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卡達世足
努力型的天才:巴西隊長席爾瓦,眼淚煉成的鋼鐵後衛
蒂亞戈.席爾瓦(Thiago Silva)是世上防守最強的中後衛之一,有別於吸引目光的進攻得分,穩定又剽悍的席爾瓦是「防守式巴西」的巔峰代表。(攝影/Michael Regan/Getty Images)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巴西國家隊是2022年卡達世界盃的頭號熱門,他們陣容完整、攻擊強大,還有五度奪冠的歷史加成。但前輩的榮光與球迷的期待,對於現役選手卻是逼人窒息的罩頂壓力──其中,巴西隊上壓力最大的人,莫過於巴西的輪值隊長:蒂亞戈.席爾瓦(Thiago Silva)。

席爾瓦是世上防守最強的中後衛之一。但敬業勤奮的他不僅曾因臨陣大哭,而被整個國家攻擊唾棄,更在2014年那場被德國隊7:1痛宰的恥辱慘案中,親身見證了巴西球員是如何被世界盃的巨大壓力給逼到崩潰。席爾瓦一度被巴西隊放逐、剝奪了他的隊長臂章,但如今再次以主力之姿出戰卡達世界盃,他不僅要證明自己是巴西隊中「努力型的天才」,更要印證:那些殺不死你的,必將使你更加強大。

自從足球傳入巴西以來,「攻擊」就一直是這個國家的精神傳統,球迷們期待的不只是勝利,更要求代表巴西的選手必須要展現出森巴舞一般的華麗風格。像是巴西球王比利(Pelé)提倡的「美麗足球」(Jogo Bonito)
Jogo Bonito為葡萄牙語,意即英文的Beautiful Game。
,就強調選手們應該要勇於想像、表現技術創意,從自己開始讓球迷一起享受場上足球的精彩表演。因此巴西的足球不僅信仰著「全員進攻中」的壓倒性氣勢,更特別崇拜那些性格鮮明、大膽表現自己的選手。

但仍有防守球員選擇站在「美麗對面」,他們被衡量的標準是穩定、剽悍、強壯,甚至連兇狠粗暴都算是稱讚他們工作的特殊形容詞。對這種選手而言,炫耀腳法根本無關緊要,只有搶下勝利才是真正的自我展現──2022年巴西的世界盃主力中後衛,38歲的席爾瓦,就是這種「防守式巴西」的巔峰代表。

在浮華隊友之間,他嚴以律已、消遣是「放風箏」

席爾瓦是21世紀巴西出產的最強後衛之一,在中後衛的位置上,幾乎沒有人能和他一樣穩定、冷靜,防守能力卻又精準聰明;而場下生活的席爾瓦,卻內斂老實到「不像是個巴西人」。

出生於1984年,與同個世代的許多足球傳奇一樣,席爾瓦也來自里約熱內盧的貧民窟(favela)。從小的生活就和巴西經典電影《無法無天》(Cidad de Deus)一樣,除了黑幫槍戰,殺無赦聞名的特別警察行動隊(BOPE)也可能隨時突襲貧民窟,一到天黑就有無辜的人因黑白兩道的夾殺而枉死。但貧民區孩子的娛樂,就是在崎嶇街道踢球,一代又一代的巴西巨星們,都是在荊棘之路上練就了不可思議的控球腳法。

不過席爾瓦的故事可沒這麼華麗──因為他既害羞又內向,場上也難稱天才。

在其他隊友熱衷狂歡、派對、夜生活人間遊戲的時候,席爾瓦嚴格監控自己的體能指數,甚至還在家裡搭建了一個高壓氧治療室來維持肌肉狀態。就算非得要找一個非關工作的娛樂,巴西的前鋒王牌內馬爾(Neymar)的選擇是跑趴與電玩直播。席爾瓦的消遣,卻是老派到不行的「放風箏」。

席爾瓦曾參與巴西全隊天才的浮華年代,也見證過巴西1:7主場慘敗於德國的那場世界盃慘案並淪為「巴西公敵」。在天才雲集的巴西隊裡,席爾瓦經歷過太多屈辱、挫折甚至死裡逃生,但正因為這一次次的眼淚經驗,才讓席爾瓦成為巴西後防線上,每一個隊友球星都信任倚賴的的護國神山。

歐洲初登陸失敗,差點病死在莫斯科隔離病房

席爾瓦職業生涯的起步極不起眼,僅能從巴西丙級聯賽(當時最低級別的職業聯賽)一步一步前進,直到2004年才終於被介紹了國際足壇的超級經紀人:門德斯(Jorge Mendes)

門德斯是當今足球圈裡最有錢、也最有權力的超級經紀人,像是葡萄牙球王C羅(Cristiano Ronaldo)就是他手中名氣最大的王牌選手。在葡語系國家,門德斯的影響力更是強到喊水會結凍,以2022年葡萄牙國家隊的世界盃名單為例,26名球員裡就有16人是門德斯的客戶。而與席爾瓦簽約後,這位超級經紀人馬上帶著這名默默無名的中後衛加盟葡萄牙豪門波圖(Porto)。因為語言相通,葡萄牙聯賽是巴西球員最常見的旅外跳板,從巴西被賣到葡萄牙的「足球貿易」,也是全世界球員轉隊交易數量最密集的連線。

但加盟波圖後,席爾瓦卻因缺乏經驗沒被列入一線隊,半年後更被轉手租去湧入大量寡頭熱錢的俄國球隊莫斯科發電機(Dynamo Moscow),誰知此時命運卻開始追殺席爾瓦。

「一開始到葡萄牙,我就時常感到胸口疼痛,接著偶爾發燒、咳嗽與盜汗。但我也沒多想,隊友們都開玩笑說這是思鄉病,是我太想家、太想念人還在巴西的女朋友。」席爾瓦仍心有餘悸地在多年後回憶:「5個月後,我被租去莫斯科發電機,胸痛卻變得更嚴重,這時我才被檢查出肺結核。」

「當時我的病程已經很嚴重,醫師說如果再拖兩個星期,我大概就會死在俄羅斯。」席爾瓦說:「肺結核讓我的右肺完全變成白色的,另一個肺也出現感染,所以我立刻被送進單人隔離病房,住院4個月。但房間非常小,沒有浴室廁所──只有地板上一個排泄用的洞──每天都會有醫生進來給我打3~4針,外加10~15粒藥丸。但我還是非常虛弱,連起身走路都不行。」

在莫斯科的隔離病房裡,席爾瓦只能透過網路與家人為伴,本來無法接受遠距離戀愛、打算飛來俄國與席爾瓦談判分手的女友伊莎貝爾(Isabelle)
現已成為其妻子。
,反而成為他在病房外一門之隔的精神支柱。但4個月過去,席爾瓦不僅因長期臥床的代謝問題變得肥胖,肺結核的感染更不見改善,於是俄國醫療團隊繼續延長席爾瓦的隔離治療,並在住院6個月提出一項極具侵略性的手術方案:
「俄國人要切除我右半邊的肺,還要我簽字確認終止球員生涯。」

俄方認為,席爾瓦的嚴重肺結核已經藥石罔效,唯有切除肺部才能控制感染。但職業生涯還沒真正開始就要結束的殘酷發展,不僅讓席爾瓦自己陷入絕望,特別飛到莫斯科支援他超過半年的母親與伊莎貝爾,也認為俄方一直沒辦法解釋席爾瓦的病況,因此拒絕接受切除肺葉的醫囑,拉著席爾瓦離開俄國,轉到葡萄牙自行療養。

在葡萄牙溫暖的天氣與更先進的醫療技術下,席爾瓦的肺結核很快地就受到控制,但要恢復足以踢球的心肺功能卻難如登天。為了幫助席爾瓦復健,從俄國陪他回到葡萄牙的伊莎貝爾,每天都會騎著單車陪伴席爾瓦「快走半小時」,但一開始席爾瓦只要走超過100公尺,整個人就會喘不過氣到嘔吐。不過,在女友鐵血式鼓勵的堅持下,兩人就從這最初的100公尺,一步一步往奇蹟前進。

世界最強後衛的養成:比起巴西,他的防守更為義大利
Fill 1
2006年,席爾瓦從歐洲返回巴西,加盟富明尼斯(Fluminense),球技「逆天」成長,為自己開創重返歐洲足壇的機會。(攝影/Ricardo Moraes/AP/達志影像)

席爾瓦雖在葡萄牙恢復健康,但長期掛病號卻讓歐洲球隊對他失去耐心。於是在沒機會證明自己的狀況下,席爾瓦決定返回巴西,加盟兒時青訓球隊的富明尼斯(Fluminense)

在南美的足球生態裡,登陸歐洲聯賽是許多年輕選手追夢的「單程車票」。只要能在歐洲聯賽站穩腳步,就有機會成名、致富、甚至被國家隊選為主力;但那些無法在歐洲站穩腳跟的選手們,則被視為失敗者──要不是你的抗壓力不夠堅強,要不就是跟不上「歐洲進步的現代足球」──並被貼上不夠頂尖、甚至是「一輩子就只剩這樣」的負面標籤。

但席爾瓦的發展軌跡卻是罕見的「逆天」發展。回到富明尼斯後,他開始擺脫往昔的毛躁與怯懦,他的防守速度也比過往大幅提升,還幫助球隊贏得聯賽冠軍與南美解放者盃亞軍。而他剽悍不服輸的場上精神,不僅讓隊上尊敬而獲得了「怪獸」(O Monstro)的威名綽號,更讓自己得到重返歐洲的第二次機會。

2008年12月,在巴西廣布球探的義大利豪門AC米蘭,宣布以1,000萬歐元(約新台幣2.1億元)的身價買下了席爾瓦,並讓這名24歲的巴西後衛成為陣中的主力先發。對於席爾瓦,在AC米蘭的生涯是自己球員生涯的一次跳躍式升級,這不僅因為自己的名字從此能被全世界看見,更因為他在AC米蘭的隊友──義大利防守最優雅的中後衛內斯塔(Alessandro Nesta),與AC米蘭史上最偉大的後衛隊長馬爾蒂尼(Paolo Maldini)──都是義大利歷史上最出色的防守傳奇。

馬爾蒂尼與內斯塔的防守特點,是極為精準的位置感與防守預判。他們身材都不算是特別強壯,轉身速度與爆發力亦比不上年輕選手,但透過閱讀比賽的經驗與補位意識,兩人總能在危機發生之前卡住位置、封鎖對手。因此,場上鮮少看見他們飛身鏟球、暴力防守,反倒給人不動如山的信賴感。

米蘭式的「大腦防守」風格,讓席爾瓦在耳濡目染中快速升級,儘管席爾瓦加盟半年後,老隊長馬爾蒂尼就以41歲高齡退休,但他留給席爾瓦的職業提醒與建議、極為敬業的生活紀律,以及快人一步的防守預判──包括馬爾蒂尼的場上名言「當我不得不做出鏟球動作時,就說明我的防守已經犯錯了」──都讓席爾瓦變得更像義式頂尖後衛。

席爾瓦一直在AC米蘭待到了2012年夏天,才被賣到法甲富有的巴黎聖日爾曼(PSG)。但這段磨練不僅定型了席爾瓦穩健可靠的防守風格,作為世界上最頂尖的防守球員,更被欽點為國家隊的「巴西隊長」。

巴西隊長不准哭!眼淚換來排山倒海的讉責
Fill 1
2014年巴西世界盃十六強賽,巴西隊與強敵智利最後進入PK大戰,當時身為隊長的席爾瓦(左2)情緒失控,賽後引發同樣緊繃的巴西社會漫天批評。(攝影/Ryan Pierse/FIFA via Getty Images)

當時的巴西正全力備戰將在自家舉辦的2014年巴西世界盃。雖然民間非常希望能在自家奪冠,但主辦比賽所造成的天價赤字、物價高漲與貪腐醜聞,卻讓期待逐漸政治化──整個社會就像是只能接受巴西贏得冠軍,否則整個國家為了世界盃主辦權而承擔的負面代價,都將變成荒謬可笑的無聊犧牲。

隨著世界盃進入淘汰賽階段,巴西隊內的緊張情緒瀕臨失控。2014年6月28日,巴西16強淘汰賽遭遇南美強敵智利。儘管席爾瓦的助攻讓巴西率先進球,但智利卻在上半場扳平了比分,正規賽雙方1:1平手,只能進入互射12碼球決勝的PK大戰。PK大戰是足球比賽最殘酷的決勝方式之一,被選中的選手必須在極大的心理壓力下,與守門員進行俄羅斯輪盤式的單挑對決。除了保持冷靜之外,門前的雙方只能仰賴一瞬間的幸運──因為再沒經驗的守門員都可能靈光一閃、成為國家英雄,但再厲害的射手都可能罰丟PK、成為萬劫不復的輸球罪人。

每逢PK大戰,教練與隊上最有經驗的球員,不僅要確定罰球順序之外,還要想辦法安撫場上選手的緊張情緒,以避免窒息的壓力讓大家怯場腳軟。但與智利的PK大戰開始後,身為隊長、且也是教練指定罰球手之一的席爾瓦,卻獨自一人走到場邊。

雙方互射12碼球時,席爾瓦沒有帶領隊友一起為勝利集氣禱告,也沒在場邊冷靜熱身,反而自己一個人坐在場邊緊張囈語。直到智利選手打飛了最後一記PK、巴西確定以3:2的結果晉級八強後,席爾瓦才崩潰地跪倒在場上嚎啕大哭、淚眼指天、感謝上帝賜給巴西一場驚險的勝利。

巴西挺過PK大戰的結果雖然舉國狂歡沸騰,但一夜過後,壓力反而加倍撲來,舉國焦點都在猛烈批評席爾瓦「作為隊長卻痛哭崩潰」。因為在賽後訪問中,席爾瓦不僅坦承了更衣室裡球員們的緊繃情緒,更承認在PK大戰前,自己原本被主教練安排為「第6罰球手」,但他卻當場拒絕,不僅和教練說「自己做不到」,還要求把自己排在守門員之後、成為場上11人的最後一位罰球手:

「在主場罰12碼球的壓力與責任太過巨大,我只能向上帝禱告:『別讓我來踢這一球。』」

席爾瓦的賽後告白,讓本來就頗有怨言的巴西社會更為惱怒:席爾瓦雖是不擅射門的中後衛,但身為「巴西隊長」怎可以第一個怯場?新聞媒體更找來運動心理專家,在電視上剖析每一個球員在PK大戰時的肢體動作,批評巴西球員都太早成名「所以嬌生慣養,抗壓力太低」。

「這些傢伙哭夠了沒?不准哭!」智利一戰過後,1970年世界盃奪冠的巴西隊長、同時也是巴西足壇最偉大的邊後衛卡洛斯.阿爾貝托(Carlos Alberto Torres)也公開批評席爾瓦:「在巴西,我們希望我們的隊長是一個有肩膀的硬漢。也許在歐洲或阿根廷,他們會接受一個逃到場邊怯戰的隊長,但在巴西?不行。」

另一位巴西隊長、2002年世界盃奪冠的卡富(Cafu)也質疑,巴西的足球應該是快樂自信的,身為隊長的席爾瓦應該想辦法讓隊友笑,「就算辦不到也不該帶頭掉眼淚。」

對於球迷與足壇前輩來講,智利一戰的批評是恨鐵不成鋼;但實際造成的結果,卻惡化球員們累積的心理壓力。雖然在八強戰對哥倫比亞的比賽裡,重整精神的席爾瓦開賽7分鐘就攻破了對手球門,但下半場卻因一次莫名其妙衝撞守門員的犯規,吞下一張毫不必要的黃牌;比賽最後2分鐘時,王牌前鋒內馬爾更被對手犯規脊椎骨折。是役,巴西苦戰晉級,但內馬爾卻重傷退出世界盃,席爾瓦也因累積黃牌禁賽而錯過了四強戰對德國的關鍵對決。

席爾瓦與內馬爾的雙雙缺陣,最終讓巴西的本土世界盃之旅畫下了驚駭而痛苦的毀滅性結局──在四強賽的德國之戰裡,失魂落魄的巴西,很快地在場上全隊崩潰,開賽才45分鐘就被德國隊打進5球──儘管被禁賽的席爾瓦試圖在中場休息時鼓舞隊友的士氣,但過於懸殊的比分,卻已讓巴西球員徹底放棄。

「我只想和大家道歉,向所有巴西人民道歉。我們本來只想讓同胞們為了世界盃歡笑,讓巴西人開心;我只想讓大家在辛苦的生活裡,至少能為足球而笑⋯⋯但結果卻變成這樣,真的很對不起。」被德國擊潰後,席爾瓦的場上拍檔大衛.路易斯(David Luiz),一度哭著向全國球迷致歉。

最終,德巴之戰以7:1的恥辱性比分結束。巴西創下了有史以來最慘輸球紀錄,並用最災難的方式,葬送了在本土奪冠的歷史良機。

偉大隊長的條件:儘管曾被國家放棄、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國家
這場7:1的血洗慘敗,也被巴西人稱為「米內羅慘案」(Mineiraço)
比賽場館是在巴西美景市(Belo Horizonte)的「米內羅球場」。
,至今仍是全巴西人想起會痛的集體創傷。而身為隊長的席爾瓦雖然沒有上場,卻因為不必要的黃牌禁賽與無法控制情緒壓力的先前表現,繼續成為各方批評的頭號戰犯。許多意見質疑席爾瓦的「抗壓力不足已擔任隊長」,其中之一就是接任國家隊總教練的巴西名帥鄧加(Dunga)

鄧加曾在2010年執教巴西遠征南非世界盃失敗,他個人的風格以好鬥、易怒與粗魯聞名,因此在米內羅慘案後,鄧加喜愛挑釁對手的粗暴性格,才會被視為「修正巴西隊軟弱氣質」的精神解方。而「撤換隊長」直接把席爾瓦的領導臂章拔給了內馬爾,就是鄧加的一道命令。更糟的是,在2015年美洲盃(Copa America)八強戰裡,出賽的席爾瓦在緊要關頭的手球犯規,讓對手巴拉圭扳平比分,害得巴西再一次被PK大戰淘汰出局。

接二連三的打擊,讓代表巴西踢球成為一種痛苦的壓力源。原本推崇席爾瓦為世界第一後衛的巴西球評們,也開始追打席爾瓦的個性,有的人認為他就是不夠霸氣,才很難以隊長身分凝聚心高氣傲的陣中球星,有的人認為他就是「心臟不夠大顆」,才會屢屢在關鍵時刻扛不住壓力。

「席爾瓦扛不住壓力,沒資格再穿上巴西戰袍。」美洲盃遭淘汰之後,1994年世界盃的巴西英雄──前鋒「獨狼」羅馬里歐(Romário)──也公開痛罵席爾瓦再三重演的關鍵出包。但令席爾瓦最難過的是,大酸特酸的羅馬里歐,其實是他最崇拜的兒時偶像。

然而在唱衰席爾瓦已經完蛋的同時,眾人卻也忘記:優秀中後衛的養成,原本就比起其他位置需要更多的時間,因為只有時間才能讓防守球員累積足夠的經驗。況且身為「隊長」的職責,也不只是要在場上大吼大叫、只需要一副精神抖擻的模樣就夠了──像是荷蘭傳奇巨星克魯伊夫(Johan Cruyff)就曾解釋過「隊長指揮」在場上的實際責任:

「隊長需要隨時掌握每一個隊友的狀況,還需比別人多想一步。比如說在球隊進攻的時候,你就得開始準備封堵對方抄球後可能的反擊位置;在球隊防守時,你就要開始想我方反擊時,第一傳要打對手哪個方向。有隊友狀態不好時,你可以對他傳幾個安全球,來回個幾次、他多觸球了,這人才會能找回自信重回比賽。而在球隊踢不好、被對手打得節奏大亂的時候,隊長最好適時地朝對方王牌選手來一記『粗暴犯規』── 一定要把對方踢到躺在地上,這一方面可以爭取時間給大家喘息,二方面故意引發場上衝突,也能有效提振處於下風的我方士氣。」

正因為場上領導的思考眉角如此巨大,大多數的球隊才都選擇後衛擔任隊長,畢竟只有不斷遭遇失敗卻總能爬起的選手,才能一眼看出哪些隊友需要被拯救。正也因此,儘管巴西輿論不斷抱怨,現任主帥奇契(Tite)仍選擇信任席爾瓦:因為隊友都清楚,直到38歲都還在歐洲頂級聯賽擔任主力的席爾瓦,是巴西歷年來陣中少見「努力型的天才」。就算巴西可能一時放棄了席爾瓦,但席爾瓦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巴西。

2021歐冠場上破除心魔的一刻:隊友說出「我們會為你贏得冠軍」
Fill 1
2022年9月23日,在法國舉行的巴西和加納國際友誼賽中,席爾瓦(右2)慶祝隊友進球,場邊球迷高舉支持席爾瓦的加油標語。(攝影/Gerrit van Keulen/ANP via Getty Images)

「就算沒有袖標,我也一樣會做領導隊友的事。」2020年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全世界的運動賽事都因此大幅中斷。疫情封城期間,席爾瓦在巴黎的工作全面停擺,但球隊的管理總監卻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打來了解約電話,冷漠地告知36歲的席爾瓦:因為年紀與薪資因素,巴黎聖日爾曼決定在賽季結束後釋出席爾瓦。但不服輸的席爾瓦仍拼命帶著巴黎聖日爾曼殺進了歐冠決賽。雖然巴黎聖日爾曼後來沒能奪冠,但席爾瓦在歐冠的寶刀未老卻仍讓各方驚豔,並在高層開始後悔的時候,轉隊加盟英超豪門切爾西(Chelsea)

登陸英超的第一場比賽,席爾瓦就在比賽中難堪地吞下紅牌退場;令人熟悉的各種冷嘲熱諷,也重新質疑起席爾瓦的老邁速度,是否已無力面對頂尖足球的挑戰?但早已習慣的席爾瓦這次卻不再有所反應,他知道自己已是「高齡後衛」,體能數據確實不如從前,只是他那些無法用數據衡量的場上經驗與位置感卻依舊準確,儘管身體已經快不起來,他仍能從容不迫地預先卡在對手攻擊的每一個方位。

2021年5月,在加盟切爾西的第一個賽季,席爾瓦令人驚喜地連續第二年殺進了歐冠決賽。然而,急欲洗刷去年惡夢的席爾瓦,卻在上半場第39分鐘拉傷被迫退場。

痛苦走下球場後,無比懊惱又不甘心的席爾瓦用毛巾蓋住了頭、躲在下面嚎啕大哭。席爾瓦好不甘心自己竟又在關鍵時刻出包倒下,一切的一切彷彿米內羅慘案又一次重演。

但他在切爾西的英格蘭隊友詹姆斯(Reece James)卻走過來告訴他:「別哭!剩下的我們會為你贏得冠軍。」這句話也讓席爾瓦在痛哭後不久,再次拖著傷腿回到了場邊,大吼大叫地為隊友打氣加油,激動模樣甚至比自己上場還要誇張。最後,隊友們也沒有讓他失望,切爾西終場就以1:0贏得了席爾瓦生涯的第一座歐冠獎盃。

2021年的歐冠冠軍,也讓席爾瓦打破了自己一直以來的「隊長心魔」。如今38歲的他再次被國家隊徵召,代表巴西參加自己的第四屆、也是最後一次的世界盃──雖然主帥奇契仍堅持「隊長輪值制」不確定固定隊長,但無論是否佩戴場上臂章,作為防線頭號主力的席爾瓦卻仍是自己所有隊友心中認定的「巴西隊長」。

儘管在2014年的主場悲劇後,愛哭的席爾瓦,一度成為巴西世界盃冠軍隊長們,輪流斥責與公開羞辱的對象,但在前往卡達之前,席爾瓦仍對FIFA表示自己希望繼承傳統,親手為巴西帶來第六座冠軍獎盃:

「因為巴西每一次世界盃奪冠,捧起金盃的隊長,全都是防守球員。」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