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Reporter
真的假的?病毒也會挑宿主,防範感染COVID-19有些動物也要打疫苗?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一名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P3動物實驗室女助理,在12月9日確診感染COVID-19(案16816)。這名助理曾在10月15日、11月19日遭實驗鼠二度咬傷,第一時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舉出國際案例,認為丹麥、荷蘭、波蘭等國都曾發生「動物傳人」的案例,不排除助理因為被實驗鼠咬傷而染疫。但很快的,病毒基因定序顯示,咬傷助理的兩隻實驗鼠感染的分別為Alpha病毒和Gamma病毒,但助理感染的是Delta病毒,才因此替老鼠「洗清冤屈」。

究竟,動物能不能將新型冠狀病毒傳給人類?哪些動物可以感染病毒?傳播途徑又是什麼?動物也需要打COVID-19疫苗嗎?

一般老鼠無法感染新冠病毒,實驗鼠為何能染病?

COVID-19的病毒SARS-CoV-2,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特徵是表面有著像皇冠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棘蛋白就像一把鑰匙,可以跟人體細胞受體ACE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結合,也是引發免疫反應的重要抗原。

不過,新冠病毒是會挑選宿主的,不是每一種動物都會被SARS-CoV-2感染。小鼠的ACE2先天就與人類不同,無法作為與病毒接觸的受體,因此一般的老鼠並不會被SARS-CoV-2感染。

但因為小鼠的體積小、實驗操作比較方便,所以動物實驗經常採用小鼠來進行。以COVID-19的動物實驗來說,研究者會先從胚胎開始「加工」,讓小鼠能夠帶有人類ACE2的轉殖基因,就能繁殖出帶有合適受體的實驗鼠。研究者再將病毒點在實驗鼠的鼻部,模擬人類呼吸道感染,讓實驗鼠呼吸後將病毒帶入體內、進而被感染。

小鼠唾液病毒量少,咬人後傳染機率低

小鼠到底能不能透過咬人將病毒傳播出去,其實並沒有百分百答案,但以目前的實驗室經驗來說,染疫的機率是很低的。

SARS-CoV-2進入體內後,主要經由呼吸道,並在肺部大量繁殖。在血液、口水中可能會有一點病毒殘留,因此當實驗鼠咬傷人時,傳染與否要取決於老鼠咬的當下,有多少病毒在唾液裡面,並且進入到人體,不過目前國內外經驗看來,唾液中病毒的量都很少。

此外,在P3動物實驗室工作時,實驗人員都會戴手套,如果實驗鼠咬傷人,透過塑膠手套隔絕,就不會接觸到太多實驗鼠的口水。如果研究者真的不慎被實驗鼠咬到,會先安置小鼠,再檢查手套有沒有破,如果破了,再觀察是否沾染很多口水,不過即便如此,普遍仍認為感染率很低。除了手套,以國衛院來說,P3動物實驗室從事實驗鼠研究的人員都會用長鑷子與實驗鼠接觸,更降低被實驗鼠咬傷的機率。

按照SARS-CoV-2的特性,是以空氣傳播,例如打噴嚏或是體液流出,人類近距離接觸到,才有可能染疫。實驗鼠如果打噴嚏,人類近距離被噴到,或是實驗鼠的籠子中有體液,人類接觸後觸摸口鼻,理論上也可能被感染;只是,通常很難明確證實如何感染。況且操作人員明知病毒在實驗鼠身上,不太可能讓口鼻太靠近小鼠。不過,在高防護的P3動物實驗操作原則下,這些情況應該都不會發生。

數種寵物、牲畜易染病毒,美國、芬蘭加緊接種動物疫苗

至於實驗鼠以外的動物,有部分是先天就具備可與病毒結合的ACE2受體,能夠被病毒感染,動物傳人也有可能會發生。

以國外的案例,水貂養殖場中的工作人員,近距離接觸大量水貂。根據《衛報》(The Guardian)2021年2月的報導指出,截至2021年1月,歐洲至少有8個國家、400個水貂養殖場出現新冠病毒,其中丹麥、荷蘭、希臘最多,其次為瑞典、 西班牙、立陶宛、法國、義大利;丹麥更曾宣布全面撲殺水貂

為了減少動物染疫的情形,也有不少國家讓動物接種COVID-19疫苗,包括美國自今年7月陸續為動物園的動物們接種疫苗;芬蘭則在10月時宣布準備50萬劑國產疫苗,提供給水貂接種。

根據一篇中國研究
文獻來自《細胞》(Cell)期刊同一出版社的另一期刊「Heliyon」。
指出,人類常豢養的寵物,如貓、狗、雪貂,牠們體內各組織都有ACE2基因,尤其是腎臟、心臟、肝臟。而貓、狗的ACE2受體與人類最相似,對SARS-CoV-2有感受性可能成為中間宿主。但是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人們應該保護寵物,避免牠們接觸COVID-19病患、流浪動物,不應棄養。

諮詢專家 /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余冠儀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