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大選觀察

評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

沈有忠:兩個小孩吵架、長輩談豐功偉業,韓國瑜批媒體讓人大開眼界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2020總統大選唯一的一場電視辯論會今天(29日)下午登場,3組總統候選人民進黨蔡英文、國民黨韓國瑜以及親民黨宋楚瑜同台交鋒。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全程觀看辯論後認為,這場辯論是「兩個小孩在吵架,中間的長輩講自己過去的豐功偉業」,蔡韓兩人的策略都在鞏固基本支持者,韓國瑜痛批媒體則讓人大開眼界,成為最沒有「愛與包容」的候選人。

以下是沈有忠接受《報導者》訪談內容,以第一人稱呈現:

總統辯論會果然一如預期,焦點圍繞在這次的選戰主軸「誰能穩定處理兩岸關係」以及「私德、操守與清廉」。三位總統候選人幾乎都在這兩大主題中針鋒相對,雖然2個半小時的辯論當中,偶有提到國防以及一例一休,但僅是三言兩語帶過,又立刻回到中國議題與兩岸關係。

整體來說,我好像在看一場「兩個小孩在吵架,中間的長輩自己講自己過去的豐功偉業」的辯論會,雖然過程中砲火四射,但沒什麼國際觀政見與未來性的施政願景。

整體表現,韓、蔡皆固守既有支持者
Fill 1
總統大選、宋楚瑜、辯論。(攝影/蘇威銘)
親民黨總統大選候選人宋楚瑜。(攝影/蘇威銘)

宋楚瑜表現四平八穩,不愧是三位候選人中從政經歷最豐富,整體表現有加分效果,但畢竟看辯論會的選民只是少數,能不能藉由媒體報導來擴大效益,進而爭取到藍綠之間的中間選票,仍有待觀察。

韓國瑜確實是很棒的演說家,但對於對手的提問,不是實問虛答,就是自問自答,尤其對《自由時報》提問的「反送中」題目,2分鐘的回答,連反送中3個字都沒提到,只是不斷的拉高聲量、甚至以戲謔口吻或擠牙膏來處理他的兩岸立場,恐怕對於中間選民來說不具有說服力。

韓國瑜整場的表現只是固守鋼鐵韓粉,以及不斷催票鼓動他們盡量出來投票,對於開拓新選票沒有太大幫助,僅有在開場的4分鐘,溫情對高雄市民喊話,甚至展現出想跟高雄市民和解。

至於尋求連任的總統蔡英文,不斷擔任攻擊手,在兩岸關係上對韓國瑜窮追猛打,但當韓國瑜在辯論中不斷訴求自己的鋼鐵韓粉時,蔡英文沒有趁機努力開拓中間選民,因此在這場辯論會的加分並不多,與韓國瑜都只是鞏固自己既有的支持者而已。

韓國瑜痛批媒體,不見愛與包容
Fill 1
總統大選、韓國瑜、辯論。(攝影/蘇威銘)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左三)。(攝影/蘇威銘)

而這次辯論會的亮點落在韓國瑜痛罵《蘋果日報》、對《三立》絲毫不留情面,並對《中央社》展現鄙視態度。這不是在私下的受訪,而是一個公開的辯論場合,對媒體用這麼粗俗的字眼批評,雖然有助於鞏固鋼鐵韓粉,讓得票率不會太難看,但一直強調「愛與包容」的他,這場表現卻是最沒有「愛與包容」的候選人。

參選總統不管是公領域還是私領域都會被放大檢視,韓國瑜對於媒體的質疑不是具體回應,而是有點動氣,以比較情緒性的用語攻擊媒體,而且還是主流的媒體,他未來剩下2週的時間裡面,恐怕還得繼續面對這些媒體對他的質疑。

尤其是當《蘋果日報》與《三立》遭到這樣公然羞辱,是不是會採取反擊的態度?距離選舉只剩下十幾天,假設韓國瑜選上,這些媒體固然要擔心遭到冷落或壓制,韓國瑜沒選上回到高雄,勢必將面臨媒體更加大力道的檢驗,不管韓國瑜選上與否,產生的仇恨與對立都不會隨著選戰而結束。

甚至未來十幾天的時間,被韓國瑜點名抨擊的媒體,在接下來的藍軍造勢場合中,會不會遭到韓粉的攻擊,這也是令人很擔心的問題。

兩岸關係依舊是主戰場
Fill 1
總統大選、蔡英文、辯論。(攝影/蘇威銘)
民進黨總統大選候選人蔡英文。(攝影/蘇威銘)

2個半小時的辯論,蔡英文延續過去的兩岸關係態度,以不挑釁、不改變現狀為主調,確實在兩岸關係這個主戰場上有加到分數,再加上提到香港反送中,持續有效地主打亡國感,但僅有固守卻沒有提出更多具體政見,缺乏國際觀與連任的未來性。

韓國瑜對於兩岸議題則是不斷強調反對一國兩制,並反擊蔡英文也曾經說過一個中國,但拿出的證據卻是2000年時空環境下所說的話,隨後立即被蔡英文反擊,產生的攻擊效果並不顯著;另外,韓國瑜批評蔡英文周邊的人都貪污,甚至跑到中國大陸去,只是這些攻擊的點都不是蔡英文本人,我們是選舉總統,而不是選舉執政團隊,這樣的攻擊目標有點模糊掉了。

最後必須稱讚宋楚瑜,是三人辯論中最具有高度,從省長開始說起,當時掌握多少預算卻沒有出現什麼弊案,以及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等等,很可惜雖然宋楚瑜表現很好,但卻一路遭到藍綠邊緣化,雖然努力想從藍綠中爭取到游離的選票,但恐怕在現階段只能成為配角。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