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裡,被外包掉的人命
【資訊圖表】用命換房?做工的人這樣走在死亡鋼索上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你知道,台灣有一項數據高於世界各大先進國家嗎?

你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驚人的「房價所得比」,即不吃不喝幾年可以買得起房子。但你知道,台灣的「營造業職災千人死亡率」也高於各先進國家嗎?

那些高價的房子,是許多營造業工人「賣命」建成的。

超日超美的營造業職災千人死亡率
(資料來源/職安署、OECD、各國勞動部官網,為2016年數據;資料整理/簡永達)

營造業工人有多「賣命」?

儘管營造業的勞工只佔整體勞工的6%,但一旦發生職災往往非死即重傷。以去(2017)年為例,314位重大職災死亡者中即有142位來自營造業,佔45%,將近半數。

賣命的營造業重大職災死亡案件近半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薪資與生產力統計月報」、106年勞動檢查年報)

「工地是活的」,是一句流傳於營造業的話。

由於營造業工地隨時在變動,且勞工流動性高,比起其他產業更容易發生職災。回顧近9年的數據,營造業職災死亡人數皆佔全體死亡人數的近半數,足見營造業職災風險有多高。

營造業重大職災受害者是誰?為什麼他們會遭遇重大職災?

職災死亡案件中營造業人數居高不下
(資料來源/106年勞動檢查年報)

營造業重大職災案件中,以「其他工種」及「臨時工」為最大宗。臨時工指的是日領1,100元的點工,其他工種則是清潔及無法歸納者,都是工地較為臨時的勞動力。

臨時勞動力的工作時間及地點不定,若沒經過完整的職安訓練及危害告知,可能因不熟悉工地環境而成為職災的高風險族群。

臨時勞動力成職災最大受害者
(資料來源/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營造業重大職災知識平台」)

營造業工程往往經過好幾手轉包,由大營造廠包下來,再轉包給小包商。

某些承攬最底層、規模小的小包商由於資本低,罹災後可能因付不出賠款而解散,加上工人流動性高,成為職災的高風險族群。

目前59%的重大職災罹災者來自員工人數未滿10人的小公司,其中更有超過一半的公司經過2次以上的轉包,意味著一旦發生重大職災,職災勞工及家屬很可能求助無門。

越底層的小公司職災風險越高
(資料來源/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營造業重大職災知識平台」)

重大職災案件中,營造業受災者中未保勞保的比例高達56%,遠超過製造業及整體平均,讓營造業勞工暴露在高風險、低保障的工作環境中。

如勞工未保勞保,發生職災不能得到勞保相關補償,即便身亡也只能依《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相關規定申請死亡補助,最高約90多萬元。

近6成營造業勞工未保勞保
(資料來源/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在營造業重大職災案件中,「墜落、滾落」佔了6成,為營造業最主要的釀災原因。

為防止墜落意外發生,高架開口須加設護欄,勞工須配戴安全帽或安全帶,但在營造業重大職災案件中,有一半釀災原因為「不安全作業環境」,即工地未提供安全的護欄等,其次則為「雇主未使勞工使用個人防護具」,可見雇主提供的防護不足,使勞工置身險境。

不安全作業環境成職災溫床
(資料來源/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營造業重大職災知識平台」)

除了「不安全作業環境」外,「不安全行為」也是釀災主因,包括勞工未正確使用個人防護用具、未使用保險措施等。

儘管不安全行為看似是勞工個人行為,但勞工如果事先受過職安教育及告知危害,較能避免不當行為。不過目前重大職災案中有超過6成罹災者未經危害告知,而每項不安全行為都有過半罹災者未經危害告知,可見職安教育仍有極大改善空間。

缺乏危害告知容易導致不安全行為
(資料來源/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營造業重大職災知識平台」)

根據採訪所得,工地工人死亡,若是台籍,撫卹行情約為300萬至500萬元間,但若是更弱勢的工人,如未保勞保的原住民或者移工,只能依《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相關規定申請死亡補助,最高約90多萬元。

職安顧問公司主管指出,儘管未保勞保已違法,但若加上最高罰鍰30萬,總共也才120萬,對許多雇主來說「還是划算」。

最貴的房子卻是由最便宜的人命疊成的。

唯有從營造廠到層層包商都負起相對應的雇主責任,提供安全的作業環境及職安教育,才可能改善營造業重大職災頻傳的狀況。

營造業底座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