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5EP4】

為何「來世不做緬甸人」成為傷痛的祝福?天搖地動的328大地震,聽見來自緬甸現場的聲音
(攝影/Sebastien Berger/AFP)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位於板塊交界處,台灣人對地震早已習以為常。大家或許聽過大樓晃動的聲音、經歷過停電的驚慌,但當本該平坦穩固的大地,突然像水面般起伏蕩漾,仍然讓人不寒而慄。 這正是台緬人楊萬利在2025年3月28日親眼目睹的景象。緬甸當地時間中午12點50分,一場芮氏規模8.2的強震襲擊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震央附近的實皆省更是災情慘重。萬利當時身在中緬邊境,雖然距離震央甚遠,仍清楚感受到劇烈震動。經歷過921大地震的她,仍難掩恐懼,更擔憂緬甸的家人和朋友是否安然無恙。節目上架的這天凌晨,她正帶著救援物資,日夜趕赴災情最嚴重的地區,隨行補給品除了日常應急用品,還有能短暫安放遺體的屍袋。 在台灣,民間援助行動也開始啟動。3月31日,導演趙德胤攜手在台緬生與華僑舉辦記者會,呼籲更多人伸出援手。從萬利與趙導的口中,我們得知災區的慘況:醫療資源嚴重匱乏,擔心餘震的民眾露宿街頭,更糟的是,在緬甸熱季40度高溫下,罹難者遺體已開始腐敗發臭……內戰未歇的緬甸,如何承受天災的雙重打擊?被軍政府嚴格封鎖的國境,又該如何讓國際援助進場?而身在台灣的我們,能透過哪些方式提供幫助? 這一集,我們先後訪問楊萬利與長期關注緬甸局勢的自由記者楊智強,聆聽328大地震後的緬甸聲音與呼聲。

(來賓|「鳴個喇叭!緬甸街」創辦人楊萬利、自由記者楊智強;製作團隊|李雪莉、賴育辰、詹婉如、林彥伶;攝影|Sebastien Berger/AFP)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