項戰略選擇主要是寫給美國看的,包括:調適、破壞、談出一種長和平、重新定義雙方的關係。

這4項選擇中當然有些對台灣有利、有些不利。其中「破壞」是指鼓吹、訓練和支持分離主義,鼓勵台灣、新疆、西藏和香港獨立運動。不過,別忘了美國也可能和中國談出一種和平方案而放棄支持台灣主權獨立。

在最後〈結論〉的這章裡,作者提出4個核心觀點:

  1. 辨明美國的核心利益
  2. 瞭解中國的國家目標
  3. 擬定戰略
  4. 優先解決國內問題

第四點是同時說給美國和中國聽的。

雖然美國和中國有可能因為想要掌控統治強權而「擦槍走火」,不過這兩個國家的領導人基本上都不會希望有戰爭。但兩國之間這種「修昔底德陷阱」的緊張,已經使川普先率先發起了「貿易戰」,固然「中美貿易戰」為的可能是進一步談判(確實也在進行中)。但若是貿易戰無法和解,對兩國造成的傷害其實不小,先看看2018年的股市應聲大跌,再想想長期貿易對抗可能的影響。於是作者不斷提醒為政者:美中兩國的核心利益是什麼?

有時我們覺得川習兩人都是瘋子,但也可能兩人都是精明的商人。雖然我們不是政治人物,但閱讀還是能帶給我們更清楚的思考和力量。

作為台灣人,除了主張國家的主權,關於統獨議題,我很好奇未來將如何發展?這些年我開始對中國有了強烈的理解興趣,因為除了主觀希望,有時必須瞭解客觀的國際情勢以及對手的思考,才有辦法擬定策略。雖然只是一個小老百姓,但我喜歡跟著一起思考。

我這陣子買了不少研究中國的書,像是《中國潰而不崩》(八旗,2017)、《獨特又矛盾的經濟體:21世紀中國奇蹟背後的真相》(聯經,2017)、《主宰中國的太子黨》(聯經,2018)。還沒入手的還有《中華秩序:中原、世界帝國,與中國力量的本質》等等。

《孫子兵法》寫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則記得聽過一位研究中國的教授說:「當一隻恐龍(指中國)站在你身邊,你怎能不去瞭解它嗎?」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