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攝影

第一集(中)

為什麼要裁切照片?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前往專題

《報導者》推出「看看攝影」專題,邀請黃建亮與鍾易庭兩位老師針對當代記實攝影各種面向,由淺入深的討論思考攝影未來可能性。

早年黑白照片若照片外有黑框,表示照片沒被裁切。 為何可裁切照片?有一個原因是相機框住景致已經裁切了。

柯特茲以一組「夫妻」照片說明裁切意義。 而奇妙空間結構的「決定性瞬間」在1928年的「Meudon」作品具體呈現。 當時攝影師以攝影見證現代性社會,柯特茲則以特殊形式內容表達當時社會文化。

與談者介紹

│黃建亮│ 是導演,是新聞攝影師。為人熟知《燃燒吧!歐吉桑》電影,Discovery頻道「聚焦台灣」系列,紐約時報駐台攝影師..等,並且成立亮相館,關於攝影有獨到見解。

│鍾易庭│ ExLab攝影實驗室主持人。紐約巴德大學畢業。攝影評論者。與鍾易庭論說攝影,思考攝影本質,反覆辯證,攝影將會屬於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深度求真 眾聲同行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今年是《報導者》成立十週年,請支持我們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度過下一個十年的挑戰。

本文依 CC 創用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3.0台灣授權條款釋出

我們十歲了!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

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我們十歲了!

謝謝你關注《報導者》,自2015年9月,我們靠社會大眾的贊助走到了今天。邀請你點進十週年線上策展,了解我們如何和讀者一起走過這10年。

報導者的十年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報導者十歲了!
報導者十歲了!

看見改變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

即時追蹤最新報導

開啟文章推播功能得到報導者第一手消息!

開啟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