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劉克襄/一輩子,只有八公尺──我印象中的南投高中拔河隊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以原住民少年為主的南投高中拔河隊,即將前往荷蘭參加世界拔河賽。

為了在45天內籌出4百萬旅費,他們突發奇想,以五月天新歌〈勇敢〉重製成比賽畫面的MV,渴盼藉此募款,再次完成爭奪世界第一的夢想。

五月天得知消息後,深為感動,旋即捐出50萬,沒想到此一拋磚引玉,立刻帶來巨大迴響。短短不到三天,這支遠征軍終於獲得來自各地方贊助的旅費,可以安心遠赴歐洲了。

看到這則令人激奮的消息,不禁想起大前年4月,我去南投高中當駐校作家,跟這群孩子相處的回憶。那時他們正從世界拔河冠軍決賽中敗退下來。

但那次比賽並非技不如人,而是一個莫名的意外。在六連勝,即將問鼎冠軍時,因為鞋底噴有去污的清潔劑被判違規,當場被栽判取消資格。有此重大的錯愕,回台一陣了,不少選手仍處於挫敗的陰影中,需要各種鼓勵,給予生命的提示。

如今看到這則募款新聞,想到當時拔河隊陷入低潮時,一些隊員的心得感懷,我特別找出日記,重新修定如下:

台灣有2個拔河隊都是世界冠軍,但命運大不同。來自景美女中的女子隊不僅受到各界輿論重視,還拍成電影。來自南投高中的男子隊,一支孤單的常勝軍,卻默默無聞,少有人注意。

阿巴力,漢名司重山,正是那年挫敗的成員,目前是明道大學七年級學生,主修農學。明道中學提倡有機農法,他回到信義鄉部落後,極力嘗試以有機方式栽作牛心蕃茄。他有一個心願,日後若當選鄉長,還要大力推廣。

前些時,他聽說拔河隊有此聊天聚會,特別回來探望學弟。雖然畢業已三年多。仍舊以拔河隊成員為榮,仍是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 一如多數布農族青年,阿巴力的個子不高,體態如笑彌勒,喜歡以慣常的幽默,自我調侃。但發表感觸時,三四句笑話裡,不時語重心長地提醒學弟,讀書的重要性,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很少高中拔河隊的學生有此凝聚力,繼續吸引離開或畢業的人,回到這支尚未在外頭獲得實質成就的隊伍。儘管它在國內戰績顯赫,贊助的訓練經費屢屢欠缺,校長募款相當辛苦,大半都是靠校友和地方企業的贊助為多。

單調的拔河隊,為何向心力如此強大,這得歸功於教練陳建文的教導。為了拔河隊的平常訓練,還有讓隊員在比賽時獲得好成績,他付出相當多心血。在隊員的生活起居上,不只給貧困的孩子物質上的幫忙。團隊經費籌措有限下,更常自掏腰包,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一個體育老師專注於教學,領取的薪餉有限,如此花費,存餘自是不多,迄今也尚未結婚。儘管他視孩子如已出,相對的管理也非常嚴格。拔河訓練可非平常的運動,既是個人也是團隊意志的展現。

生活上雖是慈父,但訓練時,他以接近斯巴達教育的方式,嚴格要求每一位隊員。縱使日後不再拔河,他都希望這些來自偏遠鄉下的孩子,透過拔河隊的磨練,尋找更有意義的生活價值。

那天早上的聚會,除了阿巴力,還有好幾位學長和在校同學,紛紛站出來分享,心目中的拔河。平時要一位運動員面對大家,講述內心的世界,並不容易。所幸是自由發言,再加上教練不在課堂,大家才敢勇於表述,自己為何加入,還有遇到何種困境。

我是主講老師,那天反而像學生,聆聽了一堂精彩的人生拔河課題。

他們很坦白,當初都是家裡沒錢,發現讀體育班可以免學費,才做此選擇。只是體育班又分好幾個項目,射箭和田徑還需要繳許多錢,因而被迫選擇拔河隊。他們也天真的以為,日後透過拔河比賽的成績,可以申請到較好的學校,結果並不如想像容易。

很多人當初會加入,就是這樣糊里糊塗進來。沒人是滿懷夢想,或者欣喜的。等到一開始受訓,更驚覺,艱苦超乎想像。有人因太操勞,不能過正常生活,沒幾天就想放棄。更有人想家,撐不下去,半夜起床偷偷流淚,跟學長訴苦。

還有位高一生紅著眼眶敘述,練習比想像可怕,有兩三個月不能回家,後來媽媽燒炭自殺,他很自責,想放棄回部落。但哥哥姐姐都給予鼓勵,大家相互扶持度過難關。

拔河隊放假時,學生們常開笑地跟陳老師說,日後不想回來。也真的,好些受訓者不及一星期,離校後就不見人影了。

最後是那些參加世界盃失敗鎩羽而歸者沈痛的感慨。籃球棒球都有光環,但拔河不是主流運動,縱使得到冠軍,沒人知道你是誰。天天在嚴格訓練,只為了這條八公尺長繩子的拉扯,到底意義何在?幾乎拿到世界盃那一屆,沒想到最後失敗了,很多隊員視為世界末日般,好些人生活變得頹廢和墮落。

但人生就要這樣帶著失敗離開嗎?

他們何以會回來探望,其實就是在告知,自己並沒有被這場失敗擊倒,還在期望自己的學弟,勇敢地朝那一條未竟之路繼續邁進。他們參加拔河隊的目的,這條路早就清楚地展現在那裡,沒有其它了。

以前看拔河隊的訓練,驚訝地發現,八個人一起的團聚訓練,有著難以想像的繁複技術,訓練之堅苦更不足為外人道。拔河拉的豈只是那八公尺的拉扯,不論是勝利或挫敗,他們拉的繩子的對方,不是另外的八個人,或許還是整個社會和人生。

同一條繩子,每個人拉著,成長和想法明顯不一樣,但也都一樣。那天,我在旁邊聆聽,從旁觀者的角度,委實難以想像。一條繩子,八個人拉,從國中拉到高中,進而到大學還在練習,竟然拉扯出這麼綿長的負擔。

他們從誤入拔河,害怕拔河,最後卻以拔河為榮。雖然失敗,但沒有倒下。反而繼續連繫,一屆承傳一屆。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