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X 小小書房】

虹風/道別,是為了再見──記最美麗的書店:有河book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11年前,小小剛開幕幾個月後的某一天,一個先前在職場認識的朋友跟我說,她有兩個朋友想要開書店,想來跟我聊聊。她帶來一個非常高大壯碩的男子、一個面容憂慮的女子。當時跟他們談了什麼,我多數已不記得,只有兩件事情異常清晰:一是,我問他們,書店想要開在哪裏?

回:「想要開在八里。」他們就住在八里,喜歡淡水河岸的風景。

我一聽便搖頭:「開在八里,可能連訂書都會有問題。但是,河的另一岸,淡水,機會便高許多。」

很多讀者並不知道,出版社與書店往來,多數必須透過經銷商。他們有自己的發貨流程、成本、人力等種種考量,因此,書店,並不是隨便開在這個小小島嶼任何一個地方,都會有書商願意送書去。淡水原先就有書店,也比較熱鬧,所以我想,經銷商應該有往淡水發貨的管道。

另一件事情是,我問他們,先前有沒有跟出版業相關的經驗。都沒有。那這下子要聯絡進書、訂書,可能就得花上大半年的時間。

為什麼會這樣?

台灣的出版經銷系統非常複雜,一間出版社不一定會給同一家經銷商發貨,有時會根據不同的書種,分配給不同的經銷商發書;再者,出版業是一個相較傳統的行業,好處是講人情,壞處是,封閉。小小當初在籌備期,為了進書,要找到「對」的窗口,就花了比我預期還要多兩倍的時間聯繫。

資訊不透明,是這個行業一直讓我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的一件事。難道不能有一個平台,可以列出每間出版社的經銷商、業務是誰,這樣不是簡單多了嗎?

就是沒有。你問我為什麼沒有,我也回答不出來。因此,我便請書店同事將我們所有聯繫廠商的名單從系統匯出,直接寄給他們。這樣,比較省事。

他們的書店後來開在淡水,成了全台灣最美麗的書店:有河book。男子,便是686,他當時已經是知名的影評人;而那位面容憂慮的女子是隱匿,也是當時網路知名的詩人,只是那時,我都不認識。

2006年,整體書市已經開始下滑,進入寒冬期的不知道第幾期,關閉的書店多過於新開的。也因為小小跟有河book的營業型態,跟過去的傳統小書店大不相同,因此在初期幾年,我們都搏得不少媒體、網路部落客的版面。

書業的大型通路之間,競爭關係多過於合作;但小書店之間可不是如此。在獨立書店聯盟尚未成立之前,有河跟小小就常常相互調書、分享活動、講師資訊。對我來說,淡水是我童年、青年時期的記憶地之一,成年出社會工作之後,不喜那裡的遊客與氣氛,很少踏入。有河book的存在,是這些年我前往淡水的唯一理由。

686與隱匿說:下了捷運,就沿著河邊走,走5分鐘往二樓看就會看到了。藍色如海的弧形字體,柔軟地盪在河岸邊,窄小的樓梯,讓我想起每次去香港的書店時,總會習慣爬上這樣長長窄窄的階梯。

「逛書店是一種向上運動。」

這是往有河book的階梯面上寫的字。多麼真切!

去逛別人家的書店前,我是不會先打招呼的。最好不識店主,可以靜靜地逛,買了喜歡的書,就默默地離開。即便像有河這樣是認識的,也只是先跟他們打個招呼,放下包包,問候過貓貓,就開心地去逛書架了。緣於隱匿是詩人,686是影評人,有河特別關注詩集與電影類的書籍,在那裏總會挖到寶;此外,也有比小小多上許多的奇怪的獨立出版品。店面雖然小,但每次去都看得到686挑書、選書顯然花了不少心思。

這樣一間小店,只有他跟隱匿兩人顧著。而這樣的方式,是我認為最辛苦,卻也最像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獨立書店的樣子。

兩人就守著一間店終老,多美好。

可那畢竟不能是書店。寒冬時期之後開的每一間書店,是處於一個耗時費力、細節繁瑣,並且需要投入大量腦力去理解內容的行業,但它的利潤薄,且由於看書的人越來越少,已經無法由「多銷」來平衡薄利。現在台灣每一間還存在的書店,都值得我尊敬(對,包括實體書店、網路書店),正因為同在這個行業,我知道光要存在,就是每日皮繃緊的戰鬥。

11年來,有河book的存在對我來說,不只是戰友,而且是我精神上的支柱。再怎麼困難的時候,我總會憶起第一次到有河book。

那次,挑完了書,便到諾大的陽台休息。才剛坐下,整個人就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攝。

正對著我,靜謐的觀音山景在移動的雲影間時隱時現。河在不遠處,雲層緩慢地拉開,逐漸散去,霞光從雲間縫隙處射向河面,波光粼粼,雲色被染上各種不同層次的金黃橘紅,慢慢地,遠方的天空像是要燃燒起來一樣,在火光的邊緣處暗影逼近,這巨大的臨暗蔓延,吞蝕光影。

一隻貓輕躍到近旁,尋覓著吃食,打破了結界。

樓下的人潮喧囂蜂擁攀升,貓卻顯得無所謂,自顧自地嚼著餅乾。

至少,在這一小方陽台,他們是安全而自在的。

轉身,看不見屋子裡最裡處。眼前是一整排靠牆的白色書架,每本書都排得整整齊齊。這是686的習慣,幾近強迫症,無法忍受架上的書參差歪扭,在一小方店裡移動著他高大的身軀,把一本本書拉排整齊;隱匿在店裡最裡處照顧河貓,跟他們說話,每一隻貓都取了名字,什麼個性,誰跟誰會吵架、打架,誰生過什麼病,哪隻好久不見蹤影,她都像講著自家孩子般細數著。

前兩年收到《河貓》紀念書的時候,我做足了心理建設才有勇氣打開它。

你很明白,生命裡的陪伴動物,每一隻生,就代表著背後無數的病老別離。每次在Facebook上看到隱匿拖著疲累的身體,抱著哪隻貓去就診的貼文,都讓我揪心不已。

每隔一陣子,我總會想到有河走一走,逛逛這夫妻倆共同撐起的小書店,看看河貓。很多讀者跟我一樣,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我們會失去這方景框裡的風景,會失去前往淡水的理由。

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有河book,由686與隱匿共同經營的這個空間,已經走入歷史。幾個月前,隱匿在網路上跟我講這個消息時,我難過的哭了。隱匿說,不要哭。

好,我不哭。接下來的日子,我想像著他們把書店這個重擔卸下的那一刻,我想像他們將會走上生命新頁的那一刻,也想像自己,如果終有一日,我將小小從肩上卸下的那一刻。

然後,將風景印在心底深處。

然後,道別,希望有一日,我們一定會在哪裏再見。

或因為書,或因為貓。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