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X 永楽座】

石芳瑜/冷熱交織,誰能不喜歡向田邦子!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2005年第一次讀向田邦子的《父親的道歉信》,那些從玄關爬行到客廳的龍蝦,就這樣深深刻在腦海裡。向田邦子從龍蝦爬行的黏液,一路寫到少女時跪在玄關口幫母親清理父親的客人前一晚嘔吐滲進地板縫隙的穢物。邦子的父親不發一語地站在她身後,直到她回到東京上課,才收到父親用毛筆寫來的信。信的結尾寫著這樣的句子:「日前妳做事很勤奮。」旁邊還加註了紅線。

「那就是父親的道歉信。」

十幾年過去了,我也始終記得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句。向田邦子的散文緩緩開了頭,然後記憶就像她說的像一球毛線,拉出了線頭便一路拉到了底。若不是刻骨銘心,怎麼會在多年之後,從一隻龍蝦寫到父親的信?正因為輕輕滑入,接著舉重若輕地寫出童年深刻的記憶,邦子的散文才會如此充滿後勁。

這本散文我當年不知讀了多少遍,譯者張秋明寫的序:「打從一開始,我就是個向田邦子迷。1981年的暑假,我第一次聽見向田邦子的名字。」這樣的開頭真是讓我充滿嫉妒。我認識向田邦子太晚了,不知道當年遠航墜機事件,一位知名的日本女作家就這樣意外地喪生在苗栗三義。不過在那之後,許多人都得了「向田邦子熱」,麥田也就一路把向田邦子的書出去下。直到去年(2018)12月,又將向田邦子的遺作彙整,編輯出《男時女時》這本包含小說和散文隨筆的文集。(我手上的《父親的道歉信》還是商周出的初版。隨後又在二手書店買到水牛民國81年的初版。)

雙面邦子的魅力

因為當編劇的緣故,向田邦子的散文總是充滿了畫面,她筆下的人物非常立體,讀的時候,她的家人、朋友,彷彿就從妳眼前走過,就算這些事已經過去很久了。

邦子的散文讀起來會「熱」,那是因為她寫:「比起太過完美的回憶,多少存在些人性缺點的記憶會令人懷念。看起來瀰漫在津瀨先生葬禮的烤竹莢魚乾的氣味,以及父親臨終時蓋在臉上的小圓點圖案的抹布,都將令我終身難忘。」(〈隔壁的神明〉)原來是那些殘缺讓人念念不忘,還有那些不可思議的小細節:烤竹莢魚的氣味、小圓點圖案的抹布⋯⋯倘若一個人在多年之後還能記著這些細微小事,她的文字自然也就歷歷在目、歷久彌新了。又因為把這些缺點寫得那麼令人懷念,自然也就顯得溫潤。

邦子的散文還有幾個特色:她十分幽默,懂得自嘲,有一種獨居女子的豪爽氣,可是在這份豪氣中又有數不盡的細膩,再加上她喜歡美食、旅行,且在影視圈中當編劇當久了,即使將近50歲時寫下的文字,也有一種時尚與年輕感。她將這些矛盾的特質調和得恰到好處,於是有了獨特的魅力。

若說邦子的散文是熱的,給人溫暖的感覺。那麼她的小說就是冷的,她把那些散文中不寫的尖尖角角,放入小說之中。小說人物同樣立體,可是正因為這些七情六慾而顯得尖銳或是可憐。一如她的某本小說名:宛如阿修羅。如果說她透過散文,將那些家庭與戀人關係中的壓力、緊張與不安,變得好笑甚或可愛。那麼她的小說,便寫出這些關係中難以訴說的不堪與傷害。也許那些家庭中的緊張、父親的抑鬱、母親的隱忍,我們可以從她的散文背後探知一二,但倘若沒有那場空難,我們並不知道邦子也曾經是第三者,有過一段祕密的戀情,或許我們很難理解:為何她可以將外遇故事中的男女心事寫得那麼透徹。

也許她必須透過小說與諸多往事和解,或是學會一種原諒吧。

散文的熱,和小說的冷,便成為向田邦子的兩面。倘若邦子不是一手寫散文,一手寫小說,恐怕我也不會對她如此著迷。

在熱與冷之間

最近麥田出版的《男時女時》,收錄了向田邦子離世前最後的4則短篇小說,以及長短不一的散文,雖是殘篇斷簡,但卻剛好將向田邦子的冷熱兩種體質合在一起。

第一篇小說〈鯽魚〉寫外遇男子的情婦,在搬家時將兩人合養的鯽魚放在男人家的後門就不告而別。男人的兒子恰好想要收養這隻鯽魚,於是這隻魚,就彷彿第三者住進了家裡,對男人的心理產生了許多幽微的變化。

怎麼會想出這樣的故事啊?而且小說的男人看著鯽魚時的種種心情變化,被描寫的有點滑稽呢。但是想到邦子自身的故事,便有一種又想笑又想哭的感覺。

至於〈三角波〉和〈幸運神〉這兩個故事,從一開始便吸引著讀者,又有著出人意表的發展,正是短篇小說最好看的形式。

〈說謊蛋〉則是用蛋來表現不孕的故事。

不倫、同性戀、不孕⋯⋯這些題材,到現在還是引人入勝啊。而且向田邦子的小說並不賣弄型式的技巧,而是老老實實地說幾個好聽的故事。擅用暗喻,堆疊細節,是讀完會讓人倒抽一口氣,並且直呼過癮的小說。

至於散文的部分,雖然不像《父親的道歉信》那樣娓娓道來,然後在幾個地方,讓畫面停格,將你的心抽緊,留下永恆的記憶。而是像有人搬張椅子,坐下來跟你喝茶、聊天的感覺。而你又覺得這個人說話好有趣,可不可以明天再來?於是也就一篇接著一篇,津津有味地讀下去了。

作為向田邦子迷,她的作品我雖有少數沒買,但也差不多買齊了。如果要我推薦,散文《父親的道歉信》和小說集《回憶,撲克牌》自然是基本的,當然《向田邦子的情書》也應該有,雖然只是一些書信和N先生的日記,但是讀者怎麼可以不看向田邦子的那幾張迷人又藏著秘密的照片呢?至於最晚跟大家見面的遺作《男時女時》,如果你剛好這個時候遇上,書中同時有小說和散文,我想,或許也是認識向田邦子的好方式。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