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安犯罪長期被視為最難偵辦與審理的案件,往往歷經數年調查,最後卻因證據不足或法規限制,落入「難抓、難判」窘境。當中國滲透手法日益多元,台灣司法體系得儘速在保障人權與守護國家間取得平衡。

《報導者》從公開資料中,挖掘近年各項國安案件的關鍵數據和案情細節,並透過退役軍警人員的視角觀察:當法律判決與社會觀感產生落差,台灣在這場沒有煙硝的「反情報」戰場上,恐陷入何種危機?

不論國安事件涉及洩密、發展組織、安排內應,其起源都是「信任」遭有心人士濫用;體制蹣跚與情報戰的隱密性,更放大民眾不安情緒。間諜滲透不只是一場神祕的情報戰,更是一場社會信任的消耗戰。

即使預知災難紀事,為何種種會議、計畫、通知到執行撤離,最終無法應對變化,來不及挽救家園?《報導者》從花蓮光復鄉災區現場觀察,加上各方資訊和地圖套疊還原,試圖理出頭緒。

從灰色地帶騷擾演練至「縱深防禦、持久作戰」階段,漢光演習今年規模擴大為10天9夜、動員2.2萬名後備軍人,並端出從未曝光的演習課目、軍事裝備。從軍事領域延伸為整體社會防衛,我們能看見哪些新進展與缺失?

看見改變


看見改變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