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Story【S2E51】

走進「無法落地中國的博物館」:六四學生遺物、民主的詩、解放軍的彈殼
(圖片來源/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官網)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2009年6月4日,我第一次參加香港的六四燭光晚會,那天我有種巨大的超現實感,我看到的場面,只不過在公開討論一件發生過的事,應該是『正常』的,但那種『正常』在中國消失了。和很多中國人一樣,我們沈默了很多年,結果當我們準備開口時,不會說話了⋯⋯我希望透過這個博物館,給大家一個『記憶』、『說話』的練習。」

在過去十餘年,香港「六四紀念館」收集受難者遺物和資料,為歷史留下重要證據;然而香港情勢緊縮,去年六四晚會首次被禁而港版《國安法》通過後博物館的未來更顯悲觀。於是1186個捐款者捐出167萬港幣,打造了「線上版」的六四博物館,今年8月4日正式上線。中國流亡作家兼記者長平接下策展任務,他們怎麼回應抹去歷史的國家之手?

經歷過文革、六四,站在抵抗中共「失憶術」最前線的長平,帶我們進入「六四記憶・人權博物館」,並告訴我們為何台灣人需要觀看這段歷史。當台灣人著眼於眼前中國政府鬧的笑話、小粉紅的荒謬和政黨兩岸政策的辯論中,長平期望六四揭示的歷史,能讓我們看見藏在背後的中共政權脈絡,「台灣的命運並非單純決定在中共手上,可以主動找尋機會,走出大國棋子的命運。」

而中國人更需要了解六四,長平訴說六四後教育體系的轉變,當中國政府洗腦民眾「其他國也不民主時」,這樣「去正義化」的教育,如何形塑出新一代的世界觀、甚至導致小粉紅的誕生?

(來賓/中國流亡作家兼記者長平;主持/劉致昕;製作團隊/藍婉甄、洪琴宣)

訂閱The Real Story

感謝您的收聽!邀請您透過apple podcastspotify或其他收聽平台免費訂閱《The Real Story》,及早接收更新通知,節目資訊不漏接!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開創組織永續經營之路
報導者支持方案上線,用你的方式支持報導者!

瞭解更多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