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僑生」來自東南亞7國,進入台灣近30所私立高職後,中文能力落差極大的他們組班上課,團進團出生活與實習,成為你我日常消費生活中隱形的勞動力,卻與我們處在平行世界。10年來,「僑生」的台灣夢和台灣政府的留才夢接軌了嗎?
有僑生輪流上課、實習和打工度過7年,拿到原廠聘書;也有僑生來台後發現自己更想單純念書、重新來過。另一方,觀光飯店和科技公司人資如何說服老闆、前線主管和師傅,建立確實協助和陪伴的制度,讓中文程度落差大的東南亞僑生融入職場,真正踏上育才、留才…
幾位協助過緬生的在台緬甸華僑、緬二代清楚,年輕人來台後生活辛苦,也隱約感覺有幾間學校無力照顧好學生。但想起愈演愈烈的內戰,以及不分男女強制徵兵的命令,他們多認為,來台灣讀「3+4僑生專班」是比較好的選擇⋯⋯
某私立高職的Google Maps地標上寫滿了外語評價,經翻譯後,那是印尼文、越南文和緬甸文,大多在稱讚校方辦學績優,偶爾卻能看到幾行留言反駁:「這是騙人的。」當僑生成為私校的救命浮木,我們能如何杜絕仲介剝削與血汗學工重演?
國土計畫檯面上這些爭議,就個人觀點來說,大概都是假議題。現行法所帶來的桎梏早該卸下,而看著諸多住在偏遠山區與離島的人們,再拖著不讓區域計畫法落日,都是在既有快50年的傷害上繼續製造傷口。
瞭解更多
瞭解更多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