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2E133】

加分是優勢還是「原」罪?成績之外,都市原住民在困惑與掙扎中走過的「成長痛」
根據2022年6月的統計,全台58萬原住民,將近4成9、約28萬入籍都市。這集,我們將聽見兩位都原青年的成長故事。圖非當事人。(攝影/唐佐欣)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原住民考試「加分」,真的是一種「享受」嗎?在社會標籤下,原住民族學生在就學後,無論是成績優異、半工半讀、難以追趕其他同學或甚至輟學,似乎都只被「加分」印象一筆帶過;然而,他們在成績之外的生命經驗是什麼?又如何回過頭影響他們的課業?

毛弟父母是太魯閣族與鄒族,她則在基隆長大。毛弟坦言認同之路痛苦而漫長,到大學以前根本不願意承認原住民身分,在都市長成一個「什麼(關於族群的事)都不知道的原住民」,直到大學才知道爸媽的族別。

温馨則來自充滿族群意識的魯凱族家庭,受到家人影響,她從小練就一身應答如流的功夫,隨時武裝好面對各式刻板印象或不友善的言論,但即便過了30歲,媽媽仍習慣問她:「還有被欺負嗎?」……

求學過程既有相似路徑,個性又截然不同的兩人,彼此的成長經驗也形成巧妙對照──毛弟在學成績幾乎墊底,即便加分入學,仍然要費盡力氣才能勉強繼續;温馨則名列前茅,因為媽媽總告訴她「你一定要考前三名,他們(漢人同學)才會覺得你會唸書。」毛弟大學加入原住民社團,卻又發現自己對部落文化極端陌生而感到自卑,「彷彿我整個人是一個錯」;温馨則坦然面對都原身分,但也差點因為小學生的一句話而理智斷線……

這條伴隨「成長痛」的自我追尋之路,她們仍在走。曾擔任社工的毛弟與四處演講的温馨,回頭接觸都原的孩子們,又從他們身上看到什麼?

(來賓|媒體工作者温馨〔魯凱族〕、前都原部落社工毛弟〔太魯閣族及鄒族〕;主持|詹婉如;製作團隊|藍婉甄、汪彥成)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