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現場【Long Game】

陳子軒/超越勝負的感動?還是勝負已不再重要?──從籃球假球案社群反應談起
2023年5月21日,第20屆SBL超級籃球聯賽總冠軍賽最終戰在板橋體育館進行,終場由裕隆納智捷隊擊敗台灣銀行隊成功封王。然而11月17日,士林地檢署擴大偵辦前SBL裕隆球員吳季穎涉假球案,約談球員教練組頭等16人,震撼籃壇。(照片提供/中華民國籃球協會,中央社傳真)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台灣籃壇進入多事之秋,場外整併各種雜音不斷,場上的超級籃球聯賽(SBL)、台灣頂級職業籃球大聯盟(T1聯盟)接連爆出多位球員涉賭、打假球的醜聞。

一樣假球案,棒、籃球界的兩種反應

身為運動迷,一定會聯想中華職棒自1997年黑鷹事件後,不斷的職棒假球風暴,儘管當時合法化的台灣運彩尚未營運,但地下賭盤黑道的囂張,讓台灣棒球進入長期的黑暗。當時,包括我在內的多少球迷感覺錯愕、憤怒與失望。如今,社群媒體與網路聲音更多元,但籃球的假球案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球迷反應──比起當年的憤怒,如今,更多的卻是訕笑與漠然。而且,與當年多數涉案職棒球員受到黑道暴力、利誘配合不同,此次涉案的籃球員許多甚至是「自費打假球」,也就是透過俗稱「球版」的地下運彩,下注自己參與的球賽。

地下運彩的存在,一路從電話、傳真演變到網路,沒有因為台灣運彩合法化而消退。台灣運彩每年5、600億的規模,根據估算,地下賭金卻在8至10倍之譜。儘管台灣運彩每每為體育署的運動發展基金貢獻良多,但是最高僅78%的法定獎金支出率,確實讓許多有心人轉往地下發展;既為地下,就有更高的風險,尤其是五花八門的冷門賽事,更讓自己就是投注標的、卻也可以是投注者的運動員,有了更多可以第一手掌握比賽而「賺些外快」的投機想法。

上一次職棒發生大規模假球案時,台灣目前這批年輕籃球球員,當時都還在小學階段。十幾年的承平時代過去,危機意識的消退,加上無所不在的行動裝置,更讓新時代的「球版」長驅直入,上面不乏台灣的學生運動都被列入投注標的,這事態的嚴重性,是主管單位不得不正視的。

球場「人機合一」的危機

曾有切身之痛的中華職棒,球員工會以防賭基金的機制,規範工會會員,並贏回公眾對職棒賽果的信心;但近年來,年輕球員加入工會者比例漸低,不但讓防賭基金規範範圍縮小,防賭意識也在整體氛圍中淡去。作為防賭機制之一,中職亦在「聯盟競賽規程」第21條第13項規定:

「所有參賽之人員一旦進入球場,至比賽結束前,禁止使用手機、任何形式之電腦、球場公用及辦公室電話,及其他相關可對外聯繫之器材,同時手機應保持關機狀態。」

然而,根據職棒內部人員表示,此項規定已如同具文,球員們在休息室中不離手機者眾。

職棒況且如此,SBL裕隆的假球案,球員可以在場邊透過手機直接下注就不難理解,而「人機合一」的年輕世代學生運動員,在「球版」開盤的自身賽事,所面對的誘惑可想而知。2015年,當時效力於波士頓紅襪隊的「功夫熊貓」山多瓦(Pablo Sandoval),因為比賽進行中在Instagram上按了個讚而露餡,違反行動裝置禁令因而遭禁賽,看似是令人莞爾的場外花絮,但卻是台灣各賽場都該起碼有的規範。

地下球版滲透當然是此波假球的近因,但公眾對於運動質變的詮釋,卻可能是這現象的遠因。

「認真就輸了」?球賽與娛樂的界線在哪裡?

甫落幕的亞洲職棒冠軍爭霸賽(亞冠賽),台灣雖兩度擊敗澳洲,但不敵日韓而位居第三。此次台灣的啦啦隊也隨隊前進東京,台式應援文化再受日本矚目。而日本棒球網站《Full-Count》的報導中,提到台灣球員廖健富在中職比賽賽後受訪時,因為啦啦隊員可受訪而遭到球團公關打斷,但他卻很「識相」地說道「沒有關係」。從球團到球員,都意識到箇中階序,球員不再是職業棒球不動的主體;報導中更提到一名球迷表示,「棒球在台灣是主流運動,但台灣人非常喜愛啦啦隊的氛圍,就算比賽輸了也不會太難過。」是嘛,對這運動認真才是真的輸了呢!

2023年F1賽季本週畫下句點,紅牛車隊的維斯特潘(Max Verstappen)毫無懸念早早在10月初就拿下世界冠軍,所剩的各站賽事中,最受矚目的無疑是倒數第二站的拉斯維加斯。

這站公路賽,將賭城的華麗炫目盡收眼底,稱為人類史上最大的運動景觀絕不為過,台灣甚至開出了99萬的豪華旅行團前進賭城。半年前開始,拉斯維加斯大道(Las Vegas Strip)天天塞車,就為了備戰本站賽事。而比賽當週充斥著各式的豪奢派對,過長的賽前表演把車手晾在一旁,也引發維斯特潘的不滿,他直接說出這一站是「99%的秀和1%的運動賽事」,更指出這項運動本身的推廣方面做得不夠,反而過度依賴分散在各區的各式表演:

「我理解車迷可能也需要在賽道周邊找點事做。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真正理解賽車這項運動在做些什麼⋯⋯人來了是沒錯,但他們成了什麼的粉絲?他們可能想看最喜歡的藝人,和朋友們喝幾杯,瘋狂整晚。但他們真的不理解我們在做什麼,也不理解我們為了比賽所承擔的風險⋯⋯如果這項運動能更加關注這些方面,多加解釋車隊整個賽季的工作、他們所取得的成就和努力目標等等,我覺得關注這些比在各個地方舉辦各種表演要重要得多⋯⋯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愛上的是這項運動引發的情感,這是我愛上的東西,而不是周邊的表演。」

當然,維斯塔潘自己在這個賽季前所未見的宰制力(22站中贏了其中19站),多少也是讓F1場上不那麼吸引人的原因之一,但以他的成就與車壇地位,說出這些話還是有意義的。維斯塔潘是個求勝若渴的車手,今年奧地利站的比賽,他甚至在大幅領先的情況下,選擇在最後一圈進維修站更換軟胎,就為了獲取「最快單圈」的額外一分積分。勝負、以及追求勝利所需付出的一切專業知識,理應是運動賽場上的精髓所在,但在運動愈來愈朝向娛樂產業靠攏之際,卻被淹沒在眾聲喧囂之中。

維斯塔潘大聲捍衛自己從事的運動的神聖性,廖健富卻「識相」地讓位給啦啦隊。

運動博弈合法化的步伐在美國大步前行,2023年全年度已上看1,000億美元的規模,在各大職業聯盟加緊防範之際,球員涉賭的新聞都已時有所聞。網路地下球版在台灣橫行,讓球員、甚至學生運動員曝險其間,滿足於當下運彩基金規模的長官們卻無視其威脅。彩迷愛的是贏錢,運動迷愛的是贏球;彩迷愛的是數字,運動迷愛的是情感;彩迷愛的是早早落袋為安的賽果,運動迷愛的是你來我往的張力;如果連運動員自己都是彩迷多過於運動員的身分,愛贏錢多過贏球、甘於隱身於周遭秀場之中,那還指望運動迷的在乎?

2002年因為與野生動物基金(World Wildlife Fund)的縮寫撞名,而從世界摔角協會(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 WWF)更名為WWE的世界摔角娛樂(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也許其創辦人麥克曼(Vince McMahon)真是誠實的先知,摔角迷明知WWE是如何地「假」、如何照劇本走、如何創造明星,但卻又毫無保留地樂在其中。毫不掩飾的娛樂至上,莫非就是運動的終極宿命?

裕隆往日榮光只化為訕笑的背後⋯⋯
Fill 1
勝負、籃球、假球案、社群反應
2023年11月17日晚間,警方將裕隆球員柯旻豪(中) 等人移送士檢複訊。(攝影/中央社/謝佳璋)

當然,台灣球迷對於籃壇假球案的平淡反應,多少與主要發生在SBL有關,但是全世界運動產業一路直向博弈與娛樂化靠攏,卻讓運動之所以是運動的迷人之處因此喪失;如果真心在乎比賽勝負的運動迷反倒成了被訕笑的對象,捨本逐末下,運動的「醍醐味」也將隨之淡去。裕隆往日榮光只剩網路漫流的訕笑,夾雜著老球迷的唏噓,但主事者卻無視問題癥結,讓已經無味的SBL例行公事般地續行。

「愛」真正的對立面從來就不是憤怒,而是漠然。當沒人在意運動賽場的本質時,當然不會有憤怒。如果真愛它,怎麼捨得讓它如此狼狽地走下去。

從籃球、棒球到賽車,從賭博、熱鬧到絢爛的一切,讓場上的勝負變得不那麼重要,運動員從主體,逐漸變成活動背景。可惜了。

【Long Game】專欄介紹

運動,是一種文明的演進,在規範與框架之下,將野性的競爭與衝突升華為力與美的技藝。

運動,也是一種經濟的刺激,隨著農業社會、工業社會、資本巿場發展,串接庶民消費與高端精品。

運動,更是國族主義與個人主義的交鋒,在集體榮光共感底下,不斷思辯競技最核心的精神與意義。

運動的社會性,與社會的運動性,是一場永恆的「長盤制」(Long Game),人類的愛恨情仇,喧囂歡愉,當代價值,將天荒地老戰鬥與論證下去。

Long Game,《報導者》的運動專欄,由研究專長為運動社會學、流行文化與媒體觀察的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教授、美國職棒MLB球評陳子軒執筆。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