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傳真〉

賴鐸洋/時代巨輪下的造船藍領

文字大小

分享

收藏

1937年,台灣基隆造船產業誕生。

過去台灣經濟起飛重要的十大建設,除了增設多功能台中港,以及因台灣國際貿易的不斷擴展,導致北部主要港口基隆港運量壅塞,亦增加蘇澳港幫助紓解。高雄造船廠是十大建設中第一個完成的重要建設,肩負支持航運、貿易、國防及發展關聯工業等,過往這些重要基礎建設創造許多就業機會。

我的祖父從桃園來到基隆尋找就業機會因而定居,不難看出家族就業,與整條港口產業鏈息息相關。過往基隆和平島造船廠興盛時期,島內高達萬人,但也曾幾次,因市場低迷、船價下跌,加上生產成本不斷增加而造成巨額虧損,面臨危機。早年家父也在這龐大的應徵潮當中投入造船業,一待就30幾年歲月。然而家父身邊好友親戚,紛紛因相互介紹,有的找到終身志業,有的另闢人生規劃而轉行,我算是最晚才進入造船產業的人。

初見龐大的散裝貨輪進塢維修,其震撼的感覺促使我不間斷地按下快門,眼前一切都是如此新鮮特別,工作之餘按下快門的動機不曾停歇。攝影初期拍攝無需理由,唯一要做的便是把眼前一切,徹底用相機記錄下來。然而環境待久了,眼前事物隨著時間逐漸麻痺,漸漸地拍攝時,也發現令我不解與疑惑,內心產生充滿問號的影像⋯⋯

在船廠任職期間內,我看見船廠缺工逐漸嚴重,不斷縮編降至百人,就業平均年齡大約落在40歲左右。除全球趨勢,世界大批船舶製造企業已經陸續陷入開工不足或者停工的困境,期間更有不少大型造船企業相繼宣布破產倒閉。在多數船廠完成早先承接的訂單之後,實際狀況是,進入2013年的造船廠便面臨無單可接、無活可幹的境地。

基隆廠除了訂單疲乏之外,還有過多設備機台老舊、內部制度僵化降低生產率等問題,相對一般上班族,更是高勞力產業,導致無法吸引年輕人才駐留。或許這也是台灣很多產業正面臨的危機。

2016年,我帶著記錄船廠興衰的4年影像,離開了造船業。曾聽聞過往父親那個年代船產業的興盛,也體會到目前船產業窘況,我想,「影像不見得非要陳述事實,也許見證過程才是攝影的魅力之所在吧!」

Fill 1
影像
Fill 1
賴鐸洋/時代巨輪下的造船藍領。
Fill 1
賴鐸洋/時代巨輪下的造船藍領。003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Fill 1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有你才有報導者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的完成有賴讀者的贊助支持,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

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報導者能夠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

有你才有報導者

這篇文章有賴讀者的贊助完成,我們以非營利模式運作,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讓我們能走更長遠的路。

瞭解更多