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現場 X 小間書菜】

彭顯惠/讀一本叫做孤獨的書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一場關於閱讀的講座,有人發言,說如今社會越來越少人閱讀,是因為失去了獨處的能力。我聽到時著實吃了一驚。我喜歡讀書,因為那是一個人就可以輕鬆從事的,不需要呼朋引伴、或要跟誰一起才有安全感。我需要大量獨處的時間,所以這麼說,我或許一直在讀一本叫做孤獨的書?

我倒沒有要給喜歡閱讀的人,就是孤獨的人下定論的意思;只是想想很有趣,陸續辦過很多場新書分享會,來參加的多是隻身一人,過程中也少有滑手機的情況發生,大多專心聽作者談書的創作心路歷程,那是看了書以後,想更加親近了解的積極姿態。與其說,愛閱讀的人是孤獨的人;還不如說,他們是比較懂得跟自身相處的人。

孩童的閱讀時光

我6歲動了心臟手術,那年代電視只有三台,也不是24小時輪流播放,因為家庭關係,父母去圖書館借書很方便,所以看書成了我在醫院最大的消遣。白天病房幾乎沒人,偶爾外婆會提著湯水來,大多數時候我都一個人,繪本看完了,漢聲十二月分的《中國神話故事》、東方出版社附注音的章回小說,就一點一點邊認字邊看。兒童病房的醫生護士是親切的,來巡房時都會看小病童在幹嘛,有時順便就指點一下注音念法,慢慢也就懂了故事怎麼看,雖則對內容大多還是懵懂。

我的基礎認字在病房完成,習慣一個人讀讀畫畫寫寫,也是那時候吧。兒童病房的小病友,清一色不是玩玩具、哭、就是看書,再不然就了無生氣躺著什麼也不做。白天大多數家長們都上班去了,整個病房除了換針、換藥、乾嚎著找媽媽的聲響外,其餘時間都很寂靜。

儘管只有6歲,記憶片斷卻清楚。住院一陣子後,居然也有了一個書櫃。忘了誰搬來的,只知道每天早上,大人問我要拿哪些書下來,我指了指,那幾本書就安放在我枕頭旁或面前可移動的桌子上,看完了大人又會補上幾本。

那時候我最常翻的是《兒女英雄傳》,主角十三妹騎著一頭叫烏雲踏雪的驢子,孤獨一人南來北往尋找仇人,行俠仗義也沒有誰陪著。我可以一整天不講話,一直翻這本書,想著總有一天能不被拘禁在這病床上,像十三妹一樣來到遠方。那時候不懂她背著血海深仇的孤獨有多沉重,雖然來去自如,但心裡的拘禁更不自由。

母親的獨處片羽

最近讀了張北海的《俠隱》,背景在抗日時期華洋雜處的老北京,故事主軸似乎很古老,但裡面的孤獨很吸引我。主角是留美習醫的歸國青年李天然,也背著滅門之仇,在新舊價值交替的時代關口下,旁人不懂他執著的舊時江湖恩仇,要他學會放下。李天然的孤獨只能往內吞,繼續羈留於紅塵裡,跟十三妹刻意與人群拉開距離很不一樣,是兩種不同的孤獨型態。

身為家中有幼兒的媽媽,在孩子上學時,我才可以不受打擾地看這些書。但到了放暑假,唯一能躲著看書,就是他們睡著後或是自己如廁時,這是最可以放鬆的時光,不用管姿勢好不好看、得不得體,用身體最舒服的方式去承接你所喜愛的文字。

閱讀讓我從一個焦頭爛額的母親,打開書頁馬上就能進入孤獨的美好。我開小小的書店沒想過文學推廣,進書之後也從來不退書,我選的都是自己想讀的書,這樣就算有天書店收了,毫無疑問的這些都會成為我的書,屬於我一人的珍稀閱讀時光。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