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高薪員工名單首曝光,性別差距背離「平等法」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被公認英國最具影響力的媒體「英國廣播公司」(BBC),7月19日破天荒公布年薪15萬英鎊以上的員工名單,震驚各界,最高薪者年薪超過220萬英鎊(約新台幣8千7百萬元),三分之二的高薪者清一色是男性,主持同樣節目的男女主持人竟支領差距不小的薪資,這份報告宛若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揭開BBC長期重男輕女,未落實「平等法」的偏差管理,對男女薪資差距做不良示範。

1922年10月18日,BBC推出每日廣播服務,1932年8月22日開始提供電視公共服務,BBC成立的服務宗旨是教育、告知及娛樂。BBC在國內的營運資金主要來自英國家庭、企業及組織每年支付的電視執照費,目前年費約147英鎊(約新台幣5,381元),BBC每年約可獲得40億英鎊(約新台幣1,586億元)的經費,金額龐大。

BBC既非國家所有,也非國家管控,政府不能干涉BBC的報導方針及內容,BBC的經營主要依循皇家憲章(Royal Charter)。

BBC以擔心高人氣主持人、大牌記者和演員被競爭對手挖角,一直抗拒公布薪資報告,最後為回應政府的要求,不得不公布高薪的員工名單,以換取依皇家憲章獲得未來11年的電視執照費。前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原本要求公布年薪45萬英鎊以上的員工名單,梅伊(Theresa May)2016年接任首相後更改為15萬英鎊以上受薪者皆需公布。巧合的是,首相的年薪也大約是15萬英鎊。

高薪者多是白人男性

BBC女性員工多年來懷疑她們的薪水低於男同事,但苦於沒有管道查證,直到這份報告公布,真相才得以大白。年薪超過15萬英鎊名單上的96人,三分之二是男性,三分之一是女性,僅10人是非白人,只有2名非白人男性薪水超過25萬英鎊,沒有任何非白人女性的薪水超過25萬英鎊。換言之,這份名單不僅有性別歧視,還有種族歧視、欠缺多元的問題。

前10名最高薪者多數是白人男性,只有2人是女性,薪資最高的是廣播節目主持人克里斯・艾文斯(Chris Evans),年薪超過220萬英鎊(約新台幣8千7百萬元),幾乎是首相的15倍,排名第二的是前英格蘭足球明星,體育節目主持人蓋瑞・里寧克(Gary Lineker),年薪超過175萬英鎊(約新台幣6千9百萬元);女性最高的是綜藝節目主持人克勞蒂雅・溫克曼(Claudia Winkleman),年薪超過45萬英鎊(約新台幣1千8百萬元),艾麗克斯・瓊斯(Alex Jones)是年薪第二高女主持人,年薪超過40萬英鎊(約新台幣1千6百萬元)。

這些薪資只是BBC取自英國收視觀眾的電視執照費,BBC商業性質的BBC Worldwide並不包括在內,明年起 BBC的製作公司 BBC Studios支付給員工的薪資細目也不必公布,同時這些BBC 高薪的主持人不需要公布私人製作公司付給他們的薪資資料。

56歲的蓋瑞・里寧克高掛球鞋後,先在BBC廣播電台工作,之後轉戰BBC電視台,經常轉播重要的國際足球比賽,他認為高薪領的理所當然,透露曾有其它電視台以更高的價碼登門求才被他婉拒;同樣做體育賽事轉播,46歲的克萊兒・柏丁(Clare Balding)從皇家賽馬開始發跡,曾轉播奧運、溫布頓網球賽等重要賽事,年薪15萬英鎊(約新台幣6百萬元),不及里寧克的十分之一。

同樣是明星新聞主播,薪水也差一載。55歲的休・愛德華茲(Huw Edwards)1984年以實習生身份加入BBC,除了晚間10點的黃金時段擔任主播,並負責轉播英國與國際重要的新聞事件,例如威廉王子與凱特的結婚大典,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週年慶典等。

53歲的費奧娜・布魯斯(Fiona Bruce)以婉約的出眾氣質擁有不少粉絲,是BBC新聞台的台柱主播之一,1989年她以研究員身份加入BBC招牌時事節目「廣角鏡」(Panoroma),目前除了擔任晚間六點新聞主播,手上還有古董秀、犯罪觀察等多個常態節目,但她的待遇35萬英鎊(約新台幣1千4百萬元),比愛德華茲少了20萬英鎊,恐讓當事人氣結。

另一例是73歲的BBC廣播電台招牌晨間節目「今日」(Today)主持人約翰・漢普斯(John Humphrys),1966年他加入BBC後先擔任九點整點新聞主持人,之後轉戰廣播,2003年起又主持益智節目,這位資深老將年薪60萬英鎊(約新台幣2千4百萬元)。

而同樣在Today節目擔任共同主持人的米修・胡笙(Mishal Husain),芳齡44歲,1998年加入BBC擔任製作人,目前還擔任BBC世界新聞及週末新聞主播,年薪20萬英鎊,只有漢普斯的三分之一;另一位Today節目的主持人尼克・羅賓森(Nick Robinson),年薪25萬(約新台幣9百90萬元),也高於胡笙。

薪資性別歧視何時走入歷史?

首相梅伊對BBC的性別薪資差別待遇明確表達不滿,她說,「做同樣的工作女性員工的薪水卻較低,我要看到女性與男性的薪資相同,BBC之所以公布這些薪資數據,是因為政府的要求,BBC總經理東尼・霍爾(Tony Hall)已表示會改變敘薪制度,要廢除性別薪資差距」。

梅伊受訪時進一步表示,「我們希望他說到做到,我認為BBC未來繼續公布高薪員工的待遇資料非常重要,這樣我們才能了解BBC在解決性別薪資不平等這個問題上到底取得那些進展」。

最大反對黨工黨黨魁柯賓(Jeremy Corbyn)也對BBC的性別薪資差距提出批評。他指出,「男女薪資的差距如此龐大,BBC應該好好反省」。

柯賓說,工黨要求每一個公共單位都必須進行性別薪資審查,同時也要查這些單位的執行長與最低薪資員工的收入比例,BBC是一個公共服務的公司,也應列入審查。

1970年英國國會頒布「平等薪資法」(Equal Pay Act),禁止男性與女性的薪資有差別待遇;2010年通過「平等法案」(Equality Act),這個法案保護人民在職場及其它地方免受歧視,取代之前的法案,更容易被人了解,並強化對適用法律者的保護。

不滿女性員工的薪資大幅落後男性同事,包括溫網資深主播蘇・芭克(Sue Barker)、主持人及新聞主播米修・胡笙、費奧娜・布魯斯、體育主播克萊兒・柏丁、駐歐特派員卡蒂亞・阿德勒(Katya Adler)等40多位高知名度BBC女員工,聯名寫了一封公開信給總經理東尼・霍爾。

信中指出,「薪資報告證實多年來大家所猜測的,BBC女性員工與男性員工做同樣的工作,但待遇卻較低,與許多人相比,我們感到很幸運能夠有很好的待遇,但現在是講究平等的時代,BBC也以落實這個價值觀為榮」。

公開信進一步指出,BBC還有其它部門,包括製作、工程、後勤、海外與地方媒體等,都長期存在性別待遇差距的問題,呼籲總經理應立即採取行動,糾正待遇不平等問題,不應再等到2020年,讓未來世代的女性不再面臨這樣的歧視。

根據《衛報》取得的資料,有400名BBC員工年薪低於2萬英鎊(約新台幣79萬元),甚至有人連1萬6千英鎊(約新台幣63萬元)不到,只有最高薪主持人的1%,這些員工的工作付出確保節目順利播出,理應至少有年薪2萬英鎊,才能維持基本生活開銷。麥當勞的實習經理年薪都有2.2萬到2.5萬英鎊(約新台幣99萬元),而英國平均年薪約2萬7千6百英鎊(約新台幣109萬元)。

BBC總經理東尼・霍爾坦承BBC內部有男女薪資差距的問題,這並非他所樂見,承諾在2020年前終結,

霍爾強調,已較其它電視台和廣播公司更努力推動縮小差距,「我們必須聘用最傑出的人才,因為他們BBC才能有今天的局面,現在的電視環境競爭比過往更激烈,十年前也許只有獨立電視台(ITV)、天空電視台(SKY)和商業廣播電台,現在還有Netflix,蘋果和亞馬遜(Amazon)等對手。」

他在回應女員工的公開信指出,BBC使用來自公眾的鉅額經費,責任重大,年薪15萬英鎊的員工人數已從去年的106人降到今年的96人。「過去5年最高薪者的薪水已調降40%,我們將會盡力以低於市場的行情支付薪水」。

霍爾在信中指出,他接掌BBC總經理職務時,地方電台早餐節目女性主持人的比例僅有14%,2年內他提高到50%,在2020年前其它節目及領域也將是男女各半。

針對性別薪資差距問題,他引用國家統計局2016年4月的統計資料,英國男性平均薪資比女性高18.1%,這是依據1%的就業人口取樣,之後取中間值進行的比較,在各行業中,金融商品交易商男性比女性的薪資高25.1%,比例最高,其次是工廠與機械操作行業,差距為20.2%。而BBC的比例則是10%。

由於其他電視台未公布報告,難以得知BBC支付的薪水在市場的行情為何,不過根據報導,ITV的主持人安特(Ant)與迪克(Dec)去年底簽下3年價值3千萬英鎊(約新台幣12億元)的合約。

第四頻道(Chanel 4)受歡迎的烘焙節目主持人保羅・好萊塢(Paul Hollywood),一季的薪酬達40萬英鎊(約新台幣1千6百萬元),這個節目在BBC播出時,他每一季少賺10萬英鎊(約新台幣397萬元)。

英國各界大多認為,BBC身為指標性的公共服務媒體,兼負重大的社會責任,應以製作優質節目為要務,謹慎使用經費,勿需倣效商業媒體爭逐收視率,此次公布高薪員工報告對BBC是危機也是個轉機,未來應採取相關的配套措施,例如進行全面的獨立審核,讓BBC的薪資制度更透明,重建外界對BBC的信任,BBC同時有責任在薪資平等做各界楷模,讓落伍的性別歧視薪資走進歷史,還給女性應有的公平與公道。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