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現場【獨立書店生與死】

詹正德/自己出的書自己賣?出版社自營書店的局限與突破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新年伊始,針對書業,文化部又有新政策推行試辦「公共出借權」制度:自今年1月1日開始,以國立台灣圖書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兩館當年度借閱資料為基準,只要是本國創作者在台灣出版、具有ISBN的紙本圖書(翻譯書暫不適用),讀者每借出一本,政府就補償新台幣3元,其中7成給創作者、3成給出版者,預計試辦3年;由於公立圖書館是歸教育部管,所以是文化部協調教育部共同推行試辦。

相關政策還有一項是2019年底便已公告實施的「公立圖書館採購書籍應以最有利標決標」,而不再以「最低標」方式採購,但因中央以外的公立圖書館採購事涉地方政府權責,所以也要看地方政府的態度,不過出版業對於能夠將最低標採購改採最有利標方式都大表歡迎,畢竟長年以來最低標採購都一味以壓低書價為先,導致圖書館只能採購到低價書,太多好書在這種採購方式下進不了圖書館,對讀者、出版社及圖書館本身都不是好事。現在可以採最有利標,出版社不必擔心利潤被壓低,圖書館有機會採購到更好的書,對於會去圖書館借書的讀者來說也是一件好事;但也不是沒有缺點:當採購預算不變,最有利標能採購到的書會比以前少。

另外就是當圖書館的好書增加,吸引了更多讀者借書,有可能影響到書店端的銷售,所以推動施行「公共出借權」制度,就是為了彌補出版社及創作者因圖書館借閱量增加可能造成的損失,這項制度雖然不是沒有爭議,但目前只是小規模試辦,出版業內也多持正面看法。

免稅政策有望實施,出版業春天將臨?

除此之外,出版業爭取減免5%營業稅也已經呼求有年,但營業稅法規定,僅報社及雜誌社可免徵營業稅,由於事屬財政部權責,多年以來一直無法鬆綁,不過根據聯合報1月16日報導,文化部與財政部溝通多次,已達成基本共識,「朝修訂文化部主管《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下的《文化藝術事業減免營業稅及娛樂稅辦法》進行,將書籍納入免稅範圍。」預料這項免稅措施也將很快可以施行。

關心出版業的朋友都知道,台灣書業蕭條早已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十年廿年!這幾項政策雖然姍姍來遲,但是遲到總比不來好,而且說來這幾項都是「新書售價規範」的相應配套措施,如果試辦施行後成效不錯,相信圖書統一定價制度的實施之日也不遠矣(希望!)文化部逐一推動對出版業整體有利的政策,別說出版社有感,就是一般稍有關注的讀者也都是欣聞樂見的。

不過書業人士應該也能體認:這些政策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書業衰頹不會因為實施這些措施就能起死回生,治本應該回到自己身上,反思為何走進書店願意購書的讀者愈來愈少,而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出版業的事情不是只跟出版及作者相關,書店(特別是實體書店)是面對讀者的第一線,是理解書市更加要緊的一環,所以不能只看出版社;許多出版社也明白實體書店的重要性,經常不吝與大小書店聯合企劃相關活動,除了行銷推廣之外,也能藉此測試、了解市場現況,有的出版社甚至自己開書店,從某些層面上看的確是有必要性。

細數全台出版社自營書店

說來出版社自己開書店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出版是書業上游,書店通路是下游,上下游自己一手包,省下的將不只是發行及運輸的成本,銷售的利潤也能自己掌握,困難的是成立一家實體書店能接觸到的讀者還是很有限(除非有更大的資本開連鎖書店,網路書店暫先不討論),且要維持一家實體書店的成本也不小,所以目前出版社擁有自己書店的不多,像是老字號的三民書局已有近70年的歷史,自書業的黃金年代一路走來,累積相當可觀,從1953年在北市衡陽路開設一間不到廿坪的書店開始,如今不但在重慶南路及復興北路擁有兩家圖書館似的「書城」,出版事業也一直沒停過,近年來三民在網路書店也爭到了一席之地,在書業衰頹的年代能穩穩挺立,真可說是台灣書業的中流砥柱。

以大學用書、公職及就業考試用書為主的五南書局最初在苗栗起家(1966年),但直到1995年才在台中市成立第一家實體店面,開始經銷政府出版品,至今全台各地也有好幾家五南的門市,台北市另有一家由秀威出版社經營的國家書店,販售五南經銷以外的政府出版品。

Fill 1
淡水雲門劇場園區的大樹書房,原址為中央廣播電台淡水分台之歷史建物,店內藝文類書籍豐富,還有林懷民等名人選書,店裡店外都有迷人好風景。(圖/686提供)
淡水雲門劇場園區的大樹書房,原址為中央廣播電台淡水分台之歷史建物,店內藝文類書籍豐富,還有林懷民等名人選書,店裡店外都有迷人好風景。(圖/686提供)

城邦書店隸屬城邦出版集團,旗下知名出版社眾多,目前於台北、台中、高雄共有三家分店,香港亦有一家,但城邦書店只販售自家集團出版的書,雖然書籍眾多,仍有其局限性,這也是出版社書店的難處,要進別家出版社的書就得投入更多成本,而書的毛利已經是低到不行,要再擠出多餘心力做好做到這事,還是得看經營者的意願。

時報出版社在和平西路開設的時報本鋪也是一樣,只販售時報自己出版的書,其中還有一大部份是回頭書,固然對處理庫存有幫助,但對銷售就未必了;值得一提的是時報在淡水雲門劇場園區內有間大樹書房,原址為中央廣播電台淡水分台之歷史建物,因建物旁有百年古榕樹與茄苳樹,故命名為「大樹書房」,獨門獨棟還有天台,店內藝文類書籍豐富,也不限定只有時報出版的書,還有包括林懷民在內的名人選書,由於位置特殊,知道的人也不算多,所以平日幾乎沒什麼人,但對喜愛安靜的書癡而言,這樣的書店其實最好逛,還有供應咖啡飲料,店裡店外都有迷人好風景。

聯經出版社也是國內知名的大出版社,1979年就在公館台大旁新生南路上開了一家聯經書房,2005年又在忠孝東路基隆路口開了專賣大陸簡體字書籍的上海書店,後來該大樓拆掉改建,上海書店就移到聯經書房地下室,去年重新裝修,又另闢出「思想沙龍」的活動空間,經營型態更接近獨立書店,這裡也成為地區性的指標書店。

說到公館的指標書店,同樣於1979年成立的唐山書店更是全台獨立書店的龍頭指標,販售以文史哲及社科類書籍為主,港澳大陸讀者來台大多會到唐山地下室去「朝拜」甚至掃貨,唐山自己也出版書籍,不嫌冷僻,不避禁忌,台灣獨立書店的精神與意義該有一半以上是由唐山書店來定義的。

以上所述三民、五南、聯經及唐山都不只擁有出版及通路,也有做經銷發行;去年桂冠出版的負責人賴阿勝在苗栗三灣鄉步道疑失足墜崖身亡,令不少讀者感懷悼念,桂冠原本在公館也有一間直營門市,但因只販售桂冠本版書籍,在書業蕭條的年代仍然難以維持。另一間在公館的女書店也曾歷經經營危機,但仍能找到新的經營者換手經營,女書店在出版及通路一直都能維持自己特色,才能持續至今。

書店理念的延伸:「台灣漫畫基地」賣漫畫也辦展育才

遠流出版社在華山文創園區的遠流別境也開了好些年,但一直苦於找不太到自己特色,但前年金庸過世後舉辦的「金庸武俠-華山論劍」特展,可說是一個書店結合自己的出版及空間運用的好範例。

Fill 1
位於華陰街的基地書店,整幢都是由文化部成立的「台灣漫畫基地」,一樓漫畫,二、三樓是展示活動空間,四樓則提供國內外漫畫家進駐。(圖/686提供)
位於華陰街的基地書店,整幢都是由文化部成立的「台灣漫畫基地」,一樓漫畫,二、三樓是展示活動空間,四樓則提供國內外漫畫家進駐。(圖/686提供)

更特別的例子是北市華陰街的基地書店,整幢一至四樓都是由文化部成立的「台灣漫畫基地」,一樓外包給蓋亞文化出版社負責經營書店的部份,二、三樓的展示空間可以舉辦展覽及講座活動,四樓則是漫畫家的創作基地,可以提供給國內外漫畫家進駐創作,目前正舉辦的是小說家吳明益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圖像暨互動藝術展,預料假日來看展時必定是人潮洶湧、熱鬧滾滾。基地書店雖由蓋亞文化營運,但店內陳售不會只有蓋亞的出版品,才能吸引足夠的漫畫讀者前來,唯一的隱憂是紙本漫畫書的銷售量也大不如前,因此包含基地書店在內的「台灣漫畫基地」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嘗試,文化部自己站出來成立這個基地,也是視野及勇氣兼具的一步,值得讚賞!

典藏文創出版社之欒樹下書房成立進入第四年,各方口碑都愈來愈好,出版的書雖然比較小眾,但是書店從餐飲到活動舉辦都非常用心,欒樹下的特色也益發突顯,雖然是上述書店中規模較小的,但其發出的光芒不會被掩蓋,這也是做為一間獨立書店必須要堅持下去的原因,否則別人看不見你的存在價值,你也將難以存活。

這些書店一一看將下來,可以想見「自己出的書自己賣」固然利潤比較高,但是要能長久營運,卻不能只賣自己出的書,也得要賣別人出的書,重點是如何把經營的理念透過各種方式傳達出來,讓讀者看到、感受到,畢竟出版社自己開書店除了商業考量之外,必定也是有某些理念想要傳達給讀者的不是嗎?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