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現場【Long Game】

陳子軒/經典賽,如何擺脫「棒球馬戲團」酸名?
2022年10月1日,在巴拿馬進行的第五屆世界棒球經典賽資格賽,巴拿馬隊在擊敗阿根廷隊後慶祝。(攝影/MLB Photos via Getty Images/WBCI/Daniel Shirey)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從熱身賽就可以滿場,再次見證了棒球國際賽對於台灣人的吸引力。因疫情之故,原本應該在2021年春天舉行的世界棒球經典賽(World Baseball Classic, WBC)延到了此時。比起2017年的三連敗、當年的「Lamigo桃猿」缺席,這一屆重回台灣舉辦,總不免讓人回想2013年(台灣打入第二輪複賽)那般熱血、激情與心碎的集體記憶。

但這號稱世界水準最高的殿堂級賽事,在歷經四屆之後,是否擺脫了「世界棒球馬戲團」(World Baseball Circus)的酸名呢?

與MLB春訓衝堂,名將多選保護職業生命

台灣身為地主之一,但以美國為主體的全球頂尖棒球員來說,遠在太平洋的另一端舉行,多少也降低了一些仍想在春訓中及早進入狀況球員的參賽動機。尤其今年的春訓非常特殊,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即將於新球季實施新規定,如投球計時器、禁止防守極端布陣、加大壘包等等,都是選手們趁著春訓適應的最好機會,選擇參加WBC,不但失去在母隊競爭的關愛眼神,更會在3月就在高強度的比賽中出賽,影響自身調整狀態的節奏。

以台灣來說,兩名台美混血卡羅(Corbin Carroll)與費爾查德(Stuart Fairchild),不論身分與身手都足以代表台灣,尤其他們又是目前代表隊陣容中戰力相對較弱的外野手。然而,今年春訓正是他們證明大聯盟身手的關鍵階段,其中響尾蛇隊的卡羅,更是列名全大聯盟最佳新秀第二名的超強潛力股,在大聯盟發光的企圖心不言可喻;另外,過往已經還完「補充兵役」債的黃暐傑,也被海盜隊以規則五選秀選入,期待繼2019年之後,再次踏上大聯盟的投手丘,因而婉拒在WBC中出賽。

個人生涯優於國族榮耀,已經是這幾屆經典賽洗禮後,台灣球迷所熟悉、也可同理的價值,球員們不必再背負著非得為國爭光不可的重擔──除了張育成個人在本屆召募之初掀起的兵役風波之外,但那多少是國內在兵役即將延長之際,針對旅外職棒選手享有權利與對等義務償還平衡的爭論,而張育成實在糟糕的公關操作,也待他在經典賽中的表現來平反。

賈吉與梅西的對照,經典賽與世足賽的距離
Fill 1
2023年2月20日,紐約洋基隊外野手亞倫・賈吉在佛羅里達州坦帕市的球場參與球隊春季訓練。(攝影/Newsday RM via Getty Images/Thomas A. Ferrara)
2023年2月20日,紐約洋基隊外野手亞倫・賈吉在佛羅里達州坦帕市的球場參與球隊春季訓練。(攝影/Newsday RM via Getty Images/Thomas A. Ferrara)

自2006年開辦至今,大家也可理解,任何想將WBC拉抬至與世界盃足球賽高度的論辯都可休矣,棒球從來、未來也都不會是足球,在台灣之所以是「國球」,只是因為它的發展脈絡承載了太多的國族情感,同時棒球的世界體系,正與台灣的世界觀重疊並相互強化。從全球化的廣度與深度來說,沒有任何一項運動能接近足球,所以即便是北半球冬季的卡達世界盃,都能讓歐洲各國不滿意但必須接受,並且全力調整職業聯賽以因應,但真正頂級的棒球國際巔峰之戰,沒有完美的時間點。如果在季末,經過一個漫長球季的征戰,甚至是季後賽、總冠軍賽的考驗,誰還有餘力再為國爭光? 季中,時間太短,又有各國賽季原有的明星賽以及賽季中斷的問題;季初,看似是不得不的合理選擇,但麻煩就在棒球中,有個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投手這奇特的物種。

以美國隊來說,本屆野手陣容星光熠熠,大改過去四屆給人誠意不足的印象,每個位置都是上上之選,除了費城人隊強打哈波(Bryce Harper)因傷退賽之外,所能想到大概也只有「法官」亞倫・賈吉(Aaron Judge)因與洋基隊以9年3億6千萬的天價合約續約後的缺席,他的聲明如下:

「代表我的國家參加比賽將是一種榮幸,但我的主要目標是貢獻給紐約,以及把冠軍帶回這裡⋯⋯尤其是在簽下一份9年的合約之後,對我來說,紐約才是我的首要任務。」

賈吉如此得體的答案,卻也是經典賽還不夠經典的原因。

尤其相較於野手,投手的星度更黯淡許多。原本這世代最佳左投手的柯蕭(Clayton Kershaw)應允參賽,就已經出人意料──畢竟,他的生涯至此,世界大賽冠軍、塞揚獎、MVP、金手套什麼都不缺了,無需再增添WBC獎盃來證明他的地位──最終,即使他個人願意為美國參賽,但是這幾年來的傷病史,使得沒有保險公司願意承保出賽風險,讓他黯然退出經典賽。

因為這時間原本該是由春訓漸入球季賽調整的節奏,卻插入如此高強度比賽,再怎樣的大數據與精密運動科學都無法保證會發生什麼事,也因此WBC有了「投球數限制」這妥協下的產物。別忘了,去年賽季柯蕭的首場先發,就是在僅投80球的保護下退場,錯失了挑戰完全比賽的機會。連可望締造歷史的球季賽都如此,就算真的在WBC亮相,總教練想必更加如履薄冰。

如此對投手的呵護固然可以理解,但這不就像是梅西(Lionel Messi)在世界盃只能踢半場的感覺嗎?棒球圈普遍認為,投手決定一場比賽七成的勝負,但這群生物卻又如此珍稀脆弱,使得WBC如此兩難。

拓展全球化,無限寬鬆的選手「身分認定」
Fill 1
2017年3月12日,在東京巨蛋舉行的第四屆世界棒球經典賽E組第一場比賽,以色列擊敗古巴隊,賽後美籍的外野手伯倫斯坦(Zach Borenstein)與隊友擊掌慶祝。(攝影/MLB via Getty Images/WBCI/Yuki Taguchi)
2017年3月12日,在東京巨蛋舉行的第四屆世界棒球經典賽E組第一場比賽,以色列擊敗古巴隊,賽後美籍的外野手伯倫斯坦(Zach Borenstein)與隊友擊掌慶祝。(攝影/MLB via Getty Images/WBCI/Yuki Taguchi)

WBC少了完整的投手獻技空間,還只是它不那麼純粹的原因之一而已。因為棒球真的不是那麼夠全球化的運動,又在大聯盟主導下希望獲得更多目光,各國代表隊的組成的身分游移更加多重。上一屆WBC的冠軍賽中,史卓曼(Marcus Stroman)代表美國出戰波多黎各,主投六局無安打,順勢拿下MVP;有趣的是,本屆他卻改披波多黎各球衣。不過,在WBC中「易國再戰」,史卓曼也非先例,前兩屆的「A羅」(Alex Rodriguez)就先後代表過美國與多明尼加。

上一屆的以色列,以猶太裔美國人成軍,在A組全勝晉級,橫掃台灣、韓國、荷蘭,第二輪賽事也曾擊敗古巴,甚至挾此氣勢,透過歐非附加賽的勝利打入東京奧運;然而以色列本屆35人大名單中,依舊僅有一人出生於本土,短期看似仍未有將棒球固著於以色列的明顯成效。不過,大聯盟寄望此策略除了能點起以色列對於棒球關注的星火,甚至再以離散猶太裔棒球人才回歸的召喚,來強化以色列草根棒球的中長期發展。

另外,本屆英國的參賽,有7名選手出生於巴哈馬群島,道奇隊外野手湯普森(Trayce Thompson)也加入陣中,是因為其NBA球星父親(Mychal Thompson)出生於巴哈馬所致──根據大聯盟的認定,由於巴哈馬官方君主依舊是承襲自殖民時期的英國國王,因此得以代表英國出賽。但此一標準顯然也是極大化的寬鬆解釋,畢竟當今仍有15個「大英國協王國」(Commonwealth realms)國家以英國國王為其名義最高君主,按此釋義,加拿大、澳洲出生的選手,也可代表英國出賽。但畢竟英國是大聯盟積極開發的海外市場,今年賽季,繼2019年的基襪大戰移師倫敦系列賽之後,再排定了中西部死敵小熊與紅雀前往倫敦體育場獻技,可為例證。不過,如果這樣認定再放寬下去,愛爾蘭說不定也是棒球的強力國家,由阿羅索(Pete Alonso)、貝林傑(Cody Bellinger)、里佐(Anthony Rizzo)、布萊恩(Kris Bryant)、蒙卡索(Ryan Mountcastle)的打線排開,也會是各國頭疼至極的打線。

美、日強權,只要打進八強就可指定比賽日程
Fill 1
2017年3月21日,於美國洛杉磯道奇體育場舉行的第四屆世界棒球經典賽準決賽由日本對戰美國,日本隊的山田哲人在第8局以短打推進跑者。(攝影/Getty Images/Harry How)
2017年3月21日,於美國洛杉磯道奇體育場舉行的第四屆世界棒球經典賽準決賽由日本對戰美國,日本隊的山田哲人在第8局以短打推進跑者。(攝影/Getty Images/Harry How)

身分認定的寬鬆,其實是因應棒球世界體系中,人才過度集中在東亞、北美與加勒比海地區的必要之惡。這體系中,國際賽會轉播權利金的貢獻度更明顯集中在東亞的台日韓,因此在棒球的國際賽中,多少都以這三者的貢獻度來「給予彈性」,過往WBSC主辦的十二強賽如此,大聯盟主導的WBC亦復如此。

就賽程而言,本屆賽會如果美國與日本晉級八強,那麼不管其他戰況如何,他們可以優先指定比賽日程,而非國際賽慣例的預先排定;再者,日本隊的賽事,由於國內轉播預期的高度熱潮,因此只要是日本隊的比賽,局間換場都會較其他賽事多加30秒,以利播放更多廣告。

凡此種種的WBC單行法規,其實顯示的是大聯盟如何在有限時空下,處處利益極大化的算計,但是大聯盟只消扮演著吹奏著國族曲調的吹笛手,棒球迷依舊聞聲隨行。世界棒球馬戲團,揭幕啦!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